如何守“正”何以创“新”?听翟惠生为你详细拆解

读特驻京记者 李萍/文 张啸威/图
2020-11-26 17:35
摘要

“无论哪行哪业,最后拼的是文化,因为文化能够帮助认识你所从事的这个领域和行业的基本内涵和底蕴。否则你的路走不远,也许能火一下,但只是个流星,不会是恒星。”

“无论哪行哪业,最后拼的是文化,因为文化能够帮助认识你所从事的这个领域和行业的基本内涵和底蕴。否则你的路走不远,也许能火一下,但只是个流星,不会是恒星。”

11月25日,在京举行的明清家具高峰论坛上,原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翟惠生指出,展望未来,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良传统,坚持守正创新。他还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传统发展首先在于“守正”。

“我们先来看这个‘正’字,它横平竖直,有共5笔,每一笔都代表不同的含义。”他说,第l笔是横,是传统文化的“根”,只有找到了“根”,才能领悟传统文化的“魂”。如果一个家具没有魂,它就是一个木质的僵尸。传统文化的“魂”是灵动的,能让你看着它,从内心就喜欢,忘不了,还放不下。

“正”字第2笔是竖,是传统文化的“脉”,脉络的“脉”,首先要找“根”,然后寻“脉”。要研究“脉”从哪儿到哪儿,是怎么走的。

“正”字第3笔是小横,小横很重要,是对“魂”的一个平行线,附着在“脉”上,这就是“事”。为什么要强调这个“事”?因为传统文化和今天相隔的时间有一段,今天的人要做过去的人所做的事,必须了解“事”。习近平总书记说要讲好中国的故事,如果不知道这“事”,故事讲不出来。“故”字是古代的“古”加一反文,指的是已经发生的事变成一种语言或文字叙述出来,这就是故事,讲的“事”是最让人难忘的。读一篇文章,你最后记住的不是美丽的词藻,是情节。所有的传统艺术都应该讲“事”,都应该想“事”。

“正”字第4笔是小竖,是“形”。有“魂”有“脉”负载着“事”产生的“形”,和没“根”没“脉”没“事”的人做出来的“形”是完全不一样的,“形”是内在气质自然流露的体现,不是作秀,这样的“形”是灵动的,会说话的。

“正”字最后1笔是“命”,有“魂”有“脉”负载着“事”,才能够持续才有生命力。这个“正”字写好了,这才叫“守正”。

翟惠生强调,“守正”一定要懂得历史,尤其是研究古典文化艺术行业,一定要知道“守正”才能“创新”。

同时他指出,创新的“创”共6笔,比“正”字多了1笔,就是要求在“守正”基础上突出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特色,符合时代的特点,只有真正理解了“正”的基础和前提之下,创新的路才不会走偏。他举故宫文创成功的例子说,“文创”是“文”在先“创”在后,没“文”就谈不上“创”。

翟惠生最后指出,新时代更应尊重和传承好中华传统文化,才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编辑 董雯静

(作者:读特驻京记者 李萍/文 张啸威/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