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五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引起了广东省委机关刊物的关注。近日出版的《南方》杂志2017年第24期以《“五连冠”是怎样炼成的》为题,用大篇幅文章梳理深圳文明城市建设的做法和特色,揭秘深圳如何炼成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文章表示:“深圳用‘五连冠’证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完全可以协调发展,走进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有无比光明的前景。”
“这是诞生过腾讯、华为的城市,也是拥有着‘爱心大使’丛飞、‘时代工匠’陆建新的城市。也许比起一些历史文化名城,深圳的传统文化根基浅、积淀少,没有秦砖汉瓦、古韵遗风。但一张白纸,已经绘出最新最美的图画:更加安全稳定、更加文明和谐、更加宜居舒适、更加崇德向善,这是深圳对特区使命的完整理解,这是深圳向新时代交出的新答卷。”
在《“五连冠”是怎样炼成的》一文中,深圳的文明创建成就受到了高度肯定。文章分为“解题新时代”、“城市之问”、“育人使命”、“一张没有答完的考卷”等部分,从多角度剖析深圳文明建设的成就和经验,也对深圳未来城市发展提出了新的期待。
深圳的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是怎样炼成的?在文章中,作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解读,并总结出深圳在文明创建中的亮点:坚持“向物质要文明”、“向管理要文明”、“向机制要文明”,而深圳对市民文明素质的培育,更得到了浓墨重彩的着笔。文章写道:“深圳的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是怎样炼成的?答案宏大,却不过一撇一捺……以文化涵养文明、以法治促进文明、以科技推动文明、以民力培植文明……深圳人创造着文明,也享受着文明。在这里,‘深圳人’绝非户籍、房产的概念:遵守当地规则,就是深圳人;为城市作出贡献,就是深圳人;来了,就是深圳人。”
“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深圳肩负的使命远没有终结。”作者对深圳在新时代的使命做出这样的判断:“在某种程度上说,深圳书就的‘五连冠’答卷,已经和正在丰富着人们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知,满足着人们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想象,不负特区创立之初的使命担当。”
编辑 桂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