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深圳市坪山区马峦街道组织召开2020年中国城市控烟执法经验交流会,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20多个省市的控烟专家实地走访了解马峦控烟工作建设情况,高度评价了“无烟马峦”模式。市控烟办负责人表示要进一步加强全市推广力度。
据悉,马峦街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突出党建引领、机制创新和科技赋能,系统谋划打造“无烟马峦”,以点带面打造基层治理范例,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党建引领增强控烟治理力量
城市控烟难,难在治理力量碎片化。如何发动更多力量参与控烟、形成全民控烟的良好氛围,是做好控烟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据马峦街道主要负责人现场介绍,马峦街道以党建引领为突破口,发起成立全市首个街道党建理事会,以党建为纽带将辖区35家机关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社会组织等凝聚起来,推动各单位履行主体责任参与控烟,以党组织融合实现控烟条块结合。
“马峦辖区833名党员全部签署了《党员控烟承诺》,通过一名党员带动一个家庭、辐射整个社会。”该负责人说,街道机关、党建理事会成员单位还专门安排纪检人员、控烟专员、志愿者,对党员落实控烟情况进行常态化检查,并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党员模范控烟成效明显。
“我们还将完善‘党建理事会-各级党组织-党员’三级治理体系,建立‘街道联合执法-社区网格整治-全民参与监督’整治体系,激发党建引领下各治理主体、参与群体的内生动力,把分散的资源力量组织起来,形成融合共生、共建共治共享的控烟治理生态。”
▌机制创新打造全周期控烟治理模式
凝聚更多治理力量,为控烟工作注入了新活力。加强控烟治理,还离不开良好的控烟氛围。
走在马峦街道,街区整洁干净,无烟小区、无烟学校、无烟公园等各类禁烟宣传标语、雕塑小品随处可见,颜值高、互动性强又“涨知识”的控烟科普教育示范基地更是让众多控烟专家争相拍照“打卡”。
“现在整条街都特别干净,烟头几乎看不见,这都多亏了‘无烟马峦’!”环卫工人陈阿姨满面笑容的告诉记者。
这是“无烟马峦”取得成效的一个精彩缩影。为做好控烟这一系统性工程,马峦街道突出机制创新,推出了“宣传+劝导+执法+关爱+评估”的全周期控烟治理模式。
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发动驻街单位、社区、学校、企业等各党组织开展控烟主题宣传活动、建立控烟微信群和“无烟马峦基层治理创新示范基地”,线上线下发布控烟倡议,从源头上保护未成年人不受二手烟伤害。
另一方面,对于“老烟枪”,马峦也伸出援助之手,加强劝导。联合卫计部门派出医生进企业、商铺、社区和特种场所,开展公益问诊、禁烟指导、健康讲座等活动,劝导吸烟者戒烟。与此同时,建立“无烟马峦医学戒烟俱乐部”微信群,组织戒烟门诊医生、党员义工、互助小组成员,对吸烟者进行一对一、一对多精准帮扶。现累计帮助107名吸烟者成功戒烟,戒烟率达89%。
除此之外,对于违法吸烟、售烟等行为,马峦绝不手软,市监、城管、公安等执法部门协同作战、严厉打击。早在2018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坪山监管局马峦所就开出全国首例向未成年人售烟罚单,这一举措不仅上了新闻头条,还得到了包括世界卫生组织、中国控制吸烟协会等多方的支持与点赞。
▌科技赋能实现精准控烟
在交流中,不少基层控烟人员反映道,“执法人员接举报赶到现场时,经常只剩满地烟头、很难抓‘现行’!”控烟反应慢、取证难、效果差,让精准控烟成为基层控烟难啃的“硬骨头”。
马峦街道大胆创新、以智能化控烟“破题”,通过互联网、物联网以及各种智能终端手段,实时掌握吸烟状态、固定证据,为精准控烟提供科技支撑。
在辖区烟草销售点,马峦街道启用了95个违法行为影像监控系统;在学校、酒店等禁烟场所,马峦街道安装控烟传感设备1800个,实现重点场所24小时可视化监管。
马峦街道相关负责人边演示边介绍,“我们建立了控烟动态数据监管APP,一旦发现有人吸烟,能第一时间向执法人员手机APP推送地理位置,执法人员可就近进行执法,形成协调联动、精准高效、科学智能的控烟执法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马峦街道还创新控烟“微信随手拍”举报机制,让全体居民群众都能真正参与控烟,推动控烟工作从被动、粗放向主动、精准转变。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马峦街道将“无烟马峦”作为突破口,以“小切口”推动社会治理的“大改革”。马峦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街道将全面推进“无烟马峦”,深化打造控烟生态,力争到2023年基本实现全领域综合治理、全行业源头治理、全周期系统治理,打造控烟“马峦标准”,全面推进各项基层治理改革,努力为深圳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贡献马峦智慧、提供马峦方案。
编辑 詹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