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 “百园福田”绣出中心城区幸福感

2020-11-23 08:53
摘要

仅2019年,福田区就新建、改建了景田北二街、中康、福虹等5个社区公园,以及禾镰坑水库梅花主题特色种植园,让市民期望转化为城市美景的时间不断缩短

公园城市作为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发展高级形态,让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融无间、自然经济社会人文和谐共生,是将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的大美城市形态。

摄影:刘彦

生活在福田,总能感受到花繁四季的春色,人文氛围浸润的日常,熨贴心灵的关怀,宜居乐业的舒适。“十三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整体规划下,福田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着力打造了一批有亮点、有故事、有情怀的福田新景观,处处彰显着“首善之区”“美丽福田”的独特魅力,展现了深圳城市主客厅“生态宜居、景城融合、花繁四季、空中绿洲”的新景象。

·穿行花园城区感受“百园福田”

“过节不想出远门‘添堵’,咱出了家门就能逛公园,每个公园都是一处‘网红打卡地’。”家住下梅林的居民吴华业说,每逢节假日,他们全家就喜欢带着孩子去莲花山公园、笔架山公园逛逛,碰上花展时,有时还会约上朋友一起去“打卡”。

从建设“城市公园”到建设“公园城市”,福田作为深圳中心区,持续加强公园建设,探索公园建设新方法,提高公园品质,不断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城区,让城市居民就地就近地享受公园空间带来的城市乐趣。

海绵城市的建园理念、甜蜜浪漫的特色主题、诗意栖居的生态空间……坐落在福田区,被称为“最美公园”的香蜜公园,是集文化、休闲、体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市政公园,日均接待市民和游客约1.5万人次,最高峰达8.5万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福田区还拥有全国唯一位于城市中心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伶仃福田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每年迁徙候鸟超过10万只;在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已记录到鸟类174种,其中不乏黑脸琵鹭、褐翅鸦鹃、黑耳鸢等国家珍稀物种,今年9月,该园还入围了公益保护地名录。

·匠心打造居民“家门口的公园”

今年8月,为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福田区精心雕琢、匠心打造,为深圳送上了12个各具特色、别有韵味的新建社区公园,为“百园福田”增添新成员。

以“城市肌理、南园缩影”为设计理念,南园街道南园路街角的景观提升十分注重保留南园老区特色,对南园路东段挡土墙进行功能性改造的基础上,通过外立面装饰和植物更换,采用抽象手法为市民还原了“老深圳”的烟火气和旧记忆。梅林街道中康公园则是通过铜板雕刻“中康公园”,并将其巧妙设置在舒缓的绿地上,运用玻璃元素唤起周边居民对中康生活区的回忆。

福田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福田区在公园绿地改造提升过程中十分注重城市记忆留存,目的就是要让公园绿地不单单承担市民休闲娱乐健身的功能,还能让大家漫步公园中,感受城市变迁,共情城市发展。”

推窗见绿,出门见园。作为全市首个社区公园群,福田区景田北社区公园群为周边居民奉上了“500米见园,300米见绿”的公园城市福利。据悉,升级改造后的景田北二街公园,根据功能性合理收放空间,植入了更多生活化的社区配套功能区,形成视野通透、精致现代的综合性社区花园,让社区公园重新焕发光彩。

近年来,福田区以城市管理治理能力和体系提升为主线,“共建共治共享”,搭建了“未来公园”创意征集平台,听民声、汇民意、聚民心,变“公共绿地”为“市民花田”,力求建设市民所需所想的公园。仅2019年,福田区就新建、改建了景田北二街、中康、福虹等5个社区公园,以及禾镰坑水库梅花主题特色种植园,让市民期望转化为城市美景的时间不断缩短。

·条条景观带让出行“绿意盎然”

大腹异木棉、宫粉紫荆、中国无忧花、粉叶金花在道路两旁绽放,花岗岩跳色铺装,形成了精致典雅、疏朗通透,兼具品质感、舒适度的花景大道。

一条条景观带随着道路延展开来,让匆忙的脚步慢了下来,让游憩欣赏的人群多了起来。市花路拆墙透绿,打破红线藩篱,使私有和市政景观空间融合共享;福华三路新增智慧路灯提供精准化公共服务,使空间的体验感和幸福感全面提升。

面对高度建成区土地资源紧张的现状,福田区秉持着生态创新的理念,不断突破创新立体绿化新模式新技术。2019年福田区相继完成了深业上城东线人行天桥、红岭中学高中部屋顶、安托山小学屋顶等公共建筑立体绿化建设,屋顶绿化覆盖率达6.5%,远超全市1.67%水平。除了对公用空间的创新利用,福田区城管局还鼓励辖区内居民开展私人空间的美化,大力推动“最美阳台”的建设,参与建设居民突破20万人。

如今的福田,绿色环城绕,辖区公园总数达125个,它们像一颗颗绿色明珠,构成了深圳最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也成为展现深圳“世界著名花城”的最佳承载地。

(来源:幸福福田)

编辑 刘思凡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