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上午,“人类活动与区域治理大数据实验室”在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正式成立。该实验室由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和中国联通智慧足迹公司共同建设,将通过“感知、模拟、预测、决策”的研究方法,结合大数据平台,针对区域治理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并服务规划与管理实践决策。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陶澍,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郭仁忠,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杨震教授等专家学者,以及深圳城市规划行业代表出席。
中国联通智慧足迹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振军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杨震为“人类活动与区域治理大数据实验室”揭牌。
中国联通智慧足迹数据科技有限公司CEO李振军介绍,中国联通“人口+”的数字化战略在区域协同、城市建设、公共卫生、交通等方面已经为有关部门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尤其在疫情防控期间,大数据更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中国联通智慧足迹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战略合作部总经理海晓东与赵鹏军教授签订实验室建设合作协议。
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院长赵鹏军教授介绍,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在国土空间治理新体系中,人类活动与区域治理大数据实验室定位于服务国家战略,以建设“城市和区域可持续分析模拟预测与空间治理决策支撑平台”为核心目标,致力解决人类活动与国土空间交互作用及其系统优化调控的关键科学问题。实验室将围绕“发展、高效、绿色、健康、安全”等5个研究主体,开展多学科方向的主题式研究,同时关注包括陆地、陆上水域、内水、领空、领海的国土空间,相较于传统城市规划关注的范围更广。大数据记录了社会、人口、生态、地理、区域经济等多方面信息,与城市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研究结合,可以更好地提供区域治理科学决策依据。
记者获悉,人类活动与区域治理大数据实验室成立后,近期将重点关注粤港澳大湾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粤港澳大湾区是当今世界湾区中人口最多,GDP增速最快的湾区,在空间生长、人口集聚、经济转型、社会重构等方面具有其典型性和代表性。湾区城市作为人类活动与地表演化交互过程中的典型区域,其研究具有重大科学价值。
会上,与会专家结合自身研究方向与行业背景,为未来实验室发展提供了实用性建议。
据介绍,自然资源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一级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军在11月18日前来实验室,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技术方法和团队建设等作了详细指导。
编辑 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