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作家袁博再获上海好童书奖

读特首席记者 姚卓文 通讯员 谢晨
2020-11-18 08:49
摘要

《饥饿的猿人》是浙江文艺出版社《袁博史前动物传奇》系列丛书中的一部,该系列中的《剑齿虎家族》同样值得关注

日前,由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上海市儿童文学研究推广学会承办的第七届“上海好童书”颁奖典礼在上海国际童书展期间举行。上海好童书奖以中国儿童图书出版发源地上海冠名,每年面向全国范围评选优秀童书,涵盖儿童文学、绘本、思想文化、科学技术四类童书。深圳作家袁博的动物小说《饥饿的猿人》获得第七届上海好童书奖儿童文学类奖项。袁博应邀出席颁奖典礼,并在颁奖典礼上作为唯一的获奖作家代表发言。

主办方高度评价了袁博作品《饥饿的猿人》,颁奖词盛赞这部作品是“具代表性的史前动物小说,讴歌了猿人时代如黑暗中微弱的火苗般的文明萌芽”。《饥饿的猿人》是一部动物小说,但并非常规意义上的动物小说。《饥饿的猿人》是袁博创作的一部自然史动物小说,其中不仅包括了对于动物故事的描述,还包括了对于动物在自然历史变迁中境遇的反思。在颁奖典礼发言中,袁博谈到,人类有进入文明社会后长达一万年的人类的历史,地球自然万物的历史却已经长达数十亿年,而人类历史与自然万物历史的交汇点就是人类的祖先——猿人的故事。《饥饿的猿人》立足于人类文明发展史与自然历史的交汇点,以动物小说的形式反思人类的昨天。

人类也是动物的一种,《饥饿的猿人》这部动物小说寄托了袁博对于原始人类的思考。小说通过一个猿人族群的视角,探讨在文明刚刚萌芽的时候的人类生存情况。小说反思人类演化的历史究竟是以直线方式发展的,还是经历了许多回环往复、以至于衰退。在远古时代,当人类还不能完全与其他动物区分开,还被称作猿人的时候,人类的祖先有着什么样的生存需求,又有着什么样的生存目标。小说由两条线索构成,一条是关于猿人与其他动物相异之处的叙事:能够通过发明工具改造自身生活的环境;另一套是关于猿人与其他动物相通之处的叙事:饥饿是猿人生存所面临的首要难题。

《饥饿的猿人》是浙江文艺出版社《袁博史前动物传奇》系列丛书中的一部,该系列中的《剑齿虎家族》同样值得关注。《剑齿虎家族:旷野求生》《剑齿虎家族:绝地反击》《剑齿虎家族:王者归来》共同构成了“剑齿虎家族”三部曲,这是一部以一个巴氏剑齿虎族群的生命历程为主要线索,演绎而成的远古动物家族史诗。半牙是大夏河剑齿虎家族的雄性首领,也是整个大平原上最强悍的雄剑齿虎,占据了大夏河东岸最富饶的土地。作为半牙的儿子,小剑齿虎银剑、银锋、银刀从小生活在强大的家族的庇护下,既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又显得格外骄横。在入侵者的一次精心策划下,遭受内忧外患夹击的半牙被驱逐出了自己的家族,为了求生,幸存的银剑、银锋和银刀开始在旷野中流浪,于夹缝中讨生活。在一次次的磨难中,它们逐渐掌握了狩猎的技艺,学会了生存的技巧,无愧于自己强者的儿子这一身份。不同的遭遇,带给一代代剑齿虎不同的命运,但不变的是一个家族灵魂深处一脉相承的刚毅与勇气。和人类的孩子一样,幼小的动物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经历许许多多的磨砺,克服许许多多的困难。

袁博1991年生于深圳,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耶鲁大学福克斯国际学者、复旦大学博士。袁博曾修读过生物科学、人类学、文学三类专业,分属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三大领域,这使他的作品具有宽广的知识积淀和有深度的思想理解力。深厚广博的知识储备赋予了袁博广阔的文学创作视野,也造就了他的作品独有的艺术魅力与深刻内涵。

这是袁博的作品第二次获得上海好童书奖,在此之前,袁博的动物小说《内伶仃岛上的猕猴》于2018年获得第五届上海好童书奖。袁博的动物小说作品多次获得文学大奖,被誉为“动物小说王子”。《内伶仃岛上的猕猴》获2017中宣部优秀儿童文学出版工程奖、第十届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第五届上海好童书奖、首届广东好童书奖、首届大鹏自然童书奖。《火烈马》和《狼群的覆灭》获2014年冰心儿童图书奖,《狮子的心》和《野牛的故事》获2015年冰心儿童图书奖,《星宿海上的野牦牛》获2014年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袁博动物小说系列》获“十三五”国家重点规划图书。《特暴龙生死录》获评首都图书馆第四届阅读之城“2017年请读书目”。《狮子的心》获评2015年月度“中国好书”、获首届广东省有为文学奖“平湖杯”儿童文学奖、第九届深圳青年文学奖。《星宿海上的野牦牛》获2019年度劳动者文学十大好书。《鸟飞芦苇荡,人迹红海滩》获首届大自然儿童文学奖。

论及“上海好童书奖”的评选标准,上海市儿童文学研究推广学会会长张锦江教授说:“儿童文学应不受市场的蛊惑,干干净净,安安静静,慢一点,再慢一点,努力为孩子写好的作品。‘上海好童书’的评选不唯名家,也不看作者是否走红,完全以作品说话。”上海好童书奖因敏锐的评选眼光和为儿童负责的品质,被视为中国童书领域的重要奖项之一。

在本届上海好童书评选中,由张锦江教授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战疫铭记:中华童诗童画选》获特别奖。在这本特别的童书中,中国各地的孩子用自己的所见所感书写描绘不同寻常的世界战疫,其中收录了深圳小学生创作的53首童诗和53幅童画。而根据福田区教育局局长田洪明亲自部署和推动,来自福田区各学校的优秀童诗达2000多首,47首童诗、47幅童画入选《战疫铭记:中华童诗童画选》,成为福田教育系统同心战疫,福田少年为全民战疫发声的一大亮点。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席卷而来。懵懂的孩子们也许是第一次与灾难面对面,但他们已经开始用双眼感知这个社会的脉动,用小手书写、描绘他们在这场抗疫当中对于所闻所见的感受,发出专属于孩童的、稚嫩却有力量的声音。这些声音纯洁、真诚且宝贵,不管是对于个人的生命体验,还是对于集体的灾难记忆,都是一次有意义的铭刻。

编辑 陈冬云

(作者:读特首席记者 姚卓文 通讯员 谢晨)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