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深圳市蛇口育才教育集团第四届“星升代·育才杯”校园文学大赛颁奖仪式暨文学“微创作”比赛在育才中学拉开帷幕。现场分别产生“微创作”大赛中、小学组别的一二三等奖,同时揭晓了校园文学大赛的63名获奖名单。
台湾作家、诗人朱国珍,《小学生导刊》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邓湘子,育才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春韵网文学教练、南山区作协副主席严凌君、育才教育集团总校长徐蔚琦、育才少年文学院院长陈勇宁等嘉宾出席此次颁奖活动。
“微创作”:放飞梦想激发灵感
在文学“微创作”现场赛环节中,由《小学生导刊》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邓湘子现场确定并公布题目为“因为好奇”,而后,学生们进入8分钟计时创作。并在此后的3分钟内,由老师盲选出团队最佳作品,并最终角逐中小学组名次。邓湘子表示,短时间内用根据现场给定的题目写出一篇微型文章,体裁不限,最能考验学生的即兴创作能力。经过紧张地创作,小学组“微创作”第一名由12号作品、来自育才三小五(1)班的潘芷筠同学摘得;中学组第一名则由25号作品来自育才三中初二(4)班的林同学摘得。
“爱学习是因为人类的好奇心,因为好奇,有了探索、有了发现,有了创造,这是人类发展的规律,好奇是美好的起点。”在聆听了优秀作品的朗诵展示后,邓湘子对小学组12号作品给出了极高评价,他表示,“世界犹如巨大的图书馆,”作品关注一朵花、一只小蚂蚁……深刻描述了物化的“好奇”,以及好奇引发的敏锐感官,并引发探索和特别关注。
“好奇心是童真的暗示,探索的心情、愉悦的感受力、经常问为什么的求知欲……就是童真和好奇。” 台湾作家、诗人朱国珍在对中学组作品进行点评中表示,“微创作”在台湾叫做集短片,通常集短片都是以小说的形式、虚构的成分比较多。集短片因为创作内容字数少,通常在画面感的营造和结尾的反转,出人意料,是集短片和微创作作品中不断采用的形式与布局。这次这么短的时间中同学们要写出令人惊艳的作品也考验了各位的书写能力和想象能力、甚至直观的能力。“29号文章,是我心目中的第一名。我惊艳于这位同学美好的质地,这么短的时间他虚拟除了一段上帝的故事,充满善意、童理心,并通过母子的床边故事形式表述了出来,温暖而美好。”
在“微创作”现场赛的同时,育才四小四(2)班的话剧《汪汪小报》、育才一小六(8)班李伟凡的诗朗诵《三只狐狸》、育才三中招美序同学的原创诗歌作品朗诵《追忆》精彩上演,育才二中的学生们还带来了今年获得“深圳市第八届名著新编短剧大赛初中组一等奖第一名”的作品《孙权劝学》。
学生们表演《孙权劝学》。
校园文学:积聚能量孕育希望
据悉,此次“星升代·育才杯”校园文学大赛,自9月初开始征集作品,共收到了逾1000篇文章,进入复赛的多达145篇,最终,经过初评、复评和终评三个阶段,诞生获奖名单。
育才少年文学院的成立,整合优化了该集团各成员校的文学资源,为育才学子搭建了广阔的文学平台。该赛事是育才少年文学院的一张闪亮名片,是育才学子文学风采的重要展示窗口,也是育才教育集团层面跨时最长、规模最大,选拔最严、创意最多的一项大型活动。值得一提的是,伴随着育才教育集团的发展壮大,在本届“新生代·育才杯”校园文学大赛中,育才教育集团太子湾学校、龙珠学校,为大赛又注入了新鲜血液,
据介绍,育才教育集团有着肥沃的文学土壤,这里不仅诞生过引领新时期中国校园文学创作的精彩作品,也先后走出去许多位小有名气的文学创作者,文学社团不仅广有名气,而且网站也成为国家级的优秀校园文学网站。
赛后,严凌君鼓励学生们, “每一个爱文学的人都比普通的同学多了一个世界,每一个热爱文学的人都是优秀的人,你有可能成为最有灵性的、内心最丰富的人,对这个世界有更多的爱,对你自己的生命有更多的真诚。”
育才教育集团总校党委副书记、育才三中校长魏艳侠也表示,在行走中寻思,在思索中沉淀,在沉淀后演绎成作品。校园文学大赛为大批文学爱好者搭建了展示才华的平台,但是,更多的作品应该来自于精彩时代的感悟、高尚情感的抒发、来自于一场阅读和坚持的练笔。她期待,未来20年、30年中国文坛的活跃作家中一定会出现育才学子的身影。
【读特新闻+】
“微创作”《因为好奇》优秀作品
【4号作品】
每一个人都有童年,盛夏的树下,阳光的秋千,木色的糖盒已站在心中的——四季,世上本没有童年,仿佛天就是天,地就是地,人啊,平平无奇。可在灵的心里,早就有童年这个词,来源是什么?因为好奇。好奇是掌管笑声的天使,虽然笑声在当时是很少的,但好奇依旧喜欢它们。
为什么呢?因为笑声来自好奇,而好奇是童年。
【12号作品】
也许我们都有童心的时候,一切对于我们来说,都是那么的神奇。
放眼看世界,世界犹如一座巨大的图书馆,似乎永远也读不完。迷上一枝花,一片绿叶,爱上一句诗,一句话语。我从小就喜欢幻想。想象着路边的每一朵花,在清晨中,会向人们频频点头;想象着在地上的小蚂蚁,整齐地排在一起,在做着早操。我好奇着。为什么花儿会向人们点头呢,小蚂蚁是怎么早操的呢?我很想取一朵花,很想看小蚂蚁,可我不想打扰清晨的安静。
“微创作”-《因为好奇》中学组优秀作品
【25号作品】
惊蛰过后,云梦初醒,又是慢慢无边的潇湘雨季。莽莽苍苍的雾色灰蒙蒙地拢在人的心头,檐下凄清如梦。可否,邀卿共话巴山夜雨?
秉烛游,烟垣初云,满城寂寂,参星黔淡,指尖的犹然温存,这样的潇湘,迎合着风的轻吟伶仃,迎合着浮屠三千沉沉的吐息,迎合着案前江烛的招摇寂寂茫茫。
从姜太白的韵中,从守卿茫茫的思绪中,我领略到了那中华文化蠕动的吐息。因为好奇,古文化与我相遇——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29号作品】
“爱迪生因为好奇,发明了电灯泡,而上帝的儿子却不需要用到这个东西,天堂总是那么明亮。有一天,小上帝背着爸爸跑到窑炉旁,拿着一瓶瓶药水便开始倒。他给爱因斯坦多加了一点智慧,他给绿巨人多加了一点力量,他为赫本多倒了一点美丽。上帝发现之后大骂了他一顿,这都是因为好奇。”
“故事讲完了。”
小男孩仰着头问妈妈:“妈妈,那我一定不是小上帝造的,我什么本领都没有,是吗?
妈妈笑着说:“谁说的?你不还是和小上帝一样好奇吗?你正是他化身的天使呢?
他们都笑了,男孩在日记中写下:因为好奇,我有了个世界上最好的妈妈。
编辑 陈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