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新”聚力 南园街道召开专题协商会推进新就业群体友好社区建设

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徐丽 通讯员 罗秋映 洪璇
10-31 19:15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10月31日,南园街道政协委员联络工委围绕“身边事好商量·骑手友好项目”召开专题协商会,通过现场视察与座谈交流,聚焦“身边事”进行“好商量”,共同探讨提升新就业群体归属感和城市融入度的务实举措。活动汇聚了联组政协委员、骑手代表、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社区书记等多方力量,形成共商共治的良好氛围。

实地走访:感受“友好”实景

与会人员实地查看了已完成升级改造的华强南天桥通道和“幸福号”暖蜂驿站,切身感受防滑坡道、人车分流等改造带来的通行安全提升,并亲身体验暖蜂驿站内便捷的休憩充电服务。现场还听取了“骑手友好项目”的阶段性进展汇报,委员与骑手代表亲切交流并合影,现场氛围融洽。

座谈协商:共议“身边”实事

与会人员共同学习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持续推进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工作指明了方向,并观看了展现基层暖心服务的情景剧《南风暖新》。随后,各方代表展开热烈讨论。

“天桥改造后,雨天送餐安全多了!”一名骑手代表分享了通行改善带来的切身感受,并对“暖蜂驿站”提供的饮水与充电服务表示认可。另一位骑手则建议:“希望更多‘骑手餐厅’推出优惠套餐,并在商场等人流密集区设立‘骑手友好休息区’,提供免费热水、充电等基础服务。”

政协委员积极建言,指出南园街道“骑手友好社区”建设所体现的“双向奔赴”,本质上是政府治理创新与新就业群体价值重塑的深度融合,是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的新型政社互动关系。这种良性互动打破了传统的“管理-被管理”单向模式,构建起“服务-赋能-回馈-共治”的闭环生态系统。

目前,南园街道辖区随处可见电动车充换电设施、暖蜂驿站、快递柜外卖柜、拓宽防滑的天桥通道等,为骑手提供了更加安全便捷的工作环境。同时,联动辖区公寓、医院、餐厅为骑手提供更加经济实惠的居住、就医和就餐条件。骑手们也要积极发挥“跑得快、认路熟”的优势,积极化身志愿“网格员”“安全员”与“应急响应人”等,以实际行动回馈社区。

委员建议将骑手友好设施纳入城市更新总体规划,实现“一次规划、分步实施”,避免重复建设;建立“骑手需求-部门响应-效果评估”的闭环管理机制,确保协商成果落地见效;肯定“食安骑士”在监督商户方面的积极作用,鼓励更多骑手加入;并呼吁更多企业参与“骑手友好”公益联盟,凝聚更广泛的社会力量。

凝聚共识:明确“友好”新举措

经过充分协商,会议明确了下一步深化“骑手友好”的四大方向:一是“毛细血管”织网计划。在地铁口、商圈周边建设“15分钟休憩圈”,增设“暖蜂驿站”休息点和骑手电动车停放专区;二是“健康守护”双链机制。建立骑手健康档案,联动社康和爱尔眼科、平乐骨科医院推出骑手绿色通道;三是“文明骑士”成长体系。开发“安全积分银行”,闯红灯扣分、参与交通协管加分,积分可兑换四点半课堂、“青年夜校”技能课程、社区免费托育时长等;三是“新锋力量”治理联盟。打造“问题发现-积分奖励-荣誉认证”闭环:骑手化身兼职“社区网格员”,上报占道经营可得5积分、参与防汛巡查可获20积分等等,积分可兑换社区公益服务。

南园街道政协联络工委主任唐玉宏表示,“骑手友好社区”建设实践构建了新型城市关系路径:当政府以“用户思维”提供服务,当新就业群体以主人翁意识参与治理,城市空间便从物理容器升级为情感共同体。真正的友好社区,不是单方面的善意施予,而是通过制度创新看见、激活、尊重每个群体的价值。接下来,南园街道联络工委将推动“骑手友好”从优质项目向常态化、精细化服务迈进,努力让新就业群体在这片热土上更有归属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李斌 审读 党毅浩 二审 桂桐 三审 于雪

(作者: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徐丽 通讯员 罗秋映 洪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