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将迎来第九个“深圳人才日” 深圳厚植沃土引“千里马”竞相奔腾

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杨丽萍
10-31 07:52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让“尊重人才、服务人才、成就人才”的城市基因

人才,强国之根本、兴邦之大计。

以城市之名,以诚挚之心。2025年11月1日,第九个“深圳人才日”如约而至,整座城市用对人才一以贯之的珍视与热忱,为人才喝彩、向人才致敬。

深圳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为总抓手,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打造最好科技创新生态和人才发展环境,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让“尊重人才、服务人才、成就人才”的城市基因,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愈发鲜明。

顶尖人才纷至沓来

人才队伍量质齐升

“在深圳这片充满活力和创新的土地上,与大家一起共同打造全球科技中心、实现更多的科学梦想是我未来几年的奋斗目标!”今年4月,国际纳米科学与化学领域“顶尖”科学家查尔斯·李波全职受聘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时,许下了自己的“梦想宣言”。

菲尔兹奖获得者、数学家埃菲·杰曼诺夫全职加盟南方科技大学;沈向洋、徐扬生、高文、李泽湘四位早年就相熟的科技“大咖”不约而同聚首深圳,“老友记”传为佳话;“科研女神”、知名结构生物学家颜宁回国创立全新机制的深圳医学科学院……如今的深圳,各级高层次人才2.65万人,1050名深圳科学家和学者入选2025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越来越多全球顶尖人才的汇聚,让深圳这座“梦想之城”越发“星光灿烂”。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前不久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2025年全球百强创新集群排名显示,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跃居全球百强创新集群榜首,成为全球第一大创新集群。

城市“创新咖位”不断升级的同时,深圳围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实施顶尖科学家“全权负责制”,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围绕产业集聚人才,分类型分层次推出支持举措,面向人工智能、金融、法治等领域开展实施全球人才汇聚项目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项目。对具有成长为大师和战略科学家潜力的杰出科技创新人才,给予最高2000万元长期稳定经费支持。对国际一流领军人才及团队,给予充分科研和经费自主权,实施中长期考核。连续14年面向全球遴选“孔雀团队”,为300多个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团队提供支持。实施高层次人才配租保障性租赁住房办法,这既是深圳构建“安居无忧”人才住房保障体系的关键一环,更是致敬人才、服务人才的生动实践。

天下英才聚鹏城,深圳人才队伍量质齐升。目前,全市人才总量达719万,其中技能人才406万人,专业技术人才255万人,留学回国人员超23万。

机制改革升级加码

青年人才勇挑大梁

9月23日至29日,深沪再次唱响“双城记”。“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秋季招聘活动启动。深圳携包括华为、腾讯、比亚迪在内的366家企事业单位,2.25万个优质岗位,跨越千里走进上海、山东12所知名高校。10月17日至18日,深圳引才热潮一路延展,“AI汇英才”专场招聘走进清北,向中国顶尖学府的青年才俊发出携手并进、共创未来的“合伙人”时代邀约。继春季招聘活动后,“孔雀东南飞”的新浪潮再次掀起。

“孔雀东南飞”催生出深圳奇迹,正是因为深圳在人才流动、人才机制上的改革从未止步。

为人才松绑,坚持“破四唯”“立新标”,出台“鹏城孔雀计划”,制定关于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人才政策的《意见》,不唯地域、不问出身、不求所有、不拘一格、不遗余力引进、培养和服务各类人才,构建“三个更加”“1+8+N”人才政策体系。

以市场为标准,把发言权交给企业。全面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截至目前,全市已备案评价机构329家。其中,社评组织73家、用人单位244家、技工院校12家,包括华为、腾讯、比亚迪等重点企业。

以破冰者姿态,打造开放共享的全球用才新模式。建立高层次人才直认制,全球英才来深发展可以无缝衔接,更加便利。实施人才举荐制,支持全球高教、科研、智库、创投等领域科技领袖、战略专家向深圳举荐人才,以一流人才引进一流人才。编制出台“20+8”重点产业高端紧缺岗位清单,助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全球猎聘人才。

既有“参天巨木”,亦有“茁壮新苗”。近期,MIT“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亚太区名单揭晓,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院研究员赵成龙(35岁)、南方科技大学助理教授、副研究员林苑菁(34岁)、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助理教授俞江帆(34岁)3位深圳青年学者上榜。

青年是创新的未来。深圳不遗余力持续优化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生态,让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今年,深圳在杰出人才培养专项的基础上推出“青年杰培”项目,专门聚焦40岁以下青年人才。对青年科创人才,深圳提供长期稳定支持,市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100%由青年人领衔担纲。实施鲲鹏青年创新创业行动,创新项目最高资助达5万元,创业项目最高资助达100万元。制定加强青年人才来深发展服务保障的若干措施,计划从明年1月1日起实行,对符合条件的青年人才每月发放租房补贴,为创业人才提供免租金创业空间,让有志在深圳发展的青年人才进得来、住得安、留得下、能成业。

“免租15天,真的太香了!”今年2月,深圳在延续12年的“青年驿站”项目之外,升级推出“深梦扬帆”计划,应届生免费住宿延至15天,配套就业指导与过渡住房,直击毕业生“落脚难”痛点,截至目前已服务1.9万名毕业生。

诚意满满的“橄榄枝”吸引更多的年轻“金凤凰”,深圳连续两年位居“中国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榜首,连续多年稳居高校毕业生就业首选城市榜首。

服务生态纵深优化

发展环境持续提升

8月27日,“前海5号楼”在深港各界的共同见证下正式启用。这个被称为“国际人才进入大湾区‘第一站’”的地方,有着一个非常温情的目标——持续升级“一站式”服务功能,为人才提供最新政策咨询、链接最优创投资源、实现最精准岗位对接,全力打造国际人才服务的“核心枢纽”。

“深爱人才,圳等您来”,深圳聚焦“环境聚才”,着力打造事业无忧、往来无忧、安居无忧、生活无忧、申办无忧的“五个无忧”发展环境,人才服务生态向纵深发展优化。

以“申办无忧”为例。深圳推出“鹏城优才”一站式服务平台,线上开设多座席双语服务热线,打造“24×7小时不打烊”的云端服务大厅。线下打造“1+9”服务阵地,组建高素质服务专员队伍,把政策服务送到企业和人才身边。推出“人才引进入户一件事高效办”,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足不出户,最快24分钟成为深圳人。

此外,深圳还在人才、科技、产业集聚区域建设高品质国际化人才社区,持续扩大房源有效供给,努力实现职住平衡。截至2024年底,累计为各类人才配租保障性住房超18万套,面向人才家庭配售住房近4万套。

深圳的爱才之心还远不止这些:健全“鹏城优才”全周期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出版《深爱你·圳等你》人才综合资讯图书,深圳人才公园(二期)建成开园……

此时的深圳湾,涛声依旧。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的精彩故事未完待续,期待新时代的奇迹之城,以“天下英才聚鹏城”的浩荡之势,为深圳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勇当尖兵,开辟通向星辰大海的崭新航道。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李璐 三审 詹婉容

(作者: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杨丽萍)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