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汕检察院在九龙湾海洋生态市级自然保护区设立海洋公益诉讼观察点

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吴维
10-30 16:07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为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及河海交汇生态系统的司法保护力度,近日,深汕检察院联合区城管综合执法局在深圳深汕九龙湾海洋生态市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举行海洋公益诉讼观察点揭牌仪式。

据了解,该保护区为市级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位于深汕特别合作区南部,包括赤石河自深汕大桥下游至入海口及南海海域,海域地段位于赤石河河口南侧,对保护真鲷、黑鲷、鲈鱼、锯缘青蟹等,以及虾、贝类等重要经济种类以及其产卵场和孵育场等特殊海洋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深汕检察院聚焦辖区“母亲河”赤石河,针对赤石河违法围堤、外来物种入侵、非法养殖等问题,办理了一系列赤石河生态保护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切实推动行政机关落实源头管理与联合执法职责,助推赤石河河道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优化改善。此次深汕检察院联合区城管综合执法局设立海洋公益诉讼观察点,是深化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执法司法实践的一项创新举措,重点聚焦赤水河入海流域、河海交汇处及红树林等典型生态系统的协同保护。

据深汕检察院检察官武艺介绍,深汕检察院在九龙湾海洋生态市级自然保护区设立海洋公益诉讼观察点,其意义主要包括:

一是创新协作机制,构建生态保护“前哨站”。打破了以往的部门职能壁垒,促进检察机关法律监督与城管综合执法管理的深度融合。该观察点将作为信息汇集、线索发现、快速反应的基层前沿阵地,由深汕检察院与区城管综合执法局指派专人开展联合巡查、联席会议与风险研判,重点围绕赤水河流域水环境、河海水体交换区、红树林生态廊道等关键区域开展监督协作,变被动受理为主动发现,为精准开展环境监督与公益诉讼奠定坚实的协作基础。

二是聚焦预防性司法,打造生态损害“防火墙”。观察点的职能不限于事后整改,更强调事前预警和事中干预,通过日常水质监测、红树林生态评估、无人机巡查、接受群众举报等多元手段,重点监控赤水河沿线排污、红树林破坏、非法捕捞、湿地侵占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将生态环境损害止于未发、消于萌芽,体现了“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的环境保护基本原则。

三是拓展公众参与渠道,搭建共治共享“新平台”。作为辖区首个聚焦河海交汇生态系统保护的工作观察点,其设立不仅是执法司法协同的工作载体,也有利于提升社会公众的知晓度和参与度。通过公布监督电话、开展红树林保护普法、组织志愿者巡河等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凝聚起“检察监督+行政执法+公众参与”的生态保护合力,推动提升检察公益诉讼制度的公众知晓度和社会影响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守护碧海蓝天的良好氛围。

(深汕检察院供图)

编辑 李斌 审读 秦天 二审 桂桐 三审 郭秦川

(作者: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吴维)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