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至26日,第三届先进无人飞行系统国际会议(ICAUAS 2025)在东莞松山湖成功召开。本次大会由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主办,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协办,以“先进无人飞行系统”为核心,汇聚了加拿大、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多地的无人飞行领域顶尖专家学者和业界精英,以及来自东莞市科学技术局、东莞市大学筹建办公室、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等相关部门领导,共同围绕“先进无人飞行系统”这一核心主题,就技术突破、产业落地与协同创新等议题展开深度交流,为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ICAUAS 2025会议设1个主会场和4个分会场,采用“线下+线上”融合模式进行。会议期间共组织了5场高水平主旨报告、22场邀请报告及52场分会报告,并设有企业展区,现场集中展示了38项涵盖无人飞行整机、关键部件与专项装置的创新成果。

据了解,在粤港澳大湾区扎实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背景下,绿色、融合的无人飞行系统已成为驱动实体经济规模化、智能化发展的核心引擎。当前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均属东莞八大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东莞正围绕加强人工智能和低空基础设施建设、示范应用场景推广、产业强链补链等方面,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先进无人飞行系统的技术突破与成果转化,将为东莞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五位来自顶尖高校与业界的权威专家先后带来大会主旨报告,分享内容覆盖了从太空到低空的广阔技术前沿,共同聚焦无人飞行系统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关键突破。多位专家的报告体现了“产教融合”的核心理念与协同思路。

加拿大约克大学朱正宏教授的报告《基于行为控制的微型航天器集群高效清除太空碎片的研究》,虽应用于太空场景,却深入探讨了集群控制这一无人飞行系统的核心共性技术,其创新方法为领域的智能化升级提供了重要启示;浙江大学郑耀教授围绕低空经济实际需求,在《低空经济领域航空器系统设计》报告中系统阐述了航空器设计与产业场景深度融合的关键路径;河北工业大学宗宁教授在《针对微小型无人机的动态捕获与硬毁伤综合对抗技术研究》中,聚焦无人机安全问题,为低空安防能力的构建提供了扎实支撑;华中科技大学李仁府教授在《低空经济中垂直起降无人机发展现状及挑战》专题报告中,全面梳理了垂直起降技术的发展脉络与产业化瓶颈,为相关技术路线选额提供了重要参照;来自企业界的北京博鹰通航科技有限公司王飞董事长,则以《低空经济无人机的市场化实践》为题,通过物流、救援等真实案例,生动展示了无人机技术从实验室到市场应用的成功转化,凸显了产学研协同推动产业发展的实际成效。
10月25日下午,大会各分会场报告同步举行,聚焦“低空运载器气动设计与噪声评估”“智能无人机与无人系统协同技术”“低空无人飞行器任务规划与管控技术”“绿色航空驱动的飞行器设计优化”“无人飞行系统关键结构材料”“无人机飞行系统结构动力学稳定性”“低空飞行器复杂环境试验与设计技术”“无人系统智能感知与控制”八大细分领域,吸引众多青年学者与企业技术骨干积极参与,成为集中展示行业新生力量与前沿探索的重要平台。尽管不少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但这些探索正如“未来星光”,不仅为先进无人飞行系统的技术突破开辟了新路径,也为行业持续发展储备了关键创新力量,推动低空经济向智能化、绿色化与安全化方向稳步迈进。

本次大会同步设置企业展区,汇聚七家无人飞行系统领域相关企业,集中展示了涵盖核心部件、整机解决方案与行业应用设备在内的多项产品,吸引众多参会嘉宾、用户与在校师生驻足交流。展品涵盖高可靠性无人机飞控系统、轻量化机身结构部件、低空环境感知传感器、无人飞行任务规划软件,以及应急救援、森林灭火、集会安防、建筑消防、物流配送、工业巡查等行业定制无人机整机,涵盖了从适配低空经济场景的成熟商业化产品,到代表未来方向的技术原型,如三光识别跟踪装置、动能反无人机装置、规模化操控人员培训设备等。企业展区的设立,不仅为参会者提供了直观了解行业技术落地现状的窗口,也有效搭建起高校科研与企业应用之间的对接平台,对推动先进无人飞行系统技术成果转化、深化产学研融合具有积极意义。
编辑 李璐 审读 秦天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吴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