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马茶业港交所上市:首日大涨86.7%,深圳模式赋能茶企破局"大行业小企业"

深圳特区报 丁薇
10-29 15:31
摘要

八马的上市,不只是一个品牌的成功,更像是“深圳模式”在农业品牌化上的一次验证。

10月28日,八马茶业(股票代码:06980.HK)正式于港交所主板上市。上市首日,公司股价开盘报80.1港元,较发行价50港元上涨60.2%,盘中最高上扬至97.9港元。截至收盘,该股报收93.3港元,涨幅86.7%,全日成交额达3.55亿港元。以此收盘价计算,公司总市值近80亿港元。

当八马茶业以“高端中国茶第一股”的身份从深圳走向资本市场,背后其实藏着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一家茶叶企业,为何将总部设在深圳这座没有茶园的城市?更让人好奇的是,它居然还在销量、连锁规模和纳税额等多个维度都做到了行业第一。

答案,或许就藏在深圳这座城市的特质和八马自己的打法里。八马的上市,不只是一个品牌的成功,更像是“深圳模式”在农业品牌化上的一次验证。


一座城一匹马,中华老字号茶品牌深圳诞生

八马与深圳的故事,要从1997年讲起。那一年7月28日,“深圳市溪源茶业有限公司”——即八马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于深圳罗湖区正式创立。自此,八马将总部扎根于此,与特区共同成长。这不仅是当时破土而出的创业决心,更是今日枝繁叶茂的品牌起点。

深圳没有茶山,但这里拥有中国极为成熟且挑剔的消费群体。他们极度看重品质、品牌与体验。这促使八马既要做好“茶专家”,更要成为“用户专家”,将传统茶文化转化为可感知的品牌价值。

自进入深圳市场以来,八马茶业明星产品“赛珍珠”曾创下专柜迅速售罄的纪录,印证了茶叶以品质赢得市场的可能,也标志着八马从产品标准化迈向品牌价值化的重要一步。

随着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八马茶业持续拓展在深圳的展示渠道与体验空间。从城市核心商圈到交通枢纽,从高端社区到地标商业体,八马不断优化布局,打造“城市会客厅”。

图片

消费者在门店体验舒适品茗服务。

而在这座以创新闻名的科技之城,八马茶业也成为了腾讯、山姆等众多企业与机构的首选茶礼合作伙伴。多家深圳本土成长起来的高新技术企业,在重大庆典与商务往来中,纷纷选择八马定制茶礼,传递出“认准这匹马,好茶喝八马”的广泛认可。

在深圳这个“品牌教练”的锤炼下,八马还构建起完整的品牌矩阵:“八马”定位高端市场,“信记号”深耕普洱,“万山红”触达大众。其中,八马被认证为中国驰名商标,信记号则成为深圳首家且唯一一个中华老字号茶品牌。如今,八马品牌价值达313.59亿元,连续9年入选中国品牌价值500强,与腾讯、华为同台,从行业品牌跃升为国民品牌。另外,作为唯一入选“外国人喜爱的中国品牌”的茶企,八马的品牌力已跨越文化边界。

用“深圳打法”写就中国连锁茶史

在深圳这座崇尚效率的“商业试炼场”,与全球巨头同台竞技的格局,注定八马无法偏安一隅,必须拥抱可复制的现代商业模式。可以说,深圳成熟的商业环境不仅塑造了八马的品牌基因,还推动其建立可复制的连锁体系。

单店经营靠匠心,千店运营靠体系。八马早在2008年便前瞻性地建立加盟体系与标准化流程,此举最终使其以超3700家门店的规模,问鼎中国茶叶连锁第一品牌。八马的加盟制度之所以成效显著,得益于其构建的完整运营体系,有效解决了茶行业“连而不锁”的痛点。

图片

八马茶业构建起覆盖全国大陆省份超3700家连锁专卖店的实体网络。

八马不仅建立了严格的加盟商筛选机制,还通过“创富学院”线上培训平台和全国25个实训基地,为加盟商提供从门店选址、装修指导到运营管理、营销策划的全流程支持。八马同时借助数字化运营管理,自主研发的“门店宝”系统,实现了加盟店与直营店的统一数字化管理。

招股书数据显示,八马茶业单店终端平均年销售额超过200万的加盟商数量从2022年的80家增至2024年的116家;截至2025年6月30日,八马茶业与778家加盟商合作三年以上,占加盟商总数比例为63.4%。

基于深圳的互联网产业基础,八马还较早布局线上渠道。2011年,八马入驻主流电商平台,成为国内首批开展数字化销售的茶企之一。目前,八马已在京东、天猫、抖音、拼多多等平台建立线上销售网络,并运营微信小程序商城。如今,线上渠道已成为八马重要的增长动力。该公司连续十年保持“天猫双十一乌龙茶类目销量冠军”,在京东茶类目中也位居前列。截至2025年6月,八马全渠道会员超过2600万人,线上平台粉丝数量超过4000万人。

跟上深圳效率,做中国智造茶企

“以营销领先,只是暂时领先;以品质领先,终成行业冠军。”这句箴言源自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八马茶业董事长王文礼。作为安溪铁观音第十三代传人,王文礼麾下的18人核心制茶团队堪称“茶界梦之队”。这支团队平均从业经验超20年,其中包括两名“制茶大师”、13名国家一级评茶师、3名国家一级茶叶加工技师,掌握绿茶炒青、白茶晾晒、岩茶焙火等六大茶类的核心技艺。

深谙“深圳效率”的王文礼,带领八马走出一条“非遗技艺+智能制造”的创新之路。八马在武夷山、安溪建成16万平方米智能化产业园,其中第七代生产线实现日产能43.2万泡,人力成本降低40%,完成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的质变。八马还接入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构建“一盒一码”全程可追溯体系,消费者扫码即可了解茶叶从原料到成品的全流程信息,这在中国茶行业具有开创性意义。

图片

八马超级工厂第七代生产线。

这场变革让三百年茶香焕发新生:根据尚普市场调研,八马创下铁观音连续14年、岩茶连续5年、红茶连续4年全国销量第一的佳绩。八马对产品深耕的效果不仅体现在产品销量上,更体现在对当地经济的实质贡献中。八马已连续12年位列安溪茶企纳税第一,连续5年蝉联武夷山茶企纳税第一。

八马的茶香更飘洋过海,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代表性品牌之一。从服务金砖会晤、中印东湖茶叙等重大外交场合,到亮相联合国纽约总部、联合国粮农组织意大利总部;从在全球30多个国家举办超百场品鉴会,到荣膺“国际茶日推荐用茶”,八马让世界通过一盏茶读懂中国。

2023年国际茶日期间,八马茶业受邀代表中国茶亮相意大利联合国粮农组织,八马好茶获多国代表嘉宾点赞。

八马将责任担当延伸至全国各大核心茶产区,以全产业链优势赋能乡村振兴。在安溪、武夷山等地,连续多年举办茶王赛,累计投入超4000万元;在武夷山,智能化生态产业园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产业引擎”;在云南景迈山,开创“政研企销”四位一体帮扶模式,联合院士团队研发的“云上景迈”首发当日售罄100吨。

“深圳给了我们创新的土壤,大湾区给了我们发展的舞台。”王文礼的这句话,道破了八马“非遗+科技”的底气。八马茶业的实践充分证明,茶产业完全能够跟上深圳效率,通过智能制造、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这不仅是一家企业的发展故事,更是深圳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例证。在这片创新的沃土上,八马在港上市证明: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并非对立,而是可以相互成就,共同发展。

(图片由受访企业提供)

编辑 丁薇  二审  玄伟东  三审 刘琨亚

(作者:深圳特区报 丁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