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行业,人才培养是关键核心,也是一项极具挑战的任务。一名当前时代下优秀的中医师,不仅需要掌握现代医学知识,能够进行疾病诊断、病症鉴别、解读检查报告,还必须更要具备扎实的中医思维与经典功底,拥有融汇古今的临床能力——既要善用经方、针灸等多种治疗手段,也要对疾病全周期有系统的认知。
中医历来强调“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事”,这意味着医生不仅要有宽广的知识视野,还需兼具耐心、医德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他们还要能够将复杂的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有效传递给患者。这种全方位的高标准,使得优秀中医师的成长周期长、培养难度大,也导致行业长期面临“好医难求”、青年中医师成长缓慢、供需失衡的痛点。

成立于2018年7月的问止中医,是一家以疗效为第一使命的中医人工智能数字医疗机构,专注于中医重症医学。企业深知,唯有以更高标准筛选人才、以系统化培训打磨能力,才能缓解行业人才困境,让中医智慧真正普惠于民。
因此,问止中医自创立之初便深耕青年中医师培养,构建起一套覆盖岗前与在岗全周期、融合人工智能赋能与教培学研的完善体系。从入职到独立执业,从理论筑基到临床实战,每一环节皆贯穿“严格”二字——这不仅是对患者健康的郑重承诺,更是对中医传承使命的实践担当。
面对中医人才培养这一行业难题,问止中医正以实际行动,探索出一条以“严”著称、以“实”为基的医师成长之路。
源头开始的严格筛选:寻找中医未来的临床家
为坚守疗效承诺,问止中医从源头锚定未来中医临床家,重点在全国一流中医药高校中寻找最具潜力的同行者。企业与多所中医高等院校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每年开展系统性校园招聘,重点遴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优秀毕业生,从源头把握人才质量。
在选拔过程中,问止中医尤其注重候选人是否具备以下特质:
1.心怀热爱:对中医事业有发自内心的认同与激情;
2.功底扎实:兼具中西医扎实基本功与融会贯通的思维;
3.品行端正:富有耐心、亲和力,具备优良医德;
4.拥抱创新:持开放心态,乐于运用AI等科技赋能临床。
“我们寻找的不是简单的就业者,而是中医事业的传承者和创新者。”问止中医把中医师招聘概括为这样一句话。

这种严格的人才筛选机制,确保了进入问止中医的每一位医师都具备成长为优秀中医临床家的基础和潜力。
值得一提的是,问止中医的所有培训均不收取任何费用,中医师离职时也不会产生培训违约金。这种投入体现了问止中医对人才培养的诚意和对中医事业发展的责任担当。
临床再造:打造中医人才的摇篮与培养基地
当前中医教育存在一些普遍痛点:院校教育中,不少医师对经方掌握不深、中西医学知识衔接不畅,临床培训阶段又往往过度细分,加之跟诊实践不足,导致许多青年中医师毕业时临床能力薄弱,难以独立接诊。这也成为制约行业人才成长的关键难题。
针对这一现状,问止中医构建了一套完整的“临床再造”体系,实现从院校教育到临床实战的无缝衔接。新入职医师,首先完成为期一个月的全脱产岗前培训,系统重塑中医思维与诊疗能力,覆盖从理论基础到临床实操、从专业素养到职业价值观的全链条培养。
具体来看,该体系涵盖以下核心内容:
理论基础重塑:包括中医大脑问诊学、临证诊断心要、诊疗十要素、中医大脑压痛点及眼诊、腹诊、脉诊等诊断方法,以及病症体质思维总结、各专科中西医汇通指南、针灸常用穴位定位与临床应用(含腹针、头皮针、董氏奇穴等),并强化卫教医嘱及诊后讲解能力,涵盖病机分析、疗程规划、疾病宣教等全流程。
临床技能强化:通过各系统真实案例实训、针灸技能专项提升、系统化跟诊与一对一实习带教,帮助医师在真实场景中巩固技能、积累经验。
职业素养与工作方法培养:包括企业文化、中医师职业发展规划、新时代中医价值观、工作方法规范及中医大脑系统操作细则等,助力医师实现从“学生”到“临床中医师”的软性转型。
完善的培训体系使问止中医成为青年中医师的摇篮和培养基地。据统计,经过七年实践验证,这套培养模式使得问止中医的青年医师临床成才期缩短至约6个月,显著快于行业平均水平。
在问止中医的体系中,医学人才的培养没有捷径可言。每位医师都必须经历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锤炼,确保在接触患者前已具备扎实的临床能力。这种对培养过程的极致追求,正是问止中医能在短时间内培养出合格青年中医师的关键所在。
严格考核:对患者负责,为人才成长赋能
问止中医坚信,医疗质量是生命线,而严格的岗前考核是这条生命线最关键的保障。问止中医工作人员表示:“在医疗领域,宽容即残忍。对医师的过分宽容,最终会转化为对患者的残忍。我们宁愿在前端严格要求,也不愿让患者在临床中承担医疗质量不佳的后果。”
问止中医秉持“医疗无小事,宽容即残忍”的理念,建立了一套以促进中医师成长为核心、以实战应用为标准的考核体系。这套体系不仅关乎技能的鉴定,更是对中医师临床思维、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的综合锤炼。

考核内容全面覆盖临床所需的核心能力。在专业层面,重点评估对专科常见病《临证指南》的掌握深度、对临床常用穴位的精准辨识与灵活运用能力,以及对“中医大脑·诊疗十要素”这一核心心法的理解与应用水平。
在模拟看诊环节,问止中医高度还原真实诊疗场景,系统考察医师的问诊思路是否清晰、选方用药是否理法有据、对病症的讲解和疗程规划是否专业易懂。同时,医患沟通中的共情能力、服务态度是否真诚温暖,亦是重要的评估维度。
问止中医坚持专业技能与职业态度并重。对于专业技能暂时不太达标,但是有态度、有热情、有潜力的医生,问止也会酌情给予机会,允许人才逐步缓慢成长。帮助人才稳步提升,问止真正体现“不失人情”的培养温度。
严格,是最深切的赋能。正如一位经历严格考核后快速成长的医师分享:“刚入职时觉得考核太难,甚至有过放弃的念头。但是培训主管、科里的师兄师姐和科长一直鼓励我、帮助我,他们从来没有放弃过我。现在回想起来,正是那种严格让我在短时间内建立了系统的临床思维,能够独立应对各种复杂病例,正是人性化的管理让我一次次度过难关,实现自我的成长和突破。”
问止中医坚信:今天的严格,是对患者的负责,更是对医师职业生命的深切赋能,为的是成就他们未来行医路上的每一份从容与笃定。
持续培养:在岗培训体系保障长期成长
医生的成长绝非“一劳永逸”。中医理论需不断钻研,临床经验需持续积累,而现代科技与中医的融合更要求医师保持终身学习。在问止中医,人才培养不限于岗前培训,而是贯穿医师整个职业生涯的持续工程。
医师正式上岗后,首先由科长进行入科培训,系统梳理该科室的专业积累与临床经验,帮助其快速适应专科工作。入职前三个月被定义为“新手期”,问止中医为其配套了科长带教复训、资深医师临床跟诊、一对一实习指导等多重支持,确保平稳过渡。
除了针对新手的强化带教,问止中医也建立了常态化的全员学习机制。每周二下午,全体医师停诊参加集中培训,内容紧扣临床实战,涵盖中医大脑系统更新、典型案例总结、疑难病例探讨、专科知识点精讲等。案例教学是重点,通过真实病案的思辨与复盘,促进经验共享与方法推广,使个人心得转化为团队智慧。

问止中医亦积极拓展外部学习资源,与多位国家级名医合作建立传承工作室,邀请如国家级名老中医汤一新、国医大师张大宁、国医大师唐祖宣等中医大家定期开展辅导交流,传承临床精粹。此外,我们也会按需邀请三甲医院专家授课,持续强化医师的中西医汇通能力。
在“被动接受”培训之外,问止同样鼓励医师开展主动研究。医疗部定期组织临证专题研究,内容涵盖疑难重症诊疗、方药临床再评价、中西医病症汇通等。这些研究不仅反哺中医大脑的优化,也形成“临床-研究-再临床”的良性循环。截至目前,问止已完成200多期专题研究,每一位医师都同时具备临床者与研究者的双重身份,既传承中医智慧,也参与推动中医的现代化进程。
在问止中医,学习不是一时的事情,而是贯穿职业生涯的常态。医师的辛苦努力和上进心会转化为医术的飞跃和个人成长。
作为全职青年中医师培养平台,问止构建了一套融人工智能赋能与教培学研于一体的职业发展体系。数据显示,问止医师不仅临床疗效突出、广受认可,其收入水平也在行业内居于领先地位。
聚焦终身学习者,打造高素养青年中医团队
以高标准守住医疗底线,既是对患者负责,更是对人才负责。
不同于普通行业,医疗行业关乎生命健康,医生的专业能力直接决定着诊疗安全与疗效。因此,问止中医始终将高标准严要求视为医疗品质的生命线,以系统化、持续性的考核与培养机制,确保每一位医师的能力始终在线。
在问止中医,医疗质量上的不妥协,不仅体现在入门阶段的严格筛选,更贯穿于医师的整个执业生涯。问止特别重视疑难病例的复盘与研究,将其系统转化为临床专题,持续深化诊疗认知,推动经验传承与方法迭代。同时,问止强调对患者进行规范随访,既保障疗效可追溯、治疗可优化,也为中医临床实践积累了大量真实、可验证的案例数据。
这种对质量一丝不苟的态度,为问止中医赢得了患者的广泛信任。许多患者表示,他们之所以选择问止中医,正是因为其严格的医疗标准和可靠的疗效。

未来,问止中医将持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打造一支兼具临床实力与研究能力的高素养青年中医师团队。医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中医更是承载着千年智慧与生命的重托。问止中医通过高标准、严要求、重随访、强研究的闭环机制,践行着“对患者健康负责”的承诺。
这条严格之路,培养的不仅是医师的临床技能,更是对生命的敬畏之心与持续精进的职业习惯。唯有坚持严谨治学、重视疗效溯源,才能成就真正值得信赖的中医力量,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有温度的医疗服务。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吴徐美 二审 徐松 三审 李天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