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激发少年诗情!光明少年诗词大会渐入佳境

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邓红丽 通讯员 杨婷姻
10-19 18:31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诗承千年韵,种梦向光明。10月17日下午,“光明少年诗词大会(第三季)”决赛暨颁奖典礼在深圳实验光明学校隆重举行。从近2.4万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的10强选手会师决赛,经过多轮激烈角逐,最终,来自光明区红花山小学的何佳美同学勇夺桂冠,为历时数月的赛事画上圆满句号。

深圳市记协主席、香港商报社社长、香港经济导报社社长丁时照,光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志伟,香港元朗官立小学校长余庆贤等嘉宾莅临现场,文化学者、深圳市朗诵艺术家协会理事、深圳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原主任马庆,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南方科技大学致仁书院导师刘建彪作为评委出席,共同见证这场诗词盛事。

决赛在深圳实验光明学校学生带来的《诗经・鹿鸣》吟诵中拉开帷幕,悠扬古韵瞬间将观众带入中华诗词的典雅意境中。比赛设“10进6”“6进3”“3进1”三轮比拼,涵盖诗词联句、画中有诗、宫格藏诗、线索猜诗、飞花令等多元题型,全面考验选手的诗词储备、理解深度与临场心理素质。台上选手沉着应答,台下观众凝神关注,赛场气氛紧张而热烈。

比赛间隙,现场特别呈现了本季诗词大会重要活动——“种梦光明”深港青少年童诗创作大赛的优秀作品。该赛事鼓励深港青少年以光明虹桥公园、光明科学城等地标为创作灵感,用现代诗歌抒写所见所感。值得一提的是,香港元朗官立小学的14名学生与两名老师专程来光明沉浸式体验生态之美与科技之美,为参赛积累鲜活素材。光明区百花实验学校的常跃瀚同学现场朗诵其一等奖作品《虹桥公园的悄悄话》,语言童趣盎然,情感真挚动人,为决赛增添了一抹温情。

压轴环节的“妙语连珠”PK将比赛推向高潮,唐维铭、何佳美、危亦轩三名选手轮流说出含有“数字”的诗句。现场佳句频出,对决难分高下。历经16回合精彩交锋,何佳美凭借扎实功底与稳定表现一举夺魁。

赛后,评委马庆充分肯定赛事组织与选手表现。他指出,从2.4万人中脱颖而出的十强选手均已展现非凡实力。他强调,创新源于积累,学习古诗文不仅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更为个人成长开拓更广路径。马庆欣慰于现场学生的专注投入,并寄语所有学子:“热爱诗歌,你的天地会更加广阔,你的世界会更加美好。希望大家更热爱课堂,热爱经典,在心中播下诗的种子。”

随后,颁奖典礼正式开启。活动承办方在“爱诗家”小程序发起的“最佳表现奖”网络投票活动累计收获633814票,程晋瑄、陈映余、朱芷颖位列前三,斩获此奖;15名教师荣获“优秀组织奖”,12名教师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本次活动特别设立“书香之家”奖项,邀请十强选手与家长上台领奖,鼓励家庭成员共学诗词、同品经典,让文化传承从校园延伸至家庭。

颁奖仪式后,丁时照社长分享连续三季参与的感触。他表示,“光明少年诗词大会”越办越好,渐入佳境。他认为,“光明”不仅是一个地理名称,更包含三重内涵:“光明”代表着一种水平,从庞大参赛基数中诞生的十强选手,体现了光明区诗教水平的整体提升;“光明”也代表着一种精神状态,选手在比赛中展现的心理素质与人文涵养,正是“光明之气”的生动写照;“光明”还代表着一种文化行动,通过持续举办诗词大会,让光明区诗意洋溢。最后,丁社长期待“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诗歌的种子遍地开花”。

据悉,“光明少年诗词大会(第三季)”由中共深圳市光明区委宣传部、深圳市光明区教育局共同主办,深圳市光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华文化复兴书院协办,深圳市爱诗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除海选、初赛、复赛、半决赛、决赛暨颁奖典礼等环节外,本季诗词大会还创新融入“古诗今唱音乐会”与“种梦光明”深港青少年童诗创作大赛,旨在以多元形式激发青少年对古诗词的热爱,提升青少年人文素养,厚植青少年文化自信,为光明区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注入文化活力,同时推动深港学子以诗会友,共筑湾区人文纽带。

(受访者供图)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窦延文

(作者: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邓红丽 通讯员 杨婷姻)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