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创业先锋访谈 | 李军旗: 服务全球制造, 兼善天下实业是我们的使命

读特记者 刘诗豪
2020-11-12 22:39
摘要

李军旗说得最多的,依然是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实体产业的未来。

近日,龙华区重磅推出40位 “创业先锋”人物,肯定企业家为龙华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今天,我们分享的是龙华 “创业先锋”人物李军旗的故事!

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军旗

高光时刻

2019年1月10日,世界经济论坛宣布制造业“全球灯塔工厂” 迎来7名新成员,至此全球已经拥有16 家“灯塔工厂”,而李军旗担任董事长的工业富联“柔性装配作业智能工厂” 荣耀入选。“灯塔工厂”主要评判标准是制造商在运用第四次工业革命技术、提高经济和运营效益方面取得的成就,堪为全球表率的领先企业。

据介绍,工业富联主导的此项计划已经让富士康集团在全国落地8座熄灯工厂,而在不久的将来还有两座熄灯工厂即建落地。而熄灯工厂的相关设备除了少量从德国和日本引进之外,大多数是工业富联自己开发的,用李军旗的话说就是因为很难靠别人来做这些定制化的设备。

先锋说

工业富联的转型,既要“仰望星空”,坚信“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是未来,也应“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突破核心技术。深圳发展到今天,不仅有产业链、生态链方面的优势,更重要的是有很好的人才集聚环境。希望有更多创业者来到深圳,为中国智造贡献力量,“在深圳,一切都有可能,它是梦想成长的沃土。”

2019年底的某一天,工业富联深圳龙华基地再一次迎来了参观者。他们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上市公司高管,在看完工业富联的自动化生产线——“熄灯工厂”后,有人感叹:“这里再也不是我印象中的那个富士康了,从这里出发,它必将是中国工业的明天”。

这个工厂的流水线全部是在熄灯后黑暗中智能化运作,各种锡焊和部件安装都是机器手在操作,还有产品装进人造革袋子、再装入包装纸盒、之后再封装至大包装等,整个过程让人叹为观止。现场陪同参观的工业富联董事长李军旗告诉这些公司高管,过去这条流水线要用318名操作工,而现在只需要38名巡视工。

工业富联是富士康集团旗下子公司,它从成立的那一刻起,所担负的使命不只是为引领富士康这艘产值过万亿的制造业航母实现转型,还要引领国内三四千万家中小企业利用工业互联网实现转型。

李军旗表示,后面这个任务是李克强总理2017年视察郑州富士康智能化工厂时交给富士康的任务。

“我的前半生一直围绕智能制造”

采访中李军旗说得最多的,依然是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实体产业的未来。思想深邃,言谈优雅,整个过程中脸上随时会漾着微笑的董事长,其实是一位货真价实的“学霸”,“跳级、提前毕业”等词汇,是贯穿他整个求学生涯的中心词……

1989年,华中科技大学召开了一场“机械制造走向2000年”的研讨会。作为中国机械工程领域的顶级权威,杨叔子院士首次提出了“智能制造”这一概念。

两年之后的1991年,一位来自河南农村的青年,考取了华中科技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他报考的恰恰就是杨叔子院士的研究生。

这位青年就是李军旗,没有人能够解释他为什么会选这个领域,我们只能相信某些人的确能够穿越时光洞察到未来,而我们习惯将这样的一些人称为天才。

李军旗当时的研究方向是机械故障诊断专家系统,这是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方面的初阶应用,通俗地讲,通过某些自动感知装置实现对机械故障的自动检测和诊断。

两年后,硕士学位还没读完的李军旗却获准跳级读博士,为了让这位天才有更好的学习研究环境,一年后杨叔子院士便推荐李军旗去了当时拥有世界上最好智能制造实验室的日本东京大学继续深造。

那时候的日本制造如日中天,那时的东京大学也刚刚建成了一个世界领先的智能制造实验室。回忆起求学经历,李军旗说,“在日本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下,那时候我拼命地学习,很多时候是坐最晚一班地铁回家”。仅用3年时间,李军旗便获得东京大学博士学位,随后进入高知工科大学进行网络制造专业博士后研究。博士毕业后他又在日本精密技术研究所进行超精密加工研究。

即使在象牙塔,李军旗的智慧光芒似乎也无法掩盖,求贤若渴的富士康闻讯而动,将他招至麾下。2006年进入富士康后,李军旗他们自主研发了纳米加工机,攻克了铝合金精密切削、不锈钢精密切削等难关。

“我之前一直是在研究刀具的。”李军旗说的刀具是一种纳米级精度的、切削手机零部件的刀具。这种刀具的背后,即精密制造时代的需求。而揭开精密制造时代序幕的,是大家都熟悉的诺基亚手机。

20年前,诺基亚的功能手机成为市场热销的电子产品,但因手机体积较小,对精密制造技术提出极高要求。

当时手机摄像头的像素只有30万,但制造它的模具却需要纳米等级——5纳米的表面光洁度,100纳米的形状精度。这样的超精密加工,只有日本、德国这些工业发达的国家才能够做到。

对于精密制造技术,李军旗并非没有想法。在研究了近十年的智能制造、网络制造后,学术上到达了“高峰”,对于下一步,他却不是那么清晰。也是为了学习更先进的技术,他选择了精密加工作为自己新的学术方向。

精密制造是李军旗新的研究兴趣,也是现代制造业提出的各种要求之一。

但李军旗的兴奋点却始终没有离开过——智能制造,才是现代制造宏观上的大命题,对李军旗来说,这是时代灯塔,它改变的将是整个制造业的未来,“知道很难,下的功夫会很多,但我还是愿意去试试”。

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的所有实践,也是在李军旗“干脆自己上”理念的支撑下——每一个环节几乎都首先是在工业富联自身的工厂里展开。

李军旗的做法是,先在工业富联的某个领域尝试,若能提质、增效、降本、减存,才会逐渐推广到上下游企业和供应链,然后是跨行业、跨场景到其他领域。

事实上,除了这些实践与前沿探索外,李军旗还不遗余力地“去宣导工业互联网的意义与价值、路径和方法、重点与环节”。

坚持扎根大陆、布局全球路线

2018年6月8日登上A股的工业富联,不仅创下了36天闪电过会的纪录,上市首日也秒涨了44%,总市值3905.58亿元,成为当时A股市值最高的上市科技公司。在随后的两个交易日,工业富联又一次涨停。

A股上市,正是富士康“坚持扎根大陆,布局全球路线”的战略。李军旗认为,深圳特区的最大魅力,在于“特”,有先行先试的政策,有开放的力度,有创新的基因,也给企业创新发展、生根发芽提供了土壤、养分。富士康作为在改革开放初期进入深圳的企业,伴随深圳走过32个年头,与深圳共成长、共创新、共发展。

富士康自1988年在深圳设立电子厂以来,总共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均体现出不断引领、创新发展,带动产业发展进步的特点。现在不仅有技术模式的创新,也有商业模式的创新,更重要的是要推动产业创新。无论是传统制造、精密制造、智能制造,再到今天的“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新生态的打造,我们都走在了最前端,推出了新的技术、产品、生态、商业模式等等,引领着行业发展和变革,推动着产业的创新。未来我们也会继续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

李军旗表示,“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离不开“三硬三软”。智能制造的“三硬”主要是指工具、材料和装备;“三软”主要是指工业大数据、工业人工智能和工业软件。工业互联网的“三硬”为云、网、端的硬件设备,“三软”为工业大数据、工业人工智能、工业APP。李军旗强调说,在中国推进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的重中之重就在于核心技术的开发,“我们在这个领域不能再给别人卡脖子了,现在我们有优势,关键在于要将优势化为胜局”。

这些年,李军旗带领下的团队不负所托,在核心技术研发上收获满满,如“雾小脑”智能中控系统的成功研发,在工业互联网平台专业云的开发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经过这两年的探索,我们打造出行业的专业云,比如工具云、CNC云、成型云、机器人云,AGV云,只有通过专业细分的云才能实现对外的赋能服务,建构‘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的生态”,不过李军旗表示,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最核心的杀手锏,还是工业APP,“这是实现对外赋能最有价值的工具”。

工业富联未来发展也将紧紧围绕“三软三硬”不断完善提升。李军旗表示,工业富联发展战略非常清晰,即“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双轮驱动发展战略;目标也很明确,即长期扎根大陆、布局全球,服务全球制造业。他透露,未来工业富联将持续通过并购投资、战略合作等方式,补齐公司在不同环节、领域的短板,提升核心竞争优势。

如今,面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持续加剧的环境,如何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亦成为每个企业当下最重要的课题和公众关注的焦点。对此,李军旗说:“工业富联做好了应对未来变化以及抓住机遇的准备,除了突破核心技术,同时也有全球化的布局,以助力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大发展。”

他进一步表示:“公司长期扎根大陆、布局全球,所以在大陆的根基牢固,可在促进新基建、内循环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公司在11个国家有研发生产基地,国际化布局可以起到很好的调节平衡的作用,这也使得公司能快速熨平疫情冲击,在3月份率先实现复工复产,业务保持平稳运行。”

希望成为照亮中小企业的微光

在工业富联的熄灯工厂,诺大的车间里,只有一些微弱的灯光,几乎没有工人,但机器一刻不停地唰唰运转,产品一件件被生产出来。

“熄灯工厂”已经建起,但工业富联的智能制造技术并不局限于自给自足。

李军旗认为,智能制造一方面是要实现制造过程的可感知、可预测、可控制、无忧生产。另一方面是为了优化人力结构,并实现制造经验和知识的智能化传承。

在改进内部生产效率方面发挥良好作用后,工业富联希望从“代工”走向“带工”,输出智慧,对外赋能。

“代工”的“代”,指的是代替。而李军旗所说的“带工”中的“带”字,有带领、带动的意思。在2018年致股东的一封信中,李军旗这样写道:“工业富联往前迈出的每一小步,都会成为照亮身后千千万万中小制造企业前行道路的微光,而这里边,我们有责任也希望能够持续保有在核心技术方面的引领和突破能力。”

这些照亮其他制造企业道路的光,李军旗将它们分别归纳为:专业赋能、知识赋能、数据赋能、人才赋能。

专业赋能,是指工业富联基于过去三十年积累的制造经验并通过自主研发的专业云实现对外赋能;知识赋能,是工业富联公开各种内部案例及解决方案,同时也为企业代表们做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的相关培训;数据赋能,即通过建立大数据平台实现对外赋能;人才赋能,即通过成立富士康工业互联网学院,培养既掌握专业领域知识又懂得工业大数据、工业人工智能和工业软件的复合型人才。

工业富联多维“赋智”,不仅为工业互联网发展解“人才之渴”,还推动传统制造领域人才技能再造。

展望未来,李军旗表示:“在工业互联网这条新道路上,首先要明确方向,知道往哪里走,再者就是要有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去达成。作为瞭望者、深耕者、传灯者,工业富联将持续践行‘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双轮驱动战略,服务全球制造、兼善天下实业,这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未来持续努力的方向和责任。”

(晶报供稿)

编辑:陈章伟

(作者:读特记者 刘诗豪)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