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表彰!深圳7人!深汕90后村干部上榜!

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刘淑芳 郑宽
10-17 10:07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10月14日上午,广东省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广州召开,深圳市3个集体和7名个人被授予广东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在这7名个人中,深汕特别合作区鹅埠街道红罗畲族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蓝玉霞的名字赫然在列。

在深汕特别合作区的红罗畲族村,提起蓝玉霞,村民们总会露出亲切的笑容。这位30岁出头的畲族妹子,说起话来语速不快,却带着一股让人信服的踏实劲儿。

蓝玉霞大学毕业后背起行囊回到了故土红罗村,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最真挚的情感,守护着民族团结的初心,浇灌着乡村振兴的希望,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红罗村的沃土上,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

“回来,就是想为家乡做点实实在在的事”

2018年,从华南农业大学毕业后,蓝玉霞背起行囊回到了当时还相对偏远的红罗村。“看到村里发展慢,年轻人往外走,心里不是滋味。我是这里走出去的,学了知识,更应该回来。”问及初衷,她的话语朴素却坚定。

这份初心,在2020年她当选为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后,化作了更具体的行动。“白天大家要干活,找不到人,那就晚上去。”“夜访民情”成了她的工作常态。一次走访,她发现一位独居老人的屋顶漏雨严重,心里立刻揪紧了。她拿出了自己参加全区乡村振兴演讲比赛获得的奖金,买来防水材料,带着村“两委”干部,挽起袖子亲手帮老人把屋顶修葺牢固。老人逢人便夸:“玉霞这闺女,心细,实诚!”

看到从外地嫁来的汉族、壮族姐妹们有时会想家,她就定期张罗“媳妇茶话会”,让大家围坐一起,聊聊家乡风物,说说红罗的新变化。“聊聊家常,心就近了。”蓝玉霞笑着说,“大家从‘你们’‘我们’,慢慢都变成了‘咱们’。”

“文化是根,连接着过去,也滋养着未来”

红罗村的孩子占了全村人口近三分之一。“怎么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他们心里生根发芽?”这是蓝玉霞经常思考的问题。

她积极“往外引”,联系高校在寒暑假请来大学生志愿者,给村里的孩子开设丰富多彩的兴趣班。她注重“向内挖”,在“四点半课堂”里,请村里长辈教孩子们普通话和畲语互译,讲述畲汉两族团结互助的老故事。“让孩子们知道,我们从来都是一家人。”

她还想办法“带出去”,组织孩子们走出合作区参观学习。“要让他们亲眼看看国家的发展,爱国情怀、奋斗精神就有了落脚的地方。”一次研学回来后,一个孩子兴奋地告诉她:“玉霞阿姨,原来我们国家这么厉害!”那一刻,她觉得所有的奔波都值了。

她组建的“小小石榴籽”舞蹈队,创编了融合现代元素的《畲山春》《歌唱共产党》等节目。当孩子们在“三月三”节庆和“村晚”上翩翩起舞时,台下的村民无不动容。文化,就这样像春雨一样,润物无声,凝聚起共同的情感。

如今的红罗村,已从昔日的偏远村寨,建设成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村容村貌改善了,产业发展有了起色,但更可贵的是,村里人心更齐了,氛围更暖了。

面对荣誉,蓝玉霞显得很平静。她的笔记本扉页上,一直写着一句话:“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每一朵花都要绚丽绽放。”她说,这就是她的信念,也是她所有努力的出发点。

(受访者供图)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李璐 三审 汤山文

(作者: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刘淑芳 郑宽)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