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产业创新的前沿阵地,深圳在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之际,持续以标准化为核心抓手,在黄金珠宝、新能源、新型电力系统等关键领域突破技术壁垒、优化产业生态。从水贝珠宝的品质升级,到全球首个千站级“超充之城”的建成,从虚拟电厂的智慧调控,到新能源公交的模式创新,深圳通过构建全链条标准体系,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力,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开辟新路径。
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领域布局中,标准化成为转型关键。罗湖区聚焦水贝黄金珠宝产业,编制产业高质量发展标准规划,联动企业与检测机构制定团体标准,通过“标准-检测-认证-监管”一体化机制,倒逼企业淘汰落后工艺、采用绿色技术,推动产业向高品质、低碳化转型。这一思路同样适用于新能源交通领域——深圳巴士集团构建“1+4+N”纯电动公交运营标准体系,规范服务全流程,还孵化特色公交品牌、探索跨界运营模式,实现从经验管理到标准化管理的跨越,两者共同证明标准对规范生产、激发创新的引领作用。
新型电力系统与新能源基建领域,标准化破解行业痛点。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深圳供电局,围绕虚拟电厂全链条制定地方标准、参与国际标准,搭建调控管理云平台,实现响应指令高效下发,带动产业链企业协同发展,推动负荷管理从“被动限电”转向“主动响应”。同时,深圳以超充设施标准化为突破口,发布超充标准体系指南,明确设备功率等关键指标,制定设施设计、运营管理等标准,指导建设光储充一体化站与V2G站,更依托“i深圳”平台提升市民使用便捷度,建成全球领先的超充网络。
为让标准落地见效,深圳通过多元举措强化实践支撑。围绕虚拟电厂“接入-调度-评估-补贴”全链条,制定覆盖硬件接口、数据交互、调度指令、效益评估等方面的标准规范。虚拟电厂领域创新 “政企协同 + 市场驱动” 机制,发放企业补贴提升运营商积极性,相关成果入选全球能源互联网十大引领工程;同时,系统梳理虚拟电厂在标准制定、平台搭建、调度响应等方面的成熟经验,形成可复制的操作指引,已向国内多个新能源试点城市推广,为各地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 “深圳参考”。此外,深圳标准还持续向外辐射,超充解决方案、珠宝认证经验等推广至多地,为全国产业标准化提供实践参考。
从黄金珠宝的“品质革命”,到新能源公交的“绿色转型”,从虚拟电厂的“智慧调控”,到超充设施的“全域覆盖”,标准化始终贯穿产业创新全流程,一方面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同时又加速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为深圳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提供了坚实保障。
编辑 崔莹莹 审读 柳春晓 二审 洪鹏辉 三审 刘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