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小动物“回家”铺路架桥!深圳“万桥计划”麻雀坑水库试点启动

深圳特区报记者 窦延文
08:57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记者从深圳市生态环境局获悉,近日,一场“拯救动物大行动”在麻雀坑水库开展,为小动物搭建一条“回家”的“桥”,并首次设置红外相机对该通道的使用情况进行记录,标志着深圳“万桥计划”麻雀坑水库试点正式启动。

麻雀坑水库道路边的硬化陡坡高度接近三米,坡面平整、植被稀疏。“对人类来说,它只是一段工程设施,但对小型动物而言,却像是一道‘高墙’,让它们无法从水库一侧进入山体。如果长期阻断,动物的活动范围会被迫缩小,原本的食物链和生态联系就可能被割裂。因此,这里成为“万桥计划”的试点场地。”万桥计划“相关负责人郭倩表示:”这次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小型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这些动物体型较小、活动范围有限,却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们希望通过简易的‘桥’,让这些小生命重新自由穿行。”

面对近3米的高坡,如何搭“桥”?“基于小型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的生物学特性,我们选择绳网与铁网两种结构的‘桥。’”郭倩介绍说,一是 绳网组:在一处陡坡搭建由粗绳编织而成的网格。绳网富有弹性,表面摩擦力较大,方便小动物们爬行。二是铁网组:在另一处陡坡铺设铁丝网,并用重钉和绳索固定在周边的树木上。铁网坚固耐用,不易损坏。

据了解,这个小动物“回家”的“桥”搭建过程并不轻松。网具笨重,固定点有限,大家只能不断尝试:有人钉网、有人拉绳、有人把网绷紧并与周边树木连接。伴随着锤子敲打声和汗水,两座“桥”初具雏形。搭建完成后,大家在两处地点都安装了红外相机。“未来几个月,我们会定期更换电池、下载影像,记录不同动物是否使用绳网或铁网。"郭倩说。

生命会通过这个”桥“找到出路吗?郭倩表示,我们期待,或许不久后红外相机会捕捉到这样的画面——小动物通过“桥”回到山林!

“万桥计划”是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坪山管理局为构建更加完整的山海连城微观层面生态空间格局,提出的微观生态修复理念,发起生物多样性全民共建活动。通过对坪山生态本底的多次调研,发现各类存在于城市中的微型生态陷阱,并针对性地设计生态恢复与环境提升策略。发动全民,通过一系列的共建活动,对应地打造不同的微小、简易的设施,让人工构筑物干扰降至最低,为都市中的野生动物提供更安全、更便利、更友善的生存空间。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坪山管理局供图)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李璐 二审 王雯 三审 林捷兴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窦延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