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议汇| 设备家具"节俭令" 以标准促办公廉洁

评论员 尹传刚
2016-06-22 07:17
摘要

日前,财政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政协全国委员会办公厅、国管局、中直管理局联合发布通知,向社会公布了《中央行政单位通用办公设备家具配置标准》,并于7月1日起施行。

日前,财政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政协全国委员会办公厅、国管局、中直管理局联合发布通知,向社会公布了《中央行政单位通用办公设备家具配置标准》,并于7月1日起施行。《标准》明确了台式计算机等8种办公设备以及办公桌等12类家具的资产品目、配置数量上限、价格上限等内容。这意味着,"豪奢"超配等行为再也行不通了。本期"廉议汇"就该话题约请三位嘉宾进行讨论。

罗志华(湖北天门 公务员):与过去的类似“标准”相比,即将实施的通用办公设备、家具配置标准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首先,此“标准”非常具体,突出一个"细"字,没有留下模糊空间和回旋余地,便于执行和落实到位;其次,此“标准”让办公用品回归其本来作用,讲究一个"实"字,追求实用性,超出办公基本需要的其它功能一概被禁止。此“标准”的施行,将在党政机关营造出一种廉政氛围,意在一个"廉"字。办公用品所体现出的价值观,对使用它的人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标准”有利于促进干部个人养成廉洁勤俭作风,有利于政府部门控制行政成本,促进清正廉洁。

沈峰(新疆石河子 职员):办公设备家具配置"节俭令"的发布,无疑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一级政府就像一个家庭,无论贫富,勤俭节约过日子总是应有的选择。"成由节俭败由奢",古往今来,概莫如此。进一步看,中央之所以三令五申"节支毫不动摇",就是要采取严厉措施,从政府入手,从公务消费入手,坚决杜绝浪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将省下来的钱,用在为民谋利的"刀刃"上。说白了,政府过上紧日子,是为了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邓海建(江苏南通 职员):电脑要高配的,家具要实木的,U盘要进口的……客观地说,少数地方、少数部门的奢华办公风气,不仅让一些地方财政喘不过气来,更成为"三公浪费"中的坏示范,民众意见很大。如今,公务支出的规矩越来越多、制度越来越细,从管住"车轮上的腐败"到禁绝"舌尖上的浪费",再到行政办公禁购"奢华装备",传递出了如下信号:一是权力花钱任性的坏毛病有"药"可医了;二是制度管控权力的功夫越来越到家了,"笼子"越来越多,网越织越密;再者,无论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是开展"两学一做"等专题教育活动,大道理总要靠小行动来体现,大文章总要靠小细节来增强说服力。

(整理:尹传刚)

特报清言

"过紧日子"将是党政机关常态

十八大以来,从楼堂馆所,到沙发桌椅,我们不断在制度上定标准、立规矩,规范公家花钱,强调勤俭节约,杜绝奢靡浪费。

虽然花费在办公设备方面的财政资金,不像大建楼堂馆所那般触目惊心,但沙发桌椅之类的超标浪费却是"细水长流",同样不可小视。此次出台的“标准”,意味着以后办公设备不能再任性地"买买买"了,对防止政府采购的腐败现象,对降低行政成本都是长期利好。这也再次释放出中央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没有最严只有更严的强烈信号,"官不好当"、"过紧日子"将是党政机关的常态,公务人员面临的约束只会越来越多,受到的监督只会越来越严,遵从的标准只会越来越高。

近年来,无论是国家和地方的审计报告披露,还是各地查处的腐败和"四风"案件,"天价"办公用品、以"办公用品"名义虚开发票等问题屡屡出现,暴露出政府采购环节存在监管漏洞。事实说明,有了制度标准之后,欲收实效,关键要看后续实施过程中的监督措施和违规之后的责任追究是否到位。这就需要建立健全党政机关办公设备的信息报告和公开制度,让每一笔开支都有规可依、有据可查,方便相关部门检查评估,并将办公设备的增加、调整、报废等都置于严密的监督之下。

编辑 张妙红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