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赓续新篇 城韵赋能未来——十五个副省级城市党报长春行活动综述

长春日报
09-29 10:57
摘要

9月下旬的长春,天朗气清,不仅迎来了长春航空展这场蓝天盛宴,也迎来了来自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党报的新闻工作者。

9月下旬的长春,天朗气清,不仅迎来了长春航空展这场蓝天盛宴,也迎来了来自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党报的新闻工作者。9月23日,“文脉赓续新篇·城韵赋能未来”十五个副省级城市党报长春行活动正式启动。3天的时间里,采访团围绕产业文化、历史文化、生态文化三大主题线路展开深度采访,在产业文化的脉动中触摸城市发展的硬核实力,在历史文化的传承中读懂城市的发展脉络,在生态画卷的铺展中感受城市的绿色发展,全方位感知长春在振兴突破与高质量发展中的探索与实践,更以媒体视角为即将到来的“十一”假期,向全国传递长春文旅的独特魅力,为城市引流、为振兴聚能。

产业为基 文旅赋能

长春的文旅魅力,藏在产业的硬核实力里,融在历史的厚重底蕴中,显在生态的清新底色上。本次十五个副省级城市党报长春行活动围绕产业文化、历史文化、生态文化三条线,让采访团见证了一座老工业基地如何以文旅为纽带,高质量发展的多元路径。

从“制造”到“智造”

硬核产业的文化表达

工业是长春的筋骨,农业是长春的根基,二者是这座城市迈向未来的底气所在。长春,工业及农业底蕴深厚。聚焦产业文化,采访团走进长春航空展、中国一汽、皓月集团,触摸长春产业升级的强劲脉搏。

作为“航空城”,今年长春航空展的举办,给天南海北的航空迷带来震撼和惊喜。展馆外,展示的是精彩绝伦的飞行表演;展馆内,展示的是长春在航空航天、低空经济领域取得的成就;周边的蓝天公园,更是人流如织。这些眼见为实的景象不仅给广大游客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也给来自十五个副省级城市党报的新闻工作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沈阳日报社副社长常玲感慨,长春作为东北的交通枢纽,拥有一个极具影响力和吸引力的文旅IP——长春航空展,每天大约能吸引数十万人从全国各地来到长春,堪称“北有长春,南有珠海”,是名副其实的城市名片。“能看出,长春围绕这个IP做了充分的准备,无论是公交接驳还是配套服务,都细致周全,给长春点个大大的赞。”以长春航空展为媒,长春将航空与文旅深度融合,配套推出航空科普、主题演出等活动,让“高冷”科技变得可感可触,让航空文化从“专业领域”走向“大众生活”。

从天到地,从航空业到汽车业,长春的产业文化游全面开花。今年夏季,长春依托汽车产业发布了多条汽车文化游线路及产品,让大家通过沉浸式体验感受汽车工业的魅力。从一汽1号门到红旗文化展馆再到一汽长青工厂……一个个点位串联起汽车工业的进化史。从1956年第一辆解放卡车下线到如今红旗品牌高端定制车型的智能化生产,采访团从这一路线中见证了汽车工业从“制造”到“智造”的跃迁,看见了“摇篮”里诞生的新质生产力。

同样,如今在皓月集团,“一头牛的产值能顶上一台车”不再是口号,而是全产业链价值的真实写照。通过“牧场—车间—餐桌”的全产业链参观路线,采访团见证了从沃金和牛的精细化养殖,到冷鲜牛肉的自动化分割,再到牛血、牛骨提取的生物保健品、牛皮制作的汽车内饰皮具……不仅展示了皓月集团的创新实力与产业规模,也让参观者亲眼见证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

从航空科技到汽车制造再到肉牛全产业链,长春的产业文化游不仅是对工业历史的回望,更是对创新实践的展示。一个个产业标杆企业成为文旅打卡地,既传播了产业文化,又激活了产业活力,为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提供了“文旅赋能”的新路径。

街区焕新文脉延续

历史文化的活态传承

历史是城市的记忆,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今年的长春,历史文化街区陆续焕新。聚焦历史文化,采访团通过探访长春历史文化街区、文博场馆,感受长春在保护中更新、在传承中创新的城市治理智慧。

今年5月,北京大街西历史文化街区即“春京西”开街即爆火,在保留百年老街历史风貌的基础上,春京西拓展多元业态与公共空间,让古老与现代交融、让传统与时尚对话,焕发出新的时代活力。随后的7月,焕新开街的新民大街更是成为长春的热门打卡地。沿街的院落打开围墙,“拆围透绿”之后,让历史建筑与市民生活无缝衔接。新打造的13处口袋公园藏着街角惊喜,成为市民游客茶余饭后的休闲之地。一家家特色品牌店铺的入驻,串联起街区的活力与温度。由长春日报社旧址改建的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成为市民游客深入了解长春历史、城市发展的窗口,讲述城市故事的“活载体”。而每周末举办的新民市集,更是集文创、美食、演艺于一体,市民游客在这里淘文创、尝小吃,看花车巡游载着热闹穿梭街头,等待精彩演出点燃昼夜氛围。这里既是市民的“文化会客厅”,更是年轻人的“潮玩新地标”。

同样在7月,承载着无数长春人记忆的城市地标——人民广场,时隔22年后以崭新姿态回归,再度向市民游客敞开怀抱。重新开放的人民广场,不仅保留了市民记忆中的历史风貌更增添了休闲座椅、主题咖啡馆等便民设施,让这座位于城市中心的广场以更亲民、更温暖的姿态回归市民生活,成了能歇脚、能慢下来的休息空间。

还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伪满皇宫博物院,通过一个个展览警示世人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承载着中国电影记忆的长影旧址博物馆,通过道具展、译制片展、沉浸式剧目,让大家沉浸式感受新中国电影工业的起步与辉煌。

采访团一路走来,每一步都是与历史的深情对话,也对长春“以文化人、以文兴城”理念有了深刻感知。杭州日报文体副刊中心记者李郁葱称:“长春给我的感觉很特别,它是一座建城史仅200多年的年轻城市,但又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这种新与旧的碰撞,让它充满了勃勃生机与活力。”

从历史街区的焕新到文化业态的创新,从红色教育的深化到市民体验的升级,长春的历史文化游不仅守护了城市的“根”与“魂”,更让历史遗产成为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增强市民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绿水青山幸福底色

生态资源的价值转化

长春的生态之美,不仅是城市的“绿色名片”,更是市民幸福生活的“底色”。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南溪湿地公园、南湖公园、北湖公园、西湖公园、莲花山、大顶子山、天定山……星罗棋布的生态空间,将城市的喧嚣与自然的静谧巧妙连接,构建起“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宜居图景。聚焦生态文化,采访团走进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伊通河沿岸、肆季南河,在山水之间感受长春生态治理的成果,在民生场景中体会“生态惠民”的温度。

净月潭森林公园是城市的生态之肺,吸引了热播剧《人世间》前来取景,如今这里更是市民游客的热门打卡地。

天定山旅游度假小镇则实现了“冬夏联动”:冬季白雪皑皑的滑雪场,夏季变身为避暑嬉戏的乐园,坐缆车登顶可俯瞰林海风光,在山顶露营能拥抱自然,坐着天定山滑板、双滑车下山更添趣味,让“四季可游”的生态体验成为现实。

而伊通河作为长春的“母亲河”,如一条灵动的绸带蜿蜒在城市之中。近年来,经过综合治理的伊通河沿岸水清岸绿、生机盎然,沿途三区、五岛、十园和绿道,串联起自然生态与城市生活,成为市民的“情绪充电站”。伊通河沿岸的商业空间,更是特色十足,南溪文旅小镇的集装箱、伊通河工业轨迹公园的火车厢成为热门打卡点,将开放街区、滨水商业、公园商业三大热门商业形态融为一体。如今,它不只是流淌的水系,更是集水生活、水娱乐、水休闲于一体的绿色纽带,用多元场景串联起生活的诗意与烟火。

肆季南河,这一24小时滨水轻度假地,刚刚对外开放就成为新晋的热门网红打卡地,爆红的粉色沙滩更是成为长春人朋友圈的“常客”。凭借差异化的景观设计与运营思路,肆季南河精准抓住年轻群体需求,用特色场景撬动文旅消费,成为长春生态文旅的“新名片”。

当生态资源成为文旅IP,背后是长春对绿色发展一以贯之的坚持。长春的生态文化游不仅展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成果,更诠释了“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的发展理念,让生态成为长春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擎。

四季长春 四时俱好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如今,四时俱好的长春,早已突破季节局限。此次十五个副省级城市党报长春行活动虽然在秋季,但是在深度采访中,大家对长春的四季文旅特色有了全面认知——这座城市正以“四季皆景、全时可游”的发展理念,构建起“春赏花、夏避暑、秋观叶、冬玩雪”的产品体系,让长春四季可游。

春季,从破土而出的冰凌花开始,大街小巷变成花的海洋,百花园里群芳争艳,牡丹园牡丹花国色天香,长春公园郁金香浪漫绽放,吉大杏花节吸引学子与游客驻足,找春花、拍春花等特色活动吸引年轻游客群体,春日长春成为赏花爱好者的向往之地。夏季,拥有22℃凉爽天气的长春是避暑天堂,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是避暑纳凉的佳地,北京大街西历史文化街区充满休闲氛围,伊通河沿线的南溪文旅小镇、肆季南河人气旺盛,一年一度的长春消夏艺术节让整个长春沉浸在清凉与文艺的氛围中,成为全国避暑旅游的热门目的地。秋季的长春色彩斑斓,54路有轨电车迎来一年中的最佳观赏时节,乡村大地稻浪翻滚,南湖公园白桦林静谧优美,神鹿峰旅游度假区层林尽染、长春世界雕塑园秋景与雕塑相映成趣,长春市动植物公园不仅景色宜人,还有“雪饼猴”等带来沉浸式互动;新开放的蓝天公园成为市民观景赏秋的新去处……秋景与文旅体验结合,让秋日长春充满诗意。

冬季的长春,更是冰雪爱好者的乐园。冰雪旅游,一直是长春旅游的“王牌”,长春冰雪节更是备受瞩目。每年从11月份开始,差异化发展、特色不同的长春四大滑雪场陆续开板。被滑雪发烧友亲切地称为“小庙”的庙香山滑雪场高、中、初级雪道俱全,这里的麻辣烫更是一绝;莲花山滑雪场,有着“中国滑雪福地”的称号,5位奥运冠军在这里接受过滑雪训练,来这里滑雪,约等于与奥运冠军“同场”体验;天定山滑雪场是初学者的乐园,这里的初级雪道、中级雪道特别适合新手前来“尝鲜”,尤其是夜晚滑雪的时候,从雪道顶端一滑而下的瞬间,还能一览对面长春冰雪新天地的夜景;净月潭滑雪场,被称为“城市中的滑雪场”,这里是学习滑雪的课堂,让零基础游客轻松入门,其越野滑雪赛道更是专业选手的训练基地。

体验过滑雪的刺激,遍布长春的冰雪乐园同样精彩纷呈。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长春冰雪新天地。这座占地面积156万平方米的综合性冰雪乐园,以壮观的冰雕雪雕出圈,夜晚华灯初上,冰雕雪雕在灯光映照下如梦似幻。520米的激情冰滑梯、1314米的千米雪漂流带来极致体验,雪中蹦迪、70余条冰滑梯满足不同游客需求。

此外,长春世界雕塑园、新民大街、莲花岛影视城、长影世纪城、伊通河沿岸……随处可见冰雕雪雕、彩灯装饰、沉浸式演出互动项目,丰富的冰雪业态让长春多次获得“冰雪旅游十佳城市”称号。

四季长春,季季不同天,四时俱好的长春正从“季节性旅游城市”迈向“全时全季全域文旅目的地”。

多维推广 擦亮品牌

“十五个副省级城市党报长春行”活动,不仅是一次对长春的深度探访,也是一次为长春“十一”长假引流的媒体助力,对长春产业、历史、生态领域振兴成果的全方位展示。

三天时间里,采访团用文字、图片、视频记录长春的发展变化,在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的党报线上线下平台上,让长春的产业故事、历史故事、生态故事广泛传播。通过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主流党媒的集中报道,长春“产业兴旺、文化繁荣、生态宜居”的城市形象更加立体,“汽车城”“森林城”“电影城”等品牌影响力也进一步提升。

“以前在网上看消息和视频,这次亲临后,发现长春的变化很大。它不再只是‘电影之城’‘制造之城’,已经拓展出了众多新业态,发展路径更丰富了。”李郁葱的感慨,道出了采访团的共同感受。

宁波日报甬派编辑部副主任沈严说:“我能感觉到,长春的文旅产业真的在很努力地发展,从业者们都非常拼搏,而且在创意方面也很有想法。”沈阳日报社副社长常玲则表示:“这次长春之行,让我重新认识了这座城市。它不仅是一座森林城,更依托强大的文旅IP构建起独特的魅力,让人非常喜欢,也真心推荐大家都来长春看一看、走一走。”

此次活动的意义,远不止于“宣传”与“引流”——它记录了长春的当下,更预见了长春的未来:这座老工业基地,正以产业为笔、文化为墨、生态为纸,书写着全面振兴新突破的时代画卷。这座北国春城,正以开放的姿态、创新的精神、务实的行动,向全国乃至世界传递着振兴发展的强劲声音。

编辑 沈静愉 审读 伊诺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徐雅乔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