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话智库使命!前海智库院长对话论坛在深举行

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徐美
09-29 10:48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9月27日,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在成立五周年之际,前海智库院长对话论坛在前海举行,汇聚国内外顶尖智库专家,围绕智库如何回应时代命题,如何建设、运营、发展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主题展开深度对话。通过高质量思想交锋与经验分享,推动智库运营管理的理念更新与能力重塑,助力构建具有世界眼光、中国情怀的新型智库。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表示,中国智库建设处于“初创”阶段,一个国家智库的成功取决于三大因素,包括要符合本国文明与传统、能直面国家存在的问题,能应对时代变化带来的挑战。

“与西方不同,当代中国智库还承担着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重大责任。”郑永年说,当前中国高校主要功能侧重于“知识传授”而非“知识创造”,因此,更能与时俱进、更贴近实践的智库,更有条件承担起构建基于中国经验之上的原创性知识体系的重任。

对于当前智库面临着来自人工智能(AI)前所未有的挑战的境况,郑永年表示,AI带来的挑战是全方位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被取代”的风险,AI在效率上已超越大部分人;二是“被殖民”的风险,当前AI大模型的“喂料”大多来自西方,这可能导致非西方国家丧失信息主权与思想主权,陷入被“思想殖民”;三是“深度伪造”,AI正在动摇人类文明建立在经验事实之上的根基。对此他提出,中国智库必须加快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生产更多“中国喂料”以影响AI发展;同时,研究人员应与AI进行劳动分工,坚信“眼见为实”的原则,多做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田野调查,发现真问题,确保AI维持其工具属性,置于人类可控的范围之中。

“智库是链接大学、政府、社会与产业的重要桥梁媒介,也是大学践行知行合一,影响社会、服务国家的战略载体。”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党委书记、协理副校长李学金表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始终将研究院视为宝贵资产和金字招牌,未来将继续全力支持研究院探索运营模式创新,走上一条“自我造血”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期盼本次论坛能够为深入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凝聚更多共识,携手推动中国智库事业迈上新台阶。

论坛举办期间,多位智库专家围绕“智库如何基于实践建构自主知识体系、弥合学术研究与政策研究的鸿沟,特别是在AI时代,如何找准自身定位”“如何实现智库人才队伍的科学评价与流动,探索中国特色国情下的‘旋转门’机制”“智库如何实现‘自我造血’可持续发展,实施品牌运营管理、社会舆论引导与二轨民间外交”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编辑 秦天 审读 刘彦 二审 李璐 三审 汤山文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徐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