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规矩、守秩序、明底线,让管理更智能、执法更高效、服务更精准 龙华街道:城市管理有温度 魅力城区烟火足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明铭 吴禾昆
09-29 08:13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如今人行道干净整洁、秩序井然,出门上班、傍晚散步越来越舒畅。”华灯初上,龙华壹方天地商圈人潮涌动,处处是一片热辣滚烫的人间烟火。

龙华街道借助无人机技术开展巡查,“空中+地面”联动发力。

作为深圳“制造业当家”最早起步的街道之一,龙华区龙华街道2024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已突破2200亿元,是深圳名副其实的产业重镇,在“2025年活力街道全国500强”中,龙华街道蝉联第三名。承载着奋斗梦想和对美好生活的展望,这座冒着“烟火气”的商贸旺地、魅力城区,汇聚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来深建设者。

伴随经济社会高速增长,人口高度密集、产业聚集成片、城市空间几近饱和,成为龙华街道作为先行发展城区的鲜明特征。街头巷尾人流如织,热闹之余也浮现出高密度街区的秩序之困——摊贩占道、油烟扰民、车辆乱停,这让整治工作成为城市治理中的“硬骨头”。

把“他乡”变“家园”,让来深建设者享受更安全、干净、有序、和谐的工作居住环境。如何在“烟火气”与“秩序美”之间找到平衡?龙华街道直面难题,围绕市、区喜迎“十五运”工作部署,以“治脏、治乱、治堵”为主线,以“定规矩、守秩序、明底线”为抓手,统筹推进全域市容秩序整治,持续推动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

既守住管理的“硬标准”,也把握服务的“温度计”。伴随一次次耐心摸排、一次次热心劝导、一次次果断执法……如今,在龙华街道,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提升、长效常治得到创新推动,整个城市面貌悄然发生改变,一个更有序、更温情、更具活力的龙华画卷正徐徐展开。

龙华街道坚持“一劝二警三查扣”递进式处置,确保执法有温度、也有强度。

多元共治“定规矩”:

“有界经营”筑牢规范之基

作为建成较早的特大型街道,龙华街道道路普遍狭窄,加之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大、人流车流密集,流动摊贩较多,道路承载压力日益突出,给城市秩序和文明带来更多挑战。

为此,龙华街道努力寻找平衡城市秩序与民生需求的“最优解”。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统一部署下,龙华街道通过“队社警”联动,协调执法一中队、各社区工作站、警区等多部门,创新发动物业管理处、商户、流动摊贩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秩序重塑。

为回应群众反复投诉问题,龙华街道对各区域、主次干道实行分级管理,落实“严禁区禁摆,规范区规范摆”的规则。在人民路、龙华大道、和平路、龙华地铁站、山姆会员店等重点路段画出禁摆区,提前设置“此处严管区域,禁止占道经营,违者依法查处”警示标语,重点布防、持续整治;在富士康西二门等区域则画线定界、限定时段,为流动摊贩提供“有序可为”的空间。

“以前推车卖小吃,经常担心被赶。现在街道给我们划了摊位线,只要在规定时间、规定区域里经营,就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在富士康西二门附近做摆摊生意的黄女士说,如今生意稳定,顾客也更多了。

针对壹方天地、龙华公园小广场等流动摊贩易聚集点位,龙华街道执法一中队还联动社区、物业进行“靶向治理”,科学设置隔离护栏,既阻断违规“落脚”,又不影响市民通行休闲,从空间层面遏制占道经营回潮。

为强化商户责任意识,实现共治共享,街道面向超门线占道经营商户发放“文明经营告知书”,明确“不得超门线、保持门前整洁”等要求,引导商户签字承诺、自我约束,推动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共治格局。

作为龙华街道核心商业综合体,壹方天地过去因非机动车乱停放、占道经营等问题,街区“颜值”直线下降,高峰期经常交通拥堵,影响顾客出行与商场运营。“随着街道整治的推进,人行道通畅了,商户经营信心也更足了。”壹方天地物业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位于领盛广场(星光城)的商户也有同样感受。广场地处居民密集区,因占道摊贩聚集导致人行道拥堵、商户客流分流。“如今街区整洁有序,违规占道现象得到根治,我们商户的经营压力也大大缓解。”不少商家纷纷表示。

规矩立起来,经营秩序也随之“静”下来。“定规矩”筑牢规范之基,成了城市热闹有序、便利可及的底线与边界。

科技赋能“守秩序”:

“立体监管”实现智慧治理

“此处严管路段,禁止占道经营!”日前,在龙华区东环二路附近,无人机搭载的扩音器在空中响起。龙华街道执法人员借助无人机技术开展巡查,“空中+地面”联动发力,既高效又直观。

以科技为抓手,实现城市治理问题的智慧化赋能,在龙华街道,“守秩序”不再是事后追堵,而成为前端预防、闭环治理的有力之举。

据介绍,街道采用“立体化”管控模式,建立了“视频巡”“空中飞”“设备监”多层次多维度监管体系。依托区视频资源管理平台,实施“非接触式”动态监测,在线指挥处置“苗头性”问题。学校、商圈、地铁站周边则实行高频“人巡+车巡”,提升路面见巡率、见管率。

“无人机巡查效率高、覆盖范围广,几分钟即可完成大半天的巡查任务,不但减轻了基层的工作强度,其实时性和准确性也为执法带来技术支撑。”龙华街道执法队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街道已累计通过非接触式模式发现处置2394宗市容乱象,通过无人机劝离占道经营摊贩204宗。

此外,为强化“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街道坚持“以案释法、以案促治”,通过总结经验做法、宣传执法先进、曝光典型违法,提升社会面法治认知与警示震慑,为良好秩序营造了稳定预期。

严格执法“明底线”:

从“柔性疏导”到“刚性震慑”

如何在“力度”与“温度”之间平衡,考验着执法智慧。穿行在龙华街道的大街小巷,执法队员的一天从“劝说”开始。

“老板,这里是禁摆区,您要换个地方。”这是他们最常说的一句话。愿意配合的,就帮忙找合适摊位;不愿意的,就亮明规定,反复劝导。

龙华街道执法队相关负责人介绍,执法并不是简单粗暴,而是“先劝后治”。街道坚持“一劝二警三查扣”递进式处置,对首次发现违规行为进行普法劝离,第二次予以警告,第三次再依法查扣,确保执法有温度、也有强度。

为让秩序常态化铺开,龙华街道实行“包片责任制”,建立“网格公务员—协管分队长—市容分队长”三级责任体系,推出“定点值守+动态巡查”“管+劝”结合的机制。今年以来,累计劝导清理占道经营乱摆卖超37000宗。

底线清晰,才有“文明烟火”。针对配合意愿低、乱象高发的区域,街道每周组织“集中整治行动”,全程录音录像,对拒不配合者依法暂扣经营工具,以形成震慑。

同时,龙华街道还及时分析研判民意速办、电话投诉、信访案件等平台数据,在汇聚民意诉求的基础上,推动有诉必查、回应关切,并进一步实现“接诉即办”向“未诉即办”转变。

“过去家门口总是油烟味,现在环境干净多了,我们心情也舒畅了。”居民刘阿姨开心地说。“现在小区门口的摊位变得有序整洁,下班顺便买点宵夜既方便又放心。”市民许先生点赞道。

当工业产能跃升为城市发展的底气,街头巷尾的秩序感便是幸福生活的质感。随着街道专项整治行动的深入开展,龙华街道的市容环境秩序得到持续改善,城市“烟火气”在文明有序的框架下愈发浓郁。

城市管理非一日之功,接下来,龙华街道将以“常抓常管、久久为功”的韧劲持续巩固整治成果,继续划分严管区、严控区、管控区等区域,把“一劝二警三查扣”的梯度机制做细做实,推动“非接触式执法”手段落地,让管理更智能、执法更高效、服务更精准,让滚烫的“烟火气”更浓、更旺。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刘彦 二审 李璐 三审 詹婉容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明铭 吴禾昆)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