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一亮,东门教学楼刷上了多巴胺色系,像彩虹一样漂亮。”
“超出预期,不仅有风雨连廊遮雨,而且操场跑道升级后更有弹性了。”
“没想到短短一个暑假,学校能有这么大的改变,太惊喜了!”
……
新学期伊始,南山区多所校园洋溢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从“有学上”到“上好学”,南山有目标,更有实招——
2022年,区委区政府启动“百校焕新”工程,区建筑工务署联合区教育局等部门,邀请海内外46组建筑师团队参与设计,改造143所老旧校园。
建筑师团队精心设计,工务署统筹推进,代建与施工单位加班加点,校方老师全程配合……各方紧抓暑假窗口期,协同实施集约化改造。超154万平方米校园空间里,团队以“一校一策”改出专属新意,项目惠及约12.5万名学子。
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文华学校荔枝亭(改造后)。
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文华学校小学部庭院(改造后)。
今年是南山“百校焕新”行动推进的第四年,施工模式上的创新亮点尤为突出:项目团队大力推广“工厂预制+现场拼装”模式,这种模式解决了传统现场施工“噪音大、工期紧、质量难把控”的痛点,预制构件在现场仅需吊装拼接,既减少对周边干扰,更缩短工期,稳稳兑现“开学之约”。
南山百校换“靓装”,提升的是颜值,赢得的是民心——看得见的幸福感。近日,记者走进多所焕新后的校园,实地探访改造成效,倾听师生们最真切的感受。
波托菲诺幼儿园活动室(改造前)。
波托菲诺幼儿园活动室(改造后)。
安全筑基
找回校园“健康底色”
校园焕新,首在解决“急难愁盼”。“百校焕新”工程从“补短板、除隐患”入手,先让老校园找回“健康底色”。
“我们是1995年建校的老校园,之前一到雨季,教室外的走廊就成‘水帘洞’,还因地下水管老化破裂,导致超计划用水。”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文华学校(以下简称“文华学校”)后勤部主任何波道出改造前的“校园痛点”。
2024年,“百校焕新”项目组进驻文华学校,率先解“燃眉之急”:项目团队对全校屋顶做防水处理,更换老化腐蚀的地下水管,终结“漏水魔咒”;同步翻新建筑外立面,让斑驳的校园先“精神起来”。
2025年,文华学校改造进入“品质升级”阶段:将原先仅占现在三分之一的校门扩建,风格大气如大学校门,八年级的罗学生直言“一进校门就感觉学校变高级了”;改造保安室、新增自行车棚,更在荔枝林旁建起荔枝亭,解决家长晚接孩子时的等候难题。“去年修‘里子’保安全,今年做‘面子’提体验,两年下来,校园真正‘焕’出了新模样。”文华学校校长钟颖说。
这样的蝶变不仅发生在文华学校,波托菲诺幼儿园寇园长也感慨:“百校焕新是个非常好的民生项目,能给幼儿园做全面改造,尤其是把安全隐患整改到位。”
始建于2004年的波托菲诺幼儿园,曾面临门窗老化、水电线路陈旧等问题。“百校焕新”工程启动后,施工团队首先针对安全隐患“对症下药”:老化的门窗、水管、线路全面更换,同时结合幼儿园STEM教育理念,创新将水管、线路设计为“外露式”——既消除了隐藏隐患,又让孩子们能直观观察建筑结构,让安全与教育功能实现“双向赋能”。
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文华学校校门(改造前)。
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文华学校校门(改造后)。
攻坚克难
守住九月“开学之约”
工期再紧,也不能误了孩子开学。暑假既要赶进度,又要保质量,更要减干扰,建设者们用“与时间赛跑”的担当,守住每一个“开学之约”。
“今年暑假暴雨多,赶工期就像‘打仗’,但我们必须打赢!”百校焕新文华学校项目施工组负责人刘志勇的话,道出了无数校园改造背后的攻坚故事。
为了不影响开学,文华学校项目团队从5月就启动筹备:校方、设计方、施工方多次召开协调会,提前排查技术难题;施工期间实行“24小时轮班制”,雨天转室内作业,晴天抢户外施工。
波托菲诺幼儿园面临的挑战更为特殊。“小区以大型别墅为主,道路窄,大型工程车无法进入,几百吨的钢架结构只能靠人工运进来。”寇园长回忆道。设计方、施工方与园方沟通后敲定方案:打掉幼儿园后门的小台阶,让小型工程车进入;再用吊车将钢架吊至指定位置,扶稳材料完成焊接。正是这份“笨功夫”,让改造如期完工。
天鹅湖幼儿园的改造,则用“创新”省出了时间。210米长的围墙,所有部件均在工厂预制——立柱、防护网、插件模块提前做好防腐处理,现场仅用5天就完成拼装,较传统施工节省10-15天工期;更贴心的是,现场不用搅拌水泥、切割钢材,噪音和粉尘少了,还采用“分段拆装”。这套“工厂预制+现场拼装”模式,为校园未来扩建、翻新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
海滨实验小学愉康部运动场(改造后)
“一校一策”
定制校园“专属个性”
拒绝“千校一面”,“百校焕新”以“一校一策”设计,让每所校园都保留独特气质,长出专属“个性”。
由厘米制造设计团队主创的海滨实验小学(愉康部)焕新,通过景观边界、连廊系统、功能置换等方式使建筑与环境之间和谐共生。特别是将户外教学活动结合在连廊系统之下,既有效规避了高空坠物安全隐患,又形成了连续的半户外灰空间,同时也为学生遮阳避雨。
博风建筑与土木石建筑为天鹅湖幼儿园独创设计的“插件墙”,成了孩子的“玩具墙”。设计师在围墙上留了很多“插件位”,能插进储物盒、花草柜、展览板——上美术课,展览板一插,围墙就变成“作品展厅”;户外活动时,储物盒里装满玩具,孩子能随时取来玩。
波托菲诺幼儿园的“空中环廊”巧妙串联起原本相互隔离的教室、庭院、操场与屋顶花园。针对南方多雨暴晒、户外活动受限的情况,设计团队一树建筑事务所在教室外侧搭建起钢结构环廊,既为孩子们遮阳避雨,也打通了各空间界限,让他们能够“沿着环廊跑遍整个校园”。
文华学校的改造,始终围绕“文化传承”展开。“荔枝谐音‘励志’,孩子们在荔枝亭下看书、乘凉,既亲近自然,又能感受校园文化。”钟颖校长指着荔枝林旁的两座新亭说道。改造中,学校保留了建校以来的校名标识与荔枝林,用“文华红”做建筑主色调,让新建筑与老校舍和谐相融;教室门刷成浅绿色,呼应以“像树一样成长”的办学理念。
华南地区首个近零能耗校园——高新小学。
细节打磨
擦亮校园“温暖底色”
“改造得好不好,孩子说了算。”设计师们的“儿童友好”理念,藏在每个“小细节”里。
“以前有同学受伤,要家长背着上下楼,现在有电梯方便多了!”文华学校六年级林同学点赞的电梯,是校园“全龄友好”改造的重要一环。除电梯外,校园内还新增多段无障碍坡道,设计师强调“要让不同身体状态的人都能安全抵达任何场所,实现‘自由探索’”。
在波托菲诺幼儿园,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身高特点,卫生间台面采用“阶梯式”设计——小班约50厘米、中班55厘米、大班60厘米,科学适配孩子的使用习惯;新增的卫生间探视窗,既保障孩子隐私,又让老师能引导、监护。走廊的反坎也被改成“换鞋小凳子”,孩子自己就能换鞋。
细微之处见温度。正是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细微关怀,让南山“百校焕新”不仅焕出了校园的“高颜值”,更改出了教育的“暖底色”。
多方联动
改造过程“公开透明”
焕新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百校焕新”充分调动校方、家长、社区等多方力量,让民生工程真正“合民心、顺民意”。
“从设计到施工,每一步都是‘集思广益’的过程。”钟颖校长说,文华学校的焕新从不是“单向输出”,而是充分践行“互动原则”。在改造中邀请具有建筑、工程背景的家长担任“技术顾问”,让改造更贴合师生需求。
波托菲诺幼儿园则以全程“透明化”赢得家长信任。改造前多次召开家委会、家长会,详细讲解工程方案与材料选用;原材料进场前,由监理核查环保检测报告,确保“检测单与实物对应”;开学前两周,空气检测结果、材料环保等级全张贴在园门口公示。
环境育人
厚植美育“成长沃土”
校园作为孩子成长的重要场域,其美学氛围对孩子审美的塑造具有“润物无声”的力量。
“百校焕新”行动总策划,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设计处的周红玫表示,通过校园视觉形象的系统提升,使得校园更具艺术感和美感,不仅仅是为了美化校园外观,更重要的是将艺术融入校园环境,激发师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百校焕新”的深意,便在于此:它不只让老校园“变美”,更让“美”成为一种教育力量——让孩子在每日的校园生活中,自然而然地感知美、理解美、创造美,让审美素养成为伴随一生的“精神财富”。
当孩子在充满美的校园里自由探索时,他们收获的不仅是对美的感知,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对创造力的自信、精神世界的丰盈,而这,正是“百校焕新”留给孩子最珍贵、最长久的礼物。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经过无数建设者们的接续奋斗,“百校焕新”已然从纸上规划变为美好现实。据统计,这一工程已斩获多项行业重要荣誉:AEEDA亚洲教育环境设计奖、2024卷宗Wallpaper年度城市特别表彰奖、深圳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二等奖、AR新锐建筑奖优胜奖,每一份荣誉都印证着项目的品质与初心。
143所校园的华丽蝶变,正是南山区将“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殷殷嘱托落到实处的鲜活注脚——当孩子们乘坐在“百校焕新”精心打造的教育“专线”上,不仅能看到沿途风景,更能奔向灿烂未来。
新增学位近8000个 南山五校“上新”
南山区建筑工务署全力护航“学有优教”
9月开学季,南山区高新小学的屋顶成了校园一道亮眼“风景线”——连片的蓝色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将太阳能源源不断转化为清洁电力,让这座校园既成为华南地区首个近零能耗校园,更化身深圳探索未来教育的“微型实验室”。
这份“开学惊喜”,只是南山区学校建设成果的一个生动切片。9月1日,包括高新小学在内,桃花源学校(高中)、深圳市第三十高级中学、南山实验教育集团白石洲学校、南山小学5所新建及改扩建学校同步亮相,新增近8000个优质学位。
5所新校集中投用的背后,是南山区建筑工务署与区教育局的携手攻坚——面对台风暴雨频发、工期紧迫、地形复杂的多重挑战,工务署将项目现场当作“练兵场”,以党建为引领锻造工程“铁军”,用“硬作风”啃下“硬骨头”,确保学校如期交付,以实际行动向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献礼。
攻坚克难:“风雨无阻”抢进度,“日夜兼程”守诺言
“今年雨水特别多,一放晴我们就加派人手干,只为项目能如期交付!”谈及南山实验教育集团白石洲学校改扩建项目,该项目承建方深圳建工集团施工负责人袁彪直言攻坚不易。
回忆起项目推进的日日夜夜,袁彪坦言“从业以来第一次倍感压力”。深圳台风与暴雨轮番“登场”,室外管网等施工常常“停滞”。为不耽误开学,建设团队拿出拼劲:晴天增派工人“连轴转”,推进室外管线工程与主体装修;雨天就转战室内,进行墙面涂装等工序;考虑到施工可能影响居民生活,团队还额外加装喷雾降尘设备、增设隔音围挡及全钢外架网片,降低扬尘与噪音干扰。
凭着这股“不松劲”的劲头,团队硬生生把“赶不上”的工期拉回了正轨。“看着孩子们开开心心走进新校园,之前再累都值了!”袁彪的话,说出了所有建设者的心声。
精心策划:“学生立场”筑空间,设计藏着“教育温度”
“不仅要建得快,更要建得好——好的校园,得让孩子喜欢、让家长放心。”南山实验教育集团白石洲学校总务处主任林雪森的话,道出了学校建设的核心逻辑。5所新校规划中,“学生立场”贯穿始终,从空间设计到材料选择,每一处细节都藏着“教育温度”。
走进南山小学,“古树新芽”的设计理念随处可见:“古树”象征百年文脉的传承,“新芽”代表少年学子的成长,色彩明快的教学楼、清新雅致的中庭院落、涵养生命的快乐农场,构成了适合孩子探索的多元教育空间。
而在桃花源学校(高中),54个教学班,配套了实验楼、千座报告厅,685间学生宿舍全部采用“四人间上床下桌+独立卫浴”,体育馆屋面更是安装了84套调频质量阻尼器(TMD)提升抗震性能,“就是为了让师生住得安心、学得放心。”项目经理李斌指着屋面的装置介绍。
安全与环保,是家长最关心的话题。在南山实验教育集团白石洲学校建设中,所有材料均从南山区建筑工务署品牌库中挑选,优先选用ENF级环保材料;材料进场前,需经监理验收并送检,合格后方可使用;施工完成后,先后进行3轮室内空气检测,全部达标才允许启用。
深圳市第三十高级中学的设计则更显巧思:主体建筑采用层叠退台设计,让每间教室都能望见山景,屋顶花园与空中活动场地拓展了学生的活动空间,课间就可以看到海景;4个岭南风格的小尺度庭院搭配树状支撑的骑楼,既适配深圳气候,又为师生营造雅致的学习氛围。“山、海、林、学”交融的校园,成了赤湾片区的一道靓丽风景。
科学统筹:“党建引领”锻铁军,“多方协同”破难题
党建引领让队伍有了“主心骨”,多部门协同让难题有了“解决方案”。
“5所学校同时推进,科学统筹与协同作战很重要。”南山区建筑工务署相关负责人表示,工务署将五校改扩建项目现场作为淬炼队伍的“练兵场”,以党建为引领,锻造出一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工程“铁军”。
在高新小学的建设中,“近零碳”目标面临诸多技术难题。南山区建筑工务署牵头组织设计竞赛,通过精细化模型推演优化布局,最大限度拓展活动空间,利用场地气候特点促进自然通风采光,降低能耗,实现空间与节能的双赢,最终通过“光储直柔、空间折叠、EPC协同”三大核心技术破局。
“协同作战”的模式,贯穿于5所学校建设的全过程:从规划设计阶段的需求对接,到立项审批环节的流程优化,再到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指导,教育、发改、规自等职能单位始终与工务署紧密配合,为项目顺利推进提供制度保障与行政支撑。
“建学校不是‘完成任务’,而是要建一所成一所,让每所学校都成为‘民心工程’。”这是南山区建筑工务署始终坚守的准则。
在5所学校的建设中,南山区建筑工务署不仅追求“如期交付”,更追求“品质创优”——桃花源学校(高中)获评2024年度深圳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优良工地,高新小学成为深圳“近零碳”试点标杆,南山小学的“和融文化”空间、南山实验教育集团白石洲学校的“人文细节”、深圳市第三十高级中学的“山景教室”,都成了“品质校园”的生动样本。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詹婉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