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全隐患突出的旧厂房危楼蜕变为“百校焕新”的示范性现代化校园,走进南山区塘朗工业区A区,黄砖白墙的深圳爱文学校格外吸睛。
这座由深圳前海睿阳教育咨询管理有限公司与美国爱文世界学校合作打造的现代化校园,投用运营6年来,填补了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片区高品质国际化教育的空白,更通过教育空间更新有效激活城市存量资源,成为深圳旧工业区活化利用的优秀范例,近日一举揽获2025亚洲城市更新奖“城市更新运营”“城市更新儿童友好设计”两项“金奖”。
项目改造后和改造前对比图
集约:校园空间更新开启旧工业区涅槃
翻开爱文学校6年前的校舍旧照,很难想象在几年后会有几百名不同肤色和国籍的中外师生在此学习生活。如今,他们会在洒满阳光的教室里轻松切换双语教学,也会在教学楼顶操场打网球。
项目所在地塘朗工业区A区曾是典型的“城市伤疤”:五栋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旧厂房,既有危房、“握手楼”、开放式厂区路网等急需更新的建筑,又有消防系统缺失、高压变电站紧邻等20余项安全隐患。
爱文学校项目团队以零政府投资激活社会资本,同时通过“微改造”策略,避免大拆大建,保留并利用升级老旧厂房为公益教育设施。
项目改造后和改造前对比图
项目活用深圳城市更新“可增建15%辅助设施”的政策,增建1处空中连廊、7部垂直电梯,将一栋栋分散的厂房联结为立体校园;对危楼和厂房进行结构加固,使建筑抗震等级提升至比教育设施要求更高的7度乙类标准,危房评级从C级跃升至A级。这一创新方案被南山区政府列为综合整治样本,拓宽了历史遗留建筑功能转换的新路径。
项目同时采用“向天空要空间”的方式,突破平面设计藩篱,利用4栋楼宇屋顶重塑的3295平方米立体绿化活动空间,配置防护栏、遮阳棚及智能灌溉系统,建成充满欢乐的户外球场。原开放式厂区路网,通过智能门禁、400个监控摄像头全覆盖、一键报警装置、消防监控室和微型消防站等安全设置,打造了智慧管理的“垂直校园”。空间利用率较传统校园提升40%,为“百校焕新”工程提供了“空间再生”的实践范式。
项目改造后和改造前对比图
共生:儿童友好理念贯穿校园细节设计
教育与生态的共生,是深圳爱文学校项目另一大亮点。据测算,屋顶近自然的绿化改造使区域热岛效应降低1.2℃,节能机电系统使旧厂房能耗下降30%。校舍设置了防鸟撞幕墙、隔音玻璃、护眼灯具、保护关节的地板活动空间,增设了天井实现自然通风与采光平衡、校园空气质量检测数据达到国际EXCELLENT级别等,让每一缕清风都传递贯穿儿童友好、生物多样性友好的理念。
儿童友好理念贯穿校园设计
走进校园倾听各方声音,家长、学生与社区居民纷纷向记者讲述切身感受。学生家长林女士感慨:“六年前这里还是废料堆积的旧厂房,如今已成充满活力的立体校园。”初二学生William分享说:“深圳爱文学校与国际接轨的教育理念,尤其是打造能够与纽约校区学生交流的平台,让我能快速融入国外的学习。”塘朗村居民赖先生提及变化说:“以前工业区消防隐患突出,如今面貌一新,这样的项目值得点赞。”
近年来,深圳爱文学校的招生规模持续扩大,教育影响力不断提升。据统计,2025年在校学生500余名、教职工130余名,两届毕业生共20余人获超过370份世界名校录取通知。深圳爱文学校有效发挥了作为西丽湖科教城公共服务配套的功能,解决了周边高校、院所、企业的高端人才、外籍高管亟需国际知名双语学校的子女教育痛点,显增强了区域人才粘性,打造了助力深圳建设全球标杆城市的高品质教育空间。
楼宇屋顶重塑立体绿化活动空间
破局:教育产业发展反哺社区与城市
从旧工业区危房蝶变为现代化校园的“涅槃”,深圳爱文学校突破传统的“拆旧建新”粗放式更新路径,开创了“政府引导政策创新-企业主导资本投入-社区共享基建红利”新模式。
数据最有说服力:深圳爱文学校项目激活2.2万平方米旧厂房城市存量资源潜力。通过社区基建共享机制,学校的图书馆、多功能厅和紧急避难场所,在台风天等恶劣天气时多次协助社区共接待超500人在此避难。学校出资铺设的燃气管网,惠及周边3000余户居民,打通消防环线,消除片区安全隐患。其更新改造后的人居环境优化溢出效益,带动塘朗工业区整体升级为“桃源智谷”国际化科研小镇,A区商业租金上涨25%,建筑价值增值40%。
儿童友好理念贯穿校园设计
深圳爱文学校更新改造项目先后斩获中国建筑装饰协会2021-2022年度中国建筑工程装饰奖、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2023年度亚太地区景观和杰出贡献奖、2025亚洲城市更新奖双“金奖”等,为深圳其他90余个旧工业区更新改造提供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平衡的创新样本,诠释了新阶段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理念。
楼宇屋顶重塑立体绿化活动空间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叶志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