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家”的温度!首届华人家庭治疗案例研讨大会在深举行

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莉琼
09-21 14:14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9月19日至21日,首届华人家庭治疗案例研讨大会在深圳举行。大会以“聚焦专业,看见真实的家庭治疗”为主题,众多专家学者通过开放对话、案例研讨与实践工作坊的形式,为现代家庭的心灵困境提供“系统关系修复”的新路径,全面展现家庭治疗领域的发展方向。

让家庭中每个成员在爱中成长

“当数字化浪潮与文化多样性深刻重塑社会,家庭作为情感的港湾,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大会主席孟馥在致辞中指出,传统个体心理咨询常聚焦“个人问题”,而家庭治疗将“有问题的人”还原为“关系中的人”,通过修复家庭系统互动模式,助力每个成员在爱中成长。亚洲家庭治疗学院终身院士赵文滔教授也表示,基于华人文化背景开展家庭治疗,能更好地满足本土家庭需求。

家庭治疗专家赵文滔与精神分析代表人物张沛超展开对话,让参会人员深刻领略临床心理工作不同流派融合之美;美国家庭治疗专家John K. Miller博士带来“运用家庭治疗的七步骤法处理青少年拒学问题”的分享,为应对青少年拒学厌学问题的家庭困境提供有效思路。

案例探讨和实践工作坊为参会者注入能量

案例研讨是本次大会的核心环节之一,涵盖小学生、青少年、大学生及伴侣等多类群体,涉及焦虑、抑郁、厌学、依恋创伤、婚姻危机等多个议题。专家表示,家庭治疗具有显著的个体差异,不同家庭背后原生家庭影响、代际传递创伤等复杂程度差异极大,需针对家庭关系中的创伤、议题及困难找到细微调节路径。

实践工作坊同样精彩纷呈。“运用人际神经生物学协助高冲突伴侣”工作坊,让参会者学会识别伴侣争吵背后的恐惧与渴望;“家谱图互动”工作坊引导大家用家谱图工具绘制,挖掘家庭潜在关联;“神奇魔法的动物卡”工作坊激发参会者童趣,为其注入满满能量。

以家庭为单位的心理治疗在深圳持续受关注

据主办方负责人介绍,家庭治疗是心理咨询的一种,是一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心理治疗方法,旨在解决影响家庭健康和功能的问题,协助促进亲密关系的变化和发展。常见的心理咨询往往是一对一的,而家庭治疗则是需要一家人共同参与,以实现家庭的整体性改变,这对治疗师的要求比较高。当前,我国厦门、上海等地的精神卫生中心等机构已引进家庭治疗,深圳也正在扶持培养本地家庭治疗师。

“当下,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每一个并非是一个独立个体,家庭环境会对家庭成员的认知和行为产生影响,以家庭为整体的治疗在深圳的接受程度比较高。”主办方负责人表示。针对家庭中的出现的亲子冲突、夫妻矛盾、青少年行为等问题,通过家庭治疗,帮助家庭成员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提升家庭成员的心理韧性。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刘彦 审读 秦天 二审 李璐 三审 詹婉容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莉琼)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