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备受瞩目的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正式启动。这场年度文化盛事将在粤港澳大湾区11座城市联动举行,活动为期一个月,持续至10月16日。当晚,开幕演出《湾区华章》主题交响音乐会在广州大剧院举办,由广州交响乐团倾情演绎、广州交响乐团音乐总监黄屹执棒。澎湃激昂的鼓点与乐声,描摹出粤港澳大湾区的景致之美、时代之兴与人文之盛。
《湾区华章》主题交响音乐会由《湾区畅想》《珠江惊雷》《赛龙夺锦》《白云晚望》《天穹之志:大湾华章》《美丽的大湾区》《都会》七首以粤港澳大湾区元素为主题的原创交响乐作品组成。它们都是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的新创精品曲目。“从题材到创作手法,有传统的也有现代的,大家能够听到非常熟悉的广东音乐如《平湖秋月》《彩云追月》,以及《东方之珠》《七子之歌》的旋律和片段,这都是粤港澳大湾区鲜明的文化印记。”广州交响乐团团长陈擎介绍。
“就像大厨构思烹饪一场晚宴般,头盘、主菜、甜品皆需有所搭配,曲目编排和情绪搭配也要分轻重缓急。”陈擎表示,这场主题交响音乐会花费主创团队许多心思。当初在策划音乐会的时候,粤港澳三地的七位老中青作曲家们即有共同的愿景、方向和情怀——用交响乐语汇描绘好祖国的大好河山,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情景、事物和风貌。“如今,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艺术融合水准更高了,平台也搭得更扎实了。”陈擎说。
七位作曲家中,既有李海鹰、杜鸣等老一辈艺术家,也有周天等中生代作曲家,更有龚天鹏、梁皓一等“90后”新生代力量。这让该场主题交响会既有代际传承,又透露着国际化、年轻化的交融表达。开篇的《湾区畅想》序曲,是作曲家方岽清创作的大型交响套曲选段,深度融入广东传统音乐、粤剧音乐以及当代音乐,反映当前粤港澳大湾区火热建设的场面。作曲家李海鹰创作的《珠江惊雷》,以“一声惊雷”的磅礴旋律,讲述中国改革开放的高歌猛进、生生不息。
出自获文华大奖舞剧《沙湾往事》的选段《赛龙夺锦》,则是作曲家杜鸣为广东艺术创作的“自画像”,表达广东音乐前辈们的理想和追求,承载广东文艺振兴发展的使命。作曲家龚天鹏的《白云晚望》,灵感源自其在广州白云山顶“晚望亭”听到《百鸟朝凤》。作者相信伟大的音乐作品是源于民族而超越民族的世界财富,他的作品将近代中国的发展史与人类未来的共同命运视为一体,号召世界人民打破种族与政治偏见,同舟共济、守望相助。
香港青年作曲家梁皓一的《天穹之志:大湾华章》,意在展现粤港澳大湾区的壮丽景象以及由丰富的文化传统孕育出的深度与凝聚力。《美丽的大湾区》由广东青年作曲家陈思昂所作,以经典旋律和记忆韵味宣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同根同缘的家国情怀。终章《都会》是作曲家周天从诗人黄滔的《广州试越台怀古》中汲取养分,展现千年商都繁华与市井并存、古旧与现代交织的调性,既有热闹、喧嚣的一面,也有轻盈、恬静的一面。
在陈擎看来,“现在年轻的作曲家是具有国际视野的作曲家,他们能够运用传统音乐、结合国际主流进行创作,也彰显出中国交响乐当前发展步调已与世界同频。”“在打造文化品牌方面,我们希望能够包罗万象,和更多优秀的音乐家进行碰撞;在作曲家的选择上,我们也注重与年轻音乐家合作。面向年轻、面向未来,我认为这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特点。”本场开幕演出的指挥黄屹表示。
记者了解到,香港青年作曲家梁皓一生于中国香港,求学于美国,如今回到祖国在内地发展自己的事业。他曾为《红海行动》《长津湖》《长津湖之水门桥》《蛟龙行动》等多部主旋律电影创作配乐,并凭借《长津湖》配乐获金鸡奖最佳音乐提名。他也为《王者荣耀》《无尽对决》等网络游戏创作音乐。这是他第一次参加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能够通过音乐了解他人眼中的粤港澳大湾区,我觉得是非常特别、也是促进交流和进步的很好的方式。”他提到。
回忆起构思《天穹之志:大湾华章》的历程,梁皓一告诉记者,当时希望写出一首蕴含中华文化且能讲述湾区变化的作品,广州沙面岛、深圳的高楼大厦给予他许多灵感。中西文化的交融、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是粤港澳大湾区这些年来发展的缩影和特色。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们在此安居乐业,也带着不同的海内外文化于此包容共生,这样的城市特质在深圳更为明显。他希望大家在这曲作品中,感受到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耸入云”“流光溢彩”和“永远向上看的视角”。
(主办方供图)
编辑 刘彦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詹婉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