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一个月,湾区有场“文化荟萃、全民共飨”的艺术盛宴

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09-16 23:54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由文化和旅游部、广东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于9月16日至10月16日在粤港澳大湾区11城联动举行。本届艺术节涵盖“艺汇湾区”剧目展演、“艺韵和鸣”艺术讲堂、“艺境共生”美术展览、“艺美生活”惠民活动及“艺彩交辉”演艺交易五大板块,包含超100场精品演出、19场艺术展览、150余场公益演出及系列艺术讲堂,将为粤港澳大湾区民众献上一场全民共享的文化艺术盛宴。

精品项目演绎湾区文艺新高度

据介绍,共有35个项目、共计104场演出纳入本届艺术节精品剧目展演板块,将通过开展精品惠民演出,激活本土演艺创造活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演艺市场高质量发展,让艺术走进生活、惠及大众。其中,国际剧目10个、国内(含港澳)剧目17个、广东省内剧目8个,涵盖歌剧、舞剧、话剧、戏曲、音乐剧、音乐会、演唱会等多种舞台艺术门类。

为焕发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共同体”活力,本届艺术节进行诸多方面的创新,如汇聚中外优秀剧目,为湾区民众提供高品质文化大餐。国际方面,有俄罗斯瓦赫坦戈夫剧院话剧《叶甫盖尼·奥涅金》《万尼亚舅舅》、马修·伯恩版芭蕾舞剧《天鹅湖》、希腊国家歌剧院歌剧《茶花女》、法国原版音乐剧《莫里哀》等国际剧目带来世界艺术经典之作。

国内(含港澳地区)方面,有国家话剧院话剧《四世同堂》、中国歌剧舞剧院大型民族舞剧《孔子》、陕西人民艺术剧院话剧《主角》、上海越剧院越剧《红楼梦》等顶级口碑佳作,以及香港话剧《Skylight天色》、澳门话剧《二月廿九》等呈现港澳艺术特色的剧目,和广东粤剧院粤剧《红头巾》、深圳歌剧舞剧院《咏春》、南方歌舞团音乐剧《喜欢你》等探索本土故事国际化表达的省内剧目。

深圳原创舞剧《咏春》自2022年底首演以来,足迹已经遍布伦敦、巴黎、新加坡、埃及、巴拿马、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多座文化名城,以“咏春拳”“香云纱”双非遗和“舞武融合”之美、岭南文化之韵频频“出圈”,所到之处皆掀起一股“咏春热”,让世界听见“中国故事”、看见“文化上的大湾区”。在刚刚过去的周末,歌剧《茶花女》和话剧《万尼亚舅舅》也于深圳完成首次访华演出,它们都选择大湾区作为中国首演站点。

本届艺术节还将联动粤港澳三地美术馆,将推出18场高品质艺术展览,期间会有丰富多彩的公共教育、专业交流活动,切实增强粤港澳大湾区民众的文化获得感与幸福感,共绘绚丽多彩的湾区文艺“新图景”。其中,主展览“粤港澳大湾区当代艺术展”将于9月1日至10月31日在广东美术馆白鹅潭馆区举办,集结粤港澳三地37位艺术家的98件(套)作品,通过艺术对话凝聚湾区文化认同、探索当代艺术在地性与全球化命题。系列展览还配套策展人导览、三地艺术家对谈及公众互动投稿,深化艺术普惠性。

进一步激活湾区演艺贸易生态

在名家大咖互动方面,观众可以期待的是,本届艺术节将聚焦2024年以来全国舞台上涌现出的创作热点、演出爆点,结合艺术节部分有代表性的演出剧目,举办系列艺术讲堂,邀请近年来活跃在全国舞台上“出圈”的名家大咖与粤港澳大湾区市民游客互动,增加艺术节专业高度和品牌亮度。各参演剧目将以演前谈、演后谈、主创见面会等模式举办各类艺术讲堂,搭建业内与湾区戏剧爱好者互动交流的平台。

9月17日至18日,将率先于广州举办的4场艺术讲堂为:《艺术生态与城市发展》,邀约来自北京、上海、香港、澳门等地的国内多位艺术名流共同探讨城市与艺术的关系;《交响乐的历史回响与当下诉说》,来自海内外的音乐家深入探讨如何以音乐文化普及创新,引导都市潮流文化语境下的年轻人走近音乐、爱上音乐;《当代戏曲发展的“守”与“破”》,多位戏剧界行家结合近年来的戏曲破圈之作,探讨戏曲在“守正”中如何创新;《田沁鑫的戏剧世界》,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分享其创作心路与艺术使命。

值得关注的是,9月25日至28日,第16届中国(广州)国际演艺交易会将于本届艺术节期间举办。这届演交会以“丝路艺脉•湾区合鸣——激活演艺贸易新生态,共筑文明互鉴新标杆”为主题,套开第3届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演艺投洽会,用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的方式,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产业交易平台,将邀请2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百家演艺机构,助推国际演艺交流合作,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旅事业发展。

其设立海丝演艺特展、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中华演艺精品、创新演艺、文旅演艺、舞台高新科技六大展区,深化国际演艺交流合作,整合海丝沿线演艺资源,展现湾区独特艺术风采和中华古今文化魅力。活动将推动海丝国家演艺交流合作倡议书发布,促成舞剧《黄飞鸿》《英歌》等演艺项目创作巡演协议签署,精准对接优质项目落地,助力中国原创作品“出海”与国际资源“引进”双向流通,进一步激活粤港澳大湾区演艺贸易繁荣生态。

惠民举措让艺术走进百姓生活

在引进高水平剧目的同时,本届艺术节还以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让老百姓能够享受高品质的文化产品。据透露,本届艺术节的惠民力度和公益演出场次、覆盖面较往届将有大幅提升。其将坚守“文艺精品荟萃,人民大众节日”的初心,推出“票务优惠+惠民演出+文旅联动”三重福利,希望吸引更多老百姓走进剧场。

记者了解到,本届艺术节每个入选剧目提供不少于50张针对特定人群的免费票和不少于可售票的10%的低价票,部分演出低价惠民票比例超50%,票价最低至30元。观众在本届艺术节期间,凭粤港澳大湾区内所有剧场出售演艺门票,可享受广东美术馆、广东省博物馆特展门票优惠(每张演出票可购两张优惠特展门票)。

本届艺术节还将组织专业文艺院团和部分参演团体走进粤港澳大湾区内学校商圈、广场、公园、景区等公共区域开展即兴快闪等户外演艺活动。如,在广州,利用“白鹅潭大舞台”“二沙岛户外音乐季”等文化惠民品牌,为市民游客打造“没有围墙的剧院”。经初步统计,整个艺术节期间,粤港澳大湾区各地将开展近150场公益演出。

“艺术点亮生活”有奖征文活动也启动在即。由南方日报、南方+APP启动的本届艺术节征文平台将正式上线,邀请内地、港澳文艺名家担任“征文推荐官”。征文鼓励500至1000字短文及140字微评,请广大市民游客分享自己在本届艺术节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艺术融于湾区生活的真情实感。该征文活动将评出一批优秀作品,获奖者有望获得千元奖励。

邀请全民深度参与、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这场“文化荟萃、全民共飨”的艺术盛宴,正在往真正办成“湾区民众的节日”努力。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刘彦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詹婉容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