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港股IPO市场火爆。根据WIND统计,截至9月14日,今年共有60家新股登陆港股,合计募资1386.7亿港元,勇夺全球交易所之冠。业内预计,未来港股IPO市场有望继续保持火热,其中A股公司将是港股重要的上市来源。
WIND数据显示,2023年共有70家公司登陆港股,合计募资463.3亿港元;2024年共有67家公司登陆港股,合计募集881.5亿港元。也就是说,今年不到9个月时间,港股IPO募资已超过过去两年募资总和。
记者注意到,今年港股IPO募资大增与内地龙头企业纷纷赴港上市有较大的关系。
从具体募资金额来看,今年港股IPO募资金额排名前三名的新股分别是宁德时代、恒瑞医药、三花智控,分别募资410.1亿港元、113.7亿港元、107.4亿港元,3家公司合计募了627亿港元,占今年港股IPO募资总额近五成。其中,宁德时代以410.1亿港元募资额成为近四年最大港股IPO,这家全球动力电池龙头企业的上市引发市场追捧,国际配售认购15.2倍,散户认购更是高达151.2倍。
据专业服务机构一云投资统计,近年来,在香港IPO案例中,内地企业占比高达95%。截至8月底,今年11家A股企业完成了港股IPO上市,融资额达到了913亿元,占港股全部融资额的70%左右。在目前港股约2600家上市公司中,57%为内地企业,总市值占比超过90%。
8月31日,港交所罕见加班发布公告:新迎来5家公司递表,其中1家公司为已在美股上市的激光雷达明星企业禾赛科技,其递表和通过聆讯同一天对外公告。截至8月底,港股IPO最新排队数234家,其中52家为A股公司拟赴港上市。这意味着未来将有更多A股在港股上市。
港交所制度创新正在为市场注入活力。今年5月,港交所推出的“科企专线”为特专科技和生物科技公司提供上市前指引,配合18A规则对未盈利生物科技企业的包容,使生物科技上市公司数量从去年底的67家增至73家。
对此,北方一家券商投行高管分析称,“今年港股IPO市场火爆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港股二级市场持续走强,恒生指数今年大涨三成且市场流动性明显改善,吸引了部分内地企业;二是港交所的IPO政策包容性较高,上市速度较快,如IFBH从申请港股IPO到挂牌只用了82天。”
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预测,今年全年香港新股市场或有80只新股上市,融资约2000亿港元。其中,预计将有25只“A+H”新股,大部分上市项目来自创新药、先进制造、TMT以及消费业。
港交所CEO陈翊庭日前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中表示,港股上市融资对于有出海计划、有海外业务的境内企业是有显著优势。同时,港交所增强了对未盈利科技企业的吸引力,自“科企专线”推出以来,港交所一共新增了50家18A、18C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