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车,终于踩下——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3个月的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
简而言之,本次专项活动剑指行业三大乱象:黑公关、虚假测评与“口水战”。黑公关通过制作虚假内容等方式赚取流量和商业利益,更有甚者要挟企业提供“保护费”。“吹牛术”则表现为对汽车性能、电池质量、销售状况等的夸大其词。“口水战”下,恶意抹黑竞争对手成拿手好戏,甚至有汽车企业高管利用自身影响力在网上“拉踩”引战。
今年来,有关乱象更有加剧之势。比如,某国内头部汽车自媒体平台测试方法、评价标准和结果分析不止一次遭到诟病,本应是一把客观公正尺子的测评,沦为绑架车企“投广告”“搞公关”的大棒。又如,一些网络账号刻意煽动对立,制造虚假矛盾,鼓吹零和博弈,尤其是将外资车企和国产车企置于对立面,吸引眼球赚取流量。
讽刺的是,这些乱象的操盘手总爱披着“理中客”的外衣。他们深谙“流量密码”,用似是而非的标题制造冲突,拿片面的数据放大矛盾,打着“为消费者发声”的旗号,实则让公众陷入信息迷雾难以辨别真伪。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技术革命是我们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机遇。围绕新能源汽车的网络歪风,损害消费者权益,损害企业形象,造成恶性竞争,绝无益于产业发展,必须快速刹住。
此番专项整治直击痛点,精准点穴,给所有参与者敲响了警钟:靠踩同行博出位的时代该结束了,用情绪代替事实的套路行不通了,把消费者当韭菜割的生意做不长了。
整治不是终点,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更须建立长效的防护网。如何堵漏洞,提高违法成本;如何疏通渠道,鼓励第三方机构建立透明的评价标准;如何更好地引导企业回归竞争本质等,还须监管不断发力,为失控的汽车行业网络乱象装上更坚固的“刹车片”——我国汽车产业正站在从跟跑到领跑的关键节点,需要的不是“窝里斗”的内耗,而是“一起跑”的合力。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吴诗敏 二审 王雯 三审 詹婉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