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拥有两千多年历史,曾是战国时的一种戈器,相传为蒙括所造。古语云“筝横为乐,立地成兵”,后来几经发展,只保留乐器功能,便是如今我们见到的古筝。
古人留下很多关于古筝的作品:唐代李端的作《听筝》用典“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宋人晏几道又说“哀筝一弄湘江曲, 声声写尽湘波绿”,借歌女幽怨心境示己志。
可见古人与筝联系紧密,千年不衰,现在更是发展为数个流派。
本期音乐沙龙邀请到刘宏伟老师,为大家介绍古筝的相关知识以及不同表演形式所表现出的独特风格魅力,一起在动听的音乐中遨游吧!
活动内容
筝是我国民族乐器中的弹拨乐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就开始盛行,因其历史悠久,故称为古筝或秦筝。古筝的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因而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
古筝在几千年的流传过程中,形成了南北风格迥异的不同流派,积累了大量作品。尤其是近现代,更是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演奏家,他们继承和发展古筝的演奏技巧,丰富了古筝的表现力。为古筝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渔舟唱晚》是娄树华先生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根据古曲《归去来辞》为素材创作的一首古筝曲,曲名取自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诗句。作品形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晚霞斑斓,渔歌四起,渔夫满载丰收的喜悦欢乐情景,也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建国以后,我国著名音乐家黎国荃先生将其改编成一首带引子与尾声的三部曲式的小提琴曲,而后又被改编成高胡、电子音乐等不同的表演形式。本期节目主讲嘉宾将为大家进行详细介绍。
主讲人
刘宏伟
中学音乐特级教师
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常务理事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兼职教授
福田区音协副主席
活动信息
时间:11月15日(周日)15:00
地点:福田区图书馆一楼沙龙区
主办单位
福田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承办单位
福田区图书馆
报名方式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即可报名参加
报名须知
◆疫情控制需要,本次活动报名需实名认证,报名时需如实填写报名人信息,入场时需进行核验。
◆本场活动名额有限,凡成功提交报名信息的读者即报名成功。
◆考虑到活动内容、现场秩序以及家长无法照顾到低龄儿童的情况,本次活动仅限14周岁以上读者参加。
◆由于需要实名核验,每次扫码仅可为一人报名(如希望两人参加活动,请扫码两次分开报名)。
◆观众需全程佩戴口罩、持“健康码”绿码,在入场处测量体温后方可入场。
心动不如快快行动,赶紧来报名吧~
(来源:福田区图书馆)
编辑 姚静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