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20第四届深圳国际摄影大展平行展,由深圳美术馆、深圳市摄影家协会主办,张燕方策展的“静观家园——廖俊鸿摄影艺术展”于11月10日在深圳美术馆开展。此次展览展出了近70幅廖俊鸿的摄影作品,观众可以通过他的照片一起回忆往昔观看今朝。
作者照片
八十年代建设路入口
九十年代初,深圳大剧院广场
东门老街不但历史悠久,早在八十、九十年代罗湖东门最早万商云集,车水马龙的商业旺区,那时深圳指的就是东门一带,只有到过东门才称来过深圳,改革开放初期的人文特色,广府骑楼街景建筑,丰富的人文素材,曾一度成为廖俊鸿拍摄点。如今这些老照片,引发不少老东门人和老深圳的“集体回忆”。记录这些城市景观的来自摄影师廖俊鸿。
廖俊鸿,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广东博罗人,1984年移居深圳。报社摄影记者,美术老师,现为职业摄影师,画家。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深圳摄影协会理事等。他曾获得第23届全国摄影艺术展金质收藏作品,广东省文学艺术界最高奖“鲁迅文学艺术奖”,国际“新闻摄影奖”,国家文化部“群星奖”,广东省摄影家协会成立50周年突出“贡献奖”,还有国际摄影沙龙的金、银、铜奖等等,可谓拿奖不断。
廖俊鸿-夕阳
从深圳的街头巷尾到城市广场,多年来廖俊鸿始终坚持把镜头对准深圳本土的人物与事件,创作了大量反映各类本土题材的作品,并凭此斩获国际、国内众多重要奖项,使得深圳摄影艺术在国内外大放异彩。
“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用影像记录“城市人文”,用影像留存历史,是廖俊鸿涉足摄影的初衷。在他看来,如今,我们所处的飞速发展时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他通过镜头讲述深圳当下的人文、城市图像故事。
廖俊鸿-傍晚时分
虽然钟爱纪实拍摄,但随着数字化影像时代到来,也让廖俊鸿开始将摄影与数字化结合,探索新的表现形式。近年来他也热衷结合自己绘画专长,使用计算机软件后期处理图像。他告诉记者,跟一些画意摄影不同的是,他采用油画的处理方式,用色块的对比及笔刷笔触的痕迹,将抽象与具象相结合,力求给人新鲜感、作画现场感,使自己多面手、多元化地投入到创作中去。这次展出部分油画影像,也是一种探索尝试,更是对摄影的另一种诠释。
复工节奏(2020)
在策展人张燕方看来,廖俊鸿一直将镜头聚焦本土,挖掘本土的城市人文价值,“深圳本土有大量的景观与人文值得去挖掘,而廖俊鸿的作品有强烈的本土型,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他近来将图片经过后期艺术加工的作品,也充分展示出他深厚的美术基础。”
据悉,此次展览将至11月18日。
编辑 董雯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