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经历的深圳数字化发展历程 | 协商聚合力 共绘同心圆

连樟文
09-09 07:48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开启了创新创业人生之路

20世纪90年代初,有一次春节到深圳探亲,我被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蓬勃发展的激情深深吸引,随后便毫不犹豫地辞去了在江西稳定的政府部门工作,来到深圳谋求发展机会,成立了深圳市永兴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兴元科技”),开启了我的创新创业人生之路。

深圳首创网格化社会治理模式

到深圳之后,我先后参与过深圳证券交易系统建设,参加了深圳原《开放日报》《南山报》的创建工作,并任电脑技术中心主任。1996年前后,因报社采编人手不足,我也经常被安排出去采访。在一次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召开的流动人口治安管理的会上,我建议开发一个人口登记管理软件系统,以房管人,把住居住登记这个关,就能掌握这个城市的人口总数并进行有效管理。因为这一建议,我被借调到市安全文明小区领导小组办公室,搞调研、做方案、写报告,开启了全市安全文明小区电脑联网管理系统和出租屋流动人口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推广历程。

那个时候互联网并没有铺开应用,通过不断地摸索和改进,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流动人口出租屋动态管理系统终于瓜熟蒂落。系统运用后,只用鼠标一点,几栋几楼几号住了谁,所有信息全都显示出来了。这套全国首创的管理系统为城市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提供了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事件等基础数据,为各单位落实精细化管理提供了线上线下的服务支撑,大大提高了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套系统还通过数据比对,协助抓获了290多个逃犯,我也因此拿了当年的深圳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12年,面对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沉重压力,深圳创造性地提出“织网工程”,以出租屋网格化管理体系为基础,建立“一库一队伍两网两系统”。我所在的永兴元科技作为深圳市“织网工程”的主要技术承担单位,为有效提升深圳市服务效能和城市管理精细化程度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信息惠民智慧政务发展迅猛

2013年11月,我担任电子政务云计算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依托国家工程实验室,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的支持下,我结合永兴元科技在信息化领域几十年的探索和积累,广泛参与了国家层面关于智慧城市、信息惠民、“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政务数字化转型等领域的顶层设计。

例如在提高消防救援快速反应能力方面,2015年我们联合宝安区委、区政府及区消防救援大队探索出了一套新模式,通过“互联网+”及大数据思维的应用,支撑实现“一分钟出警、三分钟到达、五分钟灭火”(统称135模式)的救援目标,大大减少事故中人员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此外,在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我们助力搭建涉及南山区公安、国土规划、社保、市场监督、卫健等多部门的共30余项数据的系统比对平台,实现了新生入学申请、服务比对、自动审核等全过程无纸化办理,避免了家长扎堆到相关部门办理证件的麻烦。此外,我们还积极助力实现道路交通事故快处快赔、探索智慧社区(小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模式等。

在智慧政务方面,我们支撑了国家部委层面及深圳、江西、湖南、云南等地方政府层面的一体化协同办公平台的建设实施及运营服务,提升了政府内部数字化运行效能。为加快推动一体化协同办公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联合永兴元科技推出了党政机关公文领域专用大语言模型,自主研发了AI Studio、AI原子能力服务平台等基础AI服务能力,通过与协同办公平台深度融合,为党政机关及企事业人员提供了全流程智能办文、阅文以及办公助手等服务。永兴元科技的“AI+公文”智慧应用项目,在中国信息协会发布的《2024数字政府创新成果与实践案例》中荣获数字政府方案案例创新奖。

我在经营企业发展、研发新产品的同时,还担任多个社会组织的职务,以不同身份在各个岗位为推动数字化行业发展发挥着自己的专业和热情。因为表现突出,我还被评为国家科技领域领军人才、深圳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

展望未来,身为深圳市政协委员,我将矢志不渝致力于成为一位兼具专业温度感与社会责任感的委员,为推动社会进步继续贡献力量。

(作者系市政协委员、电子政务云计算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深圳市永兴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连樟文)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秦天 二审 李璐 三审 詹婉容

(作者:连樟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