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潮起珠江,警徽耀鹏城。伴随着深圳经济特区的飞速发展,深圳公安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坚强领导下,埋头苦干、接续奋斗、砥砺前行,走过了极不寻常的光辉岁月,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深圳的重大历史使命,牢牢把握捍卫政治安全、维护社会安定、保障人民安宁的新时代职责定位,坚持主动警务、预防警务,以“当先锋、作示范”的标准要求,大力推进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全面提升超大型一线城市社会治安掌控力和驾驭力,全市刑事治安警情连续多年同比下降,在全省群众安全感和对公安工作满意度第三方测评中,取得了2021至2024年度连续四年全省“双第一”的历史最好成绩,以实际行动和成效为深圳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勇当尖兵保驾护航、贡献力量。
坚持主动警务、预防警务,全面打造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平安深圳
平安是最重要的民生。深圳公安始终牢记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使命,积极回应群众对平安品质的新要求新期待,统筹推进打防管控建一体发力,推动平安深圳建设全面提质增效,助推深圳获评首批“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一是推动社会治安环境全方位净化。坚持以打开路、以打促治,常态高压严打盗抢骗、黄赌毒、涉黑涉恶等民生类违法犯罪,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总体成效排名全国第一,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工作群众满意度连续四年全省第一,深圳获评“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强力开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专项攻坚行动,连续三年实现立案数、损失数下降和破案数、抓获人数上升“两降两升”目标,涉诈案件体量较高峰期下降近五成,紧急止付APP、反诈“金钟罩”防护系统等机制做法成为全国“反诈名片”。
二是推动社会治安防控系统性升级。系统推出步巡“显性震慑”、车巡“动态处警”、摩巡“应急快反”、无人机巡逻“立体守护”、视频巡“感知预警”等巡防新模式,日均投入1.5万余名警力开展重点部位、重点时段巡逻防控,日均出动5000余名警力开展中小幼校园“高峰勤务”值守,全面推广“平安、温情、智慧”医院建设,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大力推进硬质隔离防护等基础建设,社会治安防护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
三是推动安全监管水平整体性提升。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专项行动,严密危爆物品、道路交通、大型活动等全流程全环节全周期监管措施,圆满完成行业展会、体育赛事、文艺演出等各类大型活动安保任务,2024年全省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按照由多到少排名,深圳在全省21个地市中排名第20位,在每公里机动车密度全国第一的情况下,交通事故亡人数连续20年下降,交通安全系数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四是推动警民关系建设持续性深化。每月开展常态化警营开放日活动,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互动欢乐的开放形式,持续提升市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认知和信任;全面推进深圳少年警营建设,助力青少年安全成长,筑牢社会治安防控根基,构建起“警民携手、共建共治”的市域社会治理新格局。
坚持聚焦中心、服务大局,助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公安机关是高质量发展的护航者,也是参与者。深圳公安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主动融入“双区”建设大局,近年来连续出台完善服务高质量发展28项措施,系统打造严打涉企犯罪、规范涉企执法、优化政务服务等一系列新机制新举措,助力深圳连续四年获评全国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城市。
一是全力营造更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依法严厉打击欺行霸市、网络“黑嘴”、制售伪劣商品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畅通涉企案件接报案渠道,对各类涉企案件“有警必接、有案必受、快侦快破”,最大力度保护企业合法权益,让企业更加放心投资、安心经营、专心发展。
二是全力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聚焦“法治城市示范”战略定位,大力推进法治公安建设,充分发挥“民意速办”“局长信箱”等前端感知作用,全面整治涉企执法突出问题,全流程规范异地执法、外协办案,建成启用12个“一站式办案、智能化管理、全流程监督”的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推动执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执法质量考评连续四年获评全省优秀等次。
三是全力营造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全面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建成启用全国首台“智慧警务舱”,创新推出外籍人才移民融入服务和商务签注“全市通办”、重点企业“免核办”等便利举措,全国首创的“外国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外国人就业居留事务服务中心”获评深圳“两建”十大先行示范工作,实现291个事项100%上线、207项“零跑动”、146项“无证办”、199项“跨省办”、152项“一窗通办”,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可办”向“快办、易办”转变。
坚持改革驱动、科技赋能,全面塑造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从经济特区建立之初的锐意探索,到新时代征程上的砥砺奋进,深圳公安始终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坚持用创新理念和改革办法破难题、开新局,坚定不移走改革强警、科技兴警之路,全面撬动公安工作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一是警务机制改革取得示范性成果。全面深化“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改革,系统打造情报赋能、秒级响应、合成作战的情指中心,带动警务运作整体效能显著增强,2024年全国情指座谈会在我市召开,现场推广我市相关经验做法,市公安局情指中心先后获评“平安中国建设先进集体”“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集体”。同时,依托情报指挥中心,在全国率先打造失联人员查找中心,失联人员找回率高达99%,相关工作经验被央视、人民日报等国家级媒体广泛宣传报道。
二是科技赋能实战催生新质战斗力。坚持向科技要警力、要战斗力,深入实施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项目建设“20+10”工程,创新打造“人工+智能”的视频巡逻新模式,在全国率先实现开放场景下对瞬时大人流、道路交通拥堵等异常场景智能识别,主动预警处置路面各类异常情况,推动被动接警处警向主动预警预防转变、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创新推出“一键报警”便民服务得到社会广泛认可,获评全市百件民生实事案例第一名和2024年“十大法治事件”。创新推动警用无人机在治安防控、交通管理、应急救援等多领域落地应用,交通事故快勘快撤无人机警务应用模式在全国推广。
三是基层基础工作开创数智化新模式。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企业微信为载体,以联系服务群众为核心,以化解矛盾风险为重点,全面推广“便民企业微信”社区警务工作法,日均处理警民交互消息约21万条、主动服务群众869万人次,带动今年全市110咨询求助警情、刑事治安警情同比分别下降26.1%、13.3%,推动服务群众由“统一供给”向“精准定制”、矛盾纠纷由“事后处理”向“事前预防”、风险要素由“被动盯防”向“主动管控”加速转型。
奋楫扬帆正当时,砥砺前行谱新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圳公安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部署,紧紧围绕“走在最前列,争创第一流”的目标定位,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开启公安工作现代化深圳篇章,努力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全力为深圳加快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保驾护航、贡献力量。
编辑 秦天 审读 吴诗敏 二审 李璐 三审 甘霖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秋日“特”宠粉,读特请你看水木年华演唱会! 秋天的浪漫,总需要一点仪式感。是遍野的粉黛草、是逐渐褪去的暑气、更是读特为你准备的专属宠粉惊喜!秋日“特”宠粉福利今天正式上线,不用蹲点抢票,读特请你看水木年华! 活动时间:即日起——9月2日 活动奖品: 一等奖 水木年华演唱会门票2张【时间:9月6日(周六);地点:深圳市体育中心体育馆】(共8张,活动期间每天掉落2个中奖名额) 二等奖 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 三等奖 读特积分50 活动规则: 1、每个账号每天免费抽3次 2、免费机会用完后,消耗10积分获得一次抽奖机会,每天最多用积分换5次机会 3、仅限深圳市内用户参与 4、中奖后及时请点击【我的中奖】,选择待领取的奖品,填写领奖信息。读特将根据填写的手机号码下发中奖短信。 5、根据主办方要求,演唱会门票需实名认证,活动结束后工作人员将通过短信形式收集您的姓名、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信息收集于9月3日18:00截止,逾期不候,请留意手机短信。 6、请准确填写个人信息和收货地址,因您个人填写失误导致奖品未能准确派发到您手中的,将不予重发。 活动链接:https://m.dutenews.com/app/lottery/lottype?type=1&id=246
00:52
#读特小记者##暑假遛娃攻略#【文明实践我行动“厚德星沙益路同行”长沙县百名宝贝练摊献爱心】(特约记者刘露 通讯员姜莎 视频制作罗璇)8月29日,由长沙县爱的摆渡人义工发展中心联合通程商业广场星沙店联合发起的:文明实践我行动“厚德星沙 益路同行”长沙县宝贝练摊活动在通程商业广场星沙店温暖上演。来自长沙县的百余名中小学生化身“小掌柜”,拿出自己精心准备的“商品”,通过现场摆摊售卖来帮扶县域内因交通事故致困家庭学生。“本季宝贝练摊爱心款将全部用于慰问长沙县一户因遭遇交通事故而陷入困境的家庭。交通事故给家庭带来的往往是突如其来的经济与精神双重打击,尤其是对正在求学的孩子影响深远。我们的活动精准聚焦这一社会痛点,旨在通过社会各界的微小努力,为他们送去一丝温暖和前进的希望。”活动负责人罗辉女士表示。
00:45
换个角度看深圳(香港马草垄视角) 香园围口岸坐59S(9.9)到上水,上水坐51K(9.5)或51B到马草垄警岗路口下,香港小巴不报站的,要提前和司机说,马草垄回程在下车的地方等车即可,莲塘口岸到马草垄大概一小时。
02:09
个人-短视频-回顾罗湖来时路,如何从穷小子逆袭成高富帅😎#45载圳青春#
00:31
54.#报家生活秀#欢迎收听深圳人的一天!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