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凤凰山脚下的凤凰台湾街上,有一家特殊的公共图书馆——凤凰(深圳台协)阅读中心,这里原是深圳台商协会福永、福海联谊会的办公场所。去年,联谊会会长苏家裕倡议将场所用于公益服务,如今这里成为周边居民休闲阅读的好选择。
苏家裕来自台湾新北市,扎根深圳宝安的16年里,他热心公益,积极推动两岸青年交流。今年,苏家裕荣获了“宝安青年五四奖章”。他说:“深圳宝安,成就了今天的我,感恩深圳,助我梦想花开。”
苏家裕
●在深圳赚到人生第一桶金
2004年,23岁的苏家裕从香港机场坐船到福永码头,第一次踏上深圳。当时他在台湾一家电子公司上班,准备到东莞出差,刚好新北市的邻居友人在宝安设厂便顺路看看。
“当时可以说是穷乡僻壤。”苏家裕说,那时候的107国道还是泥土路,没有宝安大道,也几乎没有高楼大厦,不过在友人的说服下,他还是选择到宝安工厂帮忙。
“前三个月很快乐,但一年后就很难熬,很茫然。”苏家裕用了“孤寂”描述当时的心情,加上从事的工作与他的专业错位,于是他在2005年回到台湾。令苏家裕没想到的是,原先工作的电子公司联系上他并称准备到深圳投资设厂,生性要强的他选择重返深圳。
在深圳耕耘一年多后,苏家裕决定单干。从元件营销、物流等基础工作做起,他住过农民房、吃过盒饭,没日没夜忙碌打拼,跟每个追寻梦想的年轻人一样。
“我是在逆境中成长,2007年创业后就碰到2008年的金融风暴。”苏家裕笑着说。不过,在风暴中他却“误打误撞”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早期台资企业在深圳设厂,产品多是外销,不做内需市场,而他选择切入内需市场做电子零组件贸易。当时在深台资厂多数受外部环境影响,而苏家裕的企业搭上“家电下乡”的风口,反而显现出竞争力和优势。
●深圳青年创业者不断涌现充满希望
“未来最大市场还在大陆。”在内需市场赚到第一桶金的苏家裕,对大陆的发展依旧充满信心。他说,早年台商到大陆投资设厂是看中生产劳动力成本低,但如今市场环境已经发生变化,自动化、智能化应用逐渐普及,“如果没有寻求转型,只是一味考虑往低成本的地区转移,未来是没有竞争力的。”
在深圳从事电子行业多年,苏家裕也见证了从“山寨”到自主创新的发展历程。他举例说,十年前大家都在用山寨手机,现在都用自主品牌。在苏家裕眼里,深圳充满希望,“因为这里的青年创业者在不断涌现,不断‘发芽成长’。”
作为深圳台商协会福永、福海联谊会会长,苏家裕也积极推动两岸青年交流。他认为,两岸青年在文化观念上存在一定差异,需要搭建平台让彼此面对面交流,台湾青年到大陆需更接地气融入本地生活。
苏家裕举例说,去年,他在接待到深圳实习的台湾大学生时,首先就让他们办理银行开户和手机号,“大陆这边有手机支付就能走遍天下,在台湾如果身上没有现金出不了门。我不会教他们怎么在大陆生活,而是让他们自己去体验。”
●“深圳,梦想开始的地方”
“接地气”,是苏家裕对有志于到大陆发展的台湾年轻人的建议,也是他在深圳工作、生活、发展的信条。
2018年,苏家裕牵头福永、福海联谊会成立“U益双福”义工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在全市首个儿童友好型街道福海街道,他们组织两岸的小朋友一起表演交流,他们还发动会员企业参与公益献血。去年,在苏家裕倡议下,联谊会与宝安区图书馆、福海街道党建服务中心共建了凤凰(深圳台协)阅读中心。
“以前这是我们联谊会的办公场所,两年前我接任会长时,上任会长特别嘱托要薪火相传。”苏家裕说,场所平时经常空着,深思熟虑后,联谊会决定将场所用于公益,打造阅读中心,并融入一些台湾元素,让深圳市民感受台湾地区的文化。
今年4月28日,宝安区举行第二届“宝安青年五四奖章”颁奖仪式,苏家裕是其中一位获奖者。当时他人在台湾,于是专门录了一段视频。
“深圳,梦想开始的地方。”他在视频里说,扎根宝安16年,风雨创业路,成长在宝安,宝安让他享受到了市民“同等待遇”,“我也深深地热爱着宝安这片热土——我的第二故乡。”
编辑 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