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典雅的壁画承载着遥远古国的历史。由太舍千佛洞美术馆策划的“千年绮华——从敦煌到高昌宝石壁画沉浸式展览”正在深圳京基一百商场四楼L407展出。3大主题、9个展厅共展出数十幅再现人间的复原宝石壁画、艺术微喷复制画、长达23米的甬道、多媒体艺术装置,以及珍贵的视频、绘画、手稿等文献资料、文物藏品等,带领观众穿越千年,追溯艺术之光。
丝绸之路是人类历史上最神秘和重要的一条通道,它在数千年的时间里串联着数十个古代世界最强大的帝国和朝代。而从敦煌至吐鲁番(高昌)一线作为丝路上的代表城市,其神秘和璀璨的文化,更是让全世界为之倾倒。
在丝绸之路上,被誉为壁画艺术巅峰之作的高昌壁画遭遇了百年劫难,来自杭州的太舍千佛洞美术馆团队从无到有,历经九年艰辛,开启了一项中华文艺复兴工程——“千佛洞计划”,建立起一个由研究学者、科学家、赞助人、画师组成的多学科互联的体系,将这批精美绝伦的高昌壁画全真复原,使得古代盛唐的千年历史与美学在壁画中得以重现人间。
“千年绮华——从敦煌到高昌宝石壁画沉浸式展览”深圳站是继杭州站、南京站、上海站之后的第四站。本次展览重现的新疆吐鲁番柏孜克里克石窟高昌王家寺院甬道是最完整的,四大美学宝藏系列展厅及装置作品:珠光宝气、北魏纹饰、宝相弥生、太虚幻境为观众带来震撼的视觉互动体验。
高昌王家寺院甬道
三大板块讲述高昌壁画的前世今生
精彩的九色鹿壁画、雍容华贵的宝相花、庄严的佛教壁画……走进展厅,观众仿佛进入了一个艺术的场域。记者了解到,此次展览由三大板块组成。第一部分讲述 “九年工程:千佛洞计划”,在这个部分,观众可以了解太舍千佛洞美术馆团队从2011年启动项目以来为复原高昌壁画所做的研发工作,包括历史文献资料整理、壁画颜料研究、宝石壁画复原等。
第二部分“百年浩劫:高昌壁画”整体基调比较悲情。文字、照片等多种方式向观众揭示新疆吐鲁番柏孜克里克石窟的壁画颠沛流离的历史,以及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以壁画实物展出的高昌王家寺院甬道,是展览最重要的体验区域。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展区等比例实物还原了在一百多年前被外国侵略者盗挖并引起世界轰动的高昌王家寺院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第9号窟甬道的盛况。它们被认为是丝绸之路壁画的匠心之作,详实地记录了盛唐的大气和繁荣,是各民族文化融合有力的实证。除了其珍贵的艺术价值,这一段19世纪末轰动全球的尘封往事,更能激发起大家的爱国主义情怀。
第三部分 “千年绮华:从北魏敦煌到盛唐高昌”则集合了一千多年以来从丝绸之路上的壁画中觅得的美学宝藏,包括北魏纹饰、宝相弥生等图像以影像装置的形式带给观众穿越时空的体验,展览在供养人画像的展厅中结束。
太舍合伙人余亦舟表示,希望展览能够将这“千年绮华”带给更多观众,让那一段昙花一现的百年历史再次被提起,而太舍千佛洞美术馆团队用9年的时间完成的“千佛洞计划”的复原宝石壁画能够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加入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队伍,成为“千佛洞计划”的供养人。
《九色鹿》
多媒介展现丝路千年文明
不同的文明曾在丝路上交汇。本次展览展出了纵跨各个时间纬度横跨西域的众多壁画,从古至今从来没有像这次一样贯穿东西——从中原到西域,纵横千年——从魏晋至宋元,同时展现如此多元丰富的壁画,让观众充分领路丝路多元艺术风格。
通过本次展览,人们不仅能了解到宝石壁画颜料和传统绘制技法;聆听丝绸之路壁画人文历史故事;还将通过大型多媒体装置,以壁画画面和提取纹饰为元素,制作成声光电沉浸式互动体验,给观者带来强烈的视觉震撼。可以说,这是一个将古代文明、现代科技以及当代艺术相结合的高端展览,展现丝绸之路千年文明的独特魅力。
记者在现场看到,本次展览也展出首任敦煌研究院院长,敦煌学奠基人常书鸿先生和夫人李承仙先生关于新疆西域石窟的未出版珍贵资料。他们的事迹激励着太舍的年轻人,为了修复传统文化瑰宝而潜心钻研,不惜血本,一起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为挽救、修复、保护和研究丝路珍贵壁画做出贡献。
《高昌故国宝相花青金石丝绸画》
修复壁画造价昂贵 工序繁琐
19世纪末20世纪初,高昌壁画历经俄国、德国、日本等列强瓜分,文物在一次次战乱中流散损坏,最终保留下来的分散在了世界各地的博物馆。由于这批文物十分珍贵且不易保存,大多数被封存在了库房内,只有少部分陈列展出。事实上,本次展出的艺术珍品中,有超过60%的壁画已经消失在战火和天灾之中。
因历史上国外探险者毁坏性的掠夺,精美的壁画支离破碎。团队通过海量的涉及多种语言的文献整理后,对已经被切割并流离在世界各地的壁画图像进行数字还原,最后在众多画师、艺术家的努力之下,西域色彩得以穿越时空,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
太舍的年轻人将分散在全世界的图像中的高昌壁画的照片、文献资料汇总,找出彼此的关系,像拼拼图一样的把碎片拼接,变成一幅完整的画。团队从研究敦煌壁画入手,结合各国博物馆、研究机构、文献库、探险队在考察时留下的记录等一手资料,开始了艰辛的求索。这些文献资料包括 了珍贵的手稿、绝版书,还有数千万字用英文、日文、德文、法文和俄文书写的材料,不仅翻译有困难,一百多年前的各国语言跟今天使用的语言有差异,乃至追究到拉丁语词根、梵语等复杂的语言学问题也还不能完成解读,甚至需要对比中国古代佛经等文献。
修复壁画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为了能够复原这批消失了的千年艺术瑰宝,太舍团队不仅组建了研究团队对壁画图像和历史脉络进行梳理,还成立了画院,研究团 队和壁画专业的艺术家基于日本和欧美博物馆对壁画残片的化学检测,通过大量的实验、学习和科学测定,多年来累计了无数的样本和数据,并制定了壁画制作 的基本工序以及各种矿物颜料的使用技巧。
《平棋顶》北魏 敦煌壁画
这其中也有很多艰辛与不易。就拿宝石矿物颜料来说。太舍合伙人余亦舟告诉记者,为了真实还原古代的壁画,他们特地重金购买了宝石矿物颜料。“我们画院的画师已经在壁画复原和实验上走过了好多年了,他们每天8小时以上的时间,一直不停地在使用各种各样的矿物颜料,积累了无数的样本和数据。根据科学测定的范围限定,又通过反复试验,我们大致可以判定一个较为精确的范围来进行下一步测试。”
石青与石绿是壁画最常见的颜色,真正的纯天然的石青与石绿更是造价不菲。余亦舟说,
这些名贵的颜料中,最折腾人的还是青金石。6000多年过去了,优质青金石的产地依然还在阿富汗。我们头一回意识到国际局势真切地与自己息息相关:阿富汗的矿区和运送通路局势不稳定,前期收到的矿石仅能备制出灰蓝色,到很后来才从进口珠宝商手中拿到了一批顶级的青金石原料,
据悉,此次展览将展至2021年2月15日。展览期间,主办方将针对不同类型的观众提供多元化的参观服务,向公益组织提供免费接待服务,针对学习艺术的青少年开展研学营,还有为低幼儿童专门设计的亲子导览服务,推动大众进一步了解丝路艺术的发展。
编辑 陈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