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谁不喜欢清清绿水,我们生活、工作都在茅洲河附近,真心希望这条河越变越清澈!”前来茅洲河游玩的市民们这样表达自己的心声。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专家组及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一行对深圳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进行专项督导。在光明水质净化厂茅洲河水质净化厂补水工程出口,经过整治的茅洲河已经变得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总工程师唐建国评价说:一个污水处理厂出水救活一条河,茅洲河从黑臭河道经截污、补水治理成为一条生态河道。专家组也对整治效果赞不绝口,并与现场市民一起拿起手机记录这一美好时刻。
住建部专家组实地走访光明水质净化厂补水工程。
据了解,此次为督促深圳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工作加快推进,住建部督导工作分为工作汇报和现场查看项目两部分,督导组先后对全市包括试点区域内鹅颈水综合整治工程、华星光电人工湿地、新区群体中心等12个示范项目在内的15个项目进行了现场查验。项目类型涉及城市开发建设中的常见类型,包括市政道路(3个)、公共建筑(3个)、污水支管网建设(1个)、河道水系(4个)、公园绿地(3个)和旧改项目(1个)等,涵盖海绵城市建设的“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技术体系。
在华裕路海绵型市政道路工程,专家组细致地查看了机非绿化带雨水进水口,对项目的规划设计、技术措施等方面给予肯定,并详细询问了生物滞留设施的土壤配比和植被选用,同时对项目景观绿化提出了改造建议。专家指出,华裕路的建设对原公园路内涝点的治理起到了关键作用,采用海绵设施滞蓄雨水,体现了海绵城市的灰绿结合的原则。
在光明新区群体中心,专家组查看了透水广场、绿色屋顶和雨水收集回用设施。对收集回用设施的日常管理,专家组非常关心,就回用设施的水质、水量使用情况详细询问了物业管理单位,并查看了相关日常记录单。专家指出,海绵设施的良好功能需要精心的运营和维护,各管养单位应做好海绵设施的日常管养工作。
为统筹流域治水思路,针对鹅颈水流域范围的部分旧村,开展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工程,通过改造建筑立管,将雨水和污水进行分离,新建的污水系统接入光明水质净化厂进行处理。专家组对此给予肯定,认为通过正本清源提高了水质净化厂的进水浓度,减少了城中村的面源污染。
香蜜公园的设计建设融入海绵城市理念。
为体现深圳积极在全市域范围内推广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此次专家组也现场查看了国家试点区域外的万科云城、香蜜公园等5个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其中,新鲜出炉的香蜜公园已成为深圳海绵城市公园建设的典范之一,全方位地体现了绿色发展理念:通过微地形塑造,不着痕迹地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深深融入其中;通过旱溪、雨水花园以及集景观和功能为一体的人工湿地,让深处公园的市民感到舒适和惬意;通过花香湖和香蜜湖两个海绵型天然湖体以及湖中的鱼儿、绿油油的水草,为公园增添了不少活力与气息。
深圳海绵城市建设成效以市民满意度作为衡量标准,让市民在城市中享受青山绿水,充分感受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河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成效,从而实现生态、生活、生产相融合。通过听取汇报和实地走访,住建部专家组对深圳全面推广海绵城市建设的成效给予肯定,认为深圳将海绵城市建设与治水提质、河长制、防洪排涝能力提升等工作紧密结合的整体工作思路值得借鉴推广,将海绵城市建设纳入市政府绩效考核的工作方法成效显著,下一步应牢记“治水与治城”相融合的系统思维,发挥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及经济特区优势,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可推广、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
见习编辑 李林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