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为期两天的全国集团化办学研讨会在我市南山区开幕。作为首次全国性集团化办学研讨会,来自全国21个省市的教育决策者和管理者汇聚一堂,更有其他省市代表选择网络参会。与会全国学校代表共同发表集团化办学全国研讨会《南山倡议》。
汇集全国教育大咖聚焦“集团化办学”
此次研讨会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南山区人民政府主办,南山区教育局承办,围绕“探索集团化办学,落实体制机制改革精神”主题展开。
据悉,此次研讨会历时两天,分为研讨、参访等模块。14日上午,来自深圳南山、北京房山、上海闵行、杭州下城、成都青羊、沈阳沈河的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以及中国教科院副院长曾天山分别发表主旨演讲;14日下午,全国教育专家和实验区代表、优秀校长一起围绕集团化的办学模式、边际效应、与新优质学校建设、内部治理结构与现代制度建立等主题展开集体研讨。15日,与会代表将赴蛇口育才教育集团、南山外国语教育集团、深圳人才公园实地考察。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曾天山表示,党的十九大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出要打造教育强国。南山作为广东省第一教育强区,教育发展非常有特点,真抓实干、敢于创新。希望这次专题研讨会,能多角度、深入地对各地集团化办学经验和问题进行检验、答疑,并最终将各地多年的积累和探索出来的先进做法与实践结合,顺应教育体制机制的改革精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叶文梓也提出,集团化办学,是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以及扩大优质教育供给非常重要的实践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此次研讨会对深圳集团化办学是一场及时雨,对于全国集团化办学也是非常重要的思想碰撞。
集团化办学南山经验成全国“新样板”
南山区副区长练聪提出,教育过去是南山的金字招牌,未来更是南山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为了解决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均衡问题,南山14年前就开始了集团化办学的探索,发挥教育集团的辐射带动作用,加速扩充优质资源,提高全区学校的整体办学质量,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据了解,截至目前,南山区已成立5个基础教育集团、1个职业教育集团,有38所学校实行集团化、联盟式办学,基础教育集团学生达5.3万人,占全区基础教育公办学校的40%、学生总人数的55%。
南山区政协副主席、教育局局长刘根平发表主旨演讲。
南山区政协副主席、教育局局长刘根平表示,在南山教育的发展进程中,集团化办学在推进教育现代化、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满足市民对优质教育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南山区集团化办学始终紧扣“公平而有质量”这一核心,坚持公办导向,采用加入型、内生型、联盟型、委托管理型等多元模式灵活发展,构建具有本土特点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形成了五大“南山经验”。为有效破解集团化办学过程中面临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优质资源扩大等问题,南山区制定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1+1+N+5”系列配套文件,形成了指导性、操作性极强的“南山方案”,精准破解实际问题,保障集团化办学纵深推进。
教育均衡优质成集团化办学终极目标
研讨中,来自全国的教育专家,对集团化办学经验以及发展趋势各抒己见,碰撞出许多思想火花。
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局局长徐启贵提出,教育梦就是要解决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现状,而集团化办学就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方法之一。北京市房山区教委副主任武玉章认为,要以“学区制、联盟式、共同体、集团化”的模式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整合区域教育资源,聚集成三个优质教育高地,加快推进教育开放,在互动中实现集团化办学双向共赢。
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副局长李啸瑜发表主旨演讲
杭州下城区教育局副局长郑宏尖提出,集团化办学一要政府主导,强势推进;二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三要共建共享,全域发展。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副局长李啸瑜也表示,集团化办学的意义在于让每个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但她也指出,集团化办学仍存在教师流动、财务制度、家校联动等瓶颈,并建议创新集团化办学的评估和激励机制、研究与指导机制,以及合作和交流机制。
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副局长徐江涌则对“集团化办学热”破了瓢“冷水”,他指出要不忘优质均衡发展的初心,不跟风,不被政绩绑架,建立名校集团可持续发展机制;同时解决好利益冲突问题、文化冲突问题、社会认可问题、均衡与优质的关系问题,以及非集团学校的边缘化等问题。
曾天山表示,要想提升集团化办学效益,一是要完善集团化办学模式,做好内部资源的输入输出并重。二是政府应转变教育管理职能,做好管办分离营造有利环境。三是要促进集团内部文化认同,提高师生对集团的认可度。
在研讨会首日,经过全体与会代表的一致通过,最终,形成研讨会《南山倡议》。《倡议》提出,将集团化办学作为现阶段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和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推进集团化办学要坚持先行先试、因地制宜、稳步推进、“质”“量”并举、适度规模、构建现代教育治理体系、重视评估激励,并坚持科研引领、协同创新。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部中西部教育检测办公室主任刘芳宣读倡议书。
编辑 刘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