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共享单车逐渐出现在各大城市的街头巷尾,成为了市民短途出行的首选,“扫一扫就能骑”的绿色便捷出行方式也广受追捧,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成为了城市的风景线。然而,近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等城市的摩拜单车车座被套上了印有上海会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宣传广告的车座套,覆盖量高达20万辆。
12月14日,摩拜单车向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起诉上海会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要求被告立即停止在摩拜单车上擅自安装和发布车座套小广告的侵权行为,对原告因其侵权行为遭受损失进行赔偿,并公开发布声明以消除不良影响。
其实,摩拜并不是唯一一家遭受小广告困扰的共享单车企业,其他品牌的共享单车车身也被小广告占领,共享单车被迫成为了一些不良商家的“移动广告车”。这些小广告像“牛皮癣”一样无处不在,有的套在车座上,有的被放置在车框内,有的贴在车身上,甚至还有一些小广告伪装成开锁二维码,很容易造成用户误扫。
这些小广告不但影响了用户体验,更损害了市容市貌,也给共享单车企业的清洁维护工作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其中部分小广告还涉嫌掺杂虚假信息,给公众利益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我国《户外广告登记管理规定》明确,利用交通工具绘制、张贴、悬挂的广告属于户外广告,户外广告发布单位在履行相关审查义务后,还需向交通工具使用单位所在地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提出申请。显然,共享单车上张贴的小广告并未得到共享单车企业的授权,更没有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提出申请,属于违法张贴,涉嫌不正当竞争,妨碍了共享单车企业的正常运营。
摩拜此次拿起法律武器,对小广告公司“宣战”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面对侵权小广告的“正确撕下方式”,可为其他受到小广告侵扰的共享单车企业提供借鉴。当然,想要完全清除共享单车上的“牛皮癣”,还需相关部门加大治理力度,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对小广告背后的企业、对张贴小广告的人员予以处罚,让违法者付出相应代价。只有共享单车企业和城市管理者合力出击,才能“治”好共享单车身上的“牛皮癣”,还共享单车一个干净的车身,让城市绿色出行的风景线更加清新亮丽。
见习编辑 李林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