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帕哈太克里乡,水稻种植历史悠久,但受盐碱地限制和传统农业种植模式的影响,水稻产量一直不高。近年来,在深圳援疆大力帮扶下,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的海水稻,不仅在喀什市帕哈太克里乡的盐碱地里落户安家、生根发芽,还实现了大面积推广种植。2021年试种的14个耐盐碱的海水稻新品种,筛选出了4个适合喀什地区推广的优良品种,平均亩产达450公斤。基地所产“帕乡水鸟”海水稻米更是走上深圳市民餐桌,广销全国各地。(编辑:孙迪)

产业援疆 注重“造血”提升喀什内生动力

2022-09-07 16:44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欣 吴亚男/文 潘康 孙迪/视频
帕哈太克里乡,水稻种植历史悠久,但受盐碱地限制和传统农业种植模式的影响,水稻产量一直不高。近年来,在深圳援疆大力帮扶下,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的海水稻,不仅在喀什市帕哈太克里乡的盐碱地里落户安家、生根发芽,还实现了大面积推广种植。2021年试种的14个耐盐碱的海水稻新品种,筛选出了4个适合喀什地区推广的优良品种,平均亩产达450公斤。基地所产“帕乡水鸟”海水稻米更是走上深圳市民餐桌,广销全国各地。(编辑:孙迪)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