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电商平台上
一块服装吊牌正经历
一场意想不到的“变形记”
近年来
有部分消费者在购买服饰后
藏着吊牌穿几天
再以“7天无理由退货”为由退回
变相“薅羊毛”



为防止这种“蹭穿”行为
许多商家将服装吊牌越做越大
甚至用“商品”做吊牌
由此引发的讨论持续升温
据“潮新闻”报道,近日,江苏一位刚开男装网店的王先生,凭着一个奇思妙想意外走红:把鼠标垫、男士内裤、烟灰缸等实用物件做成服装吊牌。

图源:潮新闻
王店主的创意,源于近期的一个热门话题。
“有女装商家反馈,有的顾客会把衣服穿7天,吊牌不拆再无理由退货,商家就把吊牌越做越大,评论区有人说,男装也要有这么大的吊牌,就给了我灵感。”王先生表示,一开始只做了40块鼠标垫,很快就发完了,目前没有人退货。
据悉,截至目前,王先生已制作了内裤、袜子、鼠标垫、烟灰缸4种吊牌,“顾客下单时备注即可,只能选一样。”所有吊牌的成本都控制在10元以内。
此事引发广泛热议
有网友认为
这种“买一送一”的方式很值
且能有效防止“蹭穿”



也有网友
质疑赠送的“吊牌”成本
已经计入商品价格
是一种“捆绑销售”


还有网友脑洞大开
给商家制作吊牌
提供“新思路”......



王店主的创意背后
反映了商家
与“蹭穿族”的持久博弈
据此前报道
为应对变相“薅羊毛”行为
商家们从设计超大型吊牌
到为服装配备密码锁
各种“奇招”层出不穷


这些吊牌材质较硬
密密麻麻写满了警告语
据悉,它们的材料普遍是硬纸壳、硬塑料,厚度跟身份证差不多,就算侥幸能被藏到衣服里,穿的时候也会把人硌得生疼。
然而,社交平台上,一些“蹭穿”者们又开始针对这些巨型吊牌,研究出可以完美拆卸、完美装回的攻略。

吊牌生产商们也紧急跟着改进,比如丝带式吊牌、一次性锁扣甚至还有密码锁等。
巨型吊牌的火爆
还衍生出了产业链
一位来自四川的吊牌生产商透露,她最早接触这门生意,是两年前,一位商户找她定制巨型吊牌。

问及原因,就是经常遭遇“蹭穿”后的恶意退货。而换上巨型吊牌后,确实退货率有所下降。慢慢地,这成了女装商户间争相传递的“好消息”。大家都苦恶意退货久矣,今年“双十一”前三个月,找这位生产商咨询的商家就有上千个,巨型吊牌的订单量高达七八十万套。
大吊牌不等于“不退令”
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指出,恶意退货不该被纵容,诚实消费者也不该为少数人买单——
之所以出现“巨型吊牌防退货”,一方面或因部分消费者滥用7天无理由退货规则,穿上完成旅游拍照、网红拍摄、集体活动后即退,致使商家作出如此之举。
另一方面则反映出商家在平衡自身利益与保障消费者权益方面的局限性,未通过提升产品质量、优化尺寸数据、完善虚拟试穿技术等可持续方式平衡自身利益与消费者权益,而是采用“一刀切”的物理设障法。
长此以往,不仅会加剧买卖双方的对立情绪,而且不利于线上服装零售行业的健康发展。
吊牌博弈,购物平台不能坐视不管
大象新闻犀利提到了这一策略衍生的问题——
升级吊牌这种技术手段,成本也会在升级中不断叠加,而这部分额外增加的成本,势必会体现在商品上。这对于那些诚信的消费者来说何其无辜?
并且此种“吊牌效应”已经产生了误伤。据此前报道,吉林一位邓女士发布了一段爬山视频,有网友发现,她的滑雪服上有一个吊牌未摘,因此遭遇网暴。可事实上,邓女士保留的吊牌是充满善意的失踪儿童信息卡。(点击了解报道详情)

真正的破局之道还是在于平台,以往单纯的“裁判角色”已经不适用于如今复杂的电商生态,还需设计更精细化的信用评价机制。至于吊牌,还是让它回归标识信息的功能吧。
巨型吊牌防蹭穿,是巧招却非良药
人民日报评论强调,改善网购环境,终究是要靠规则——
《网络购买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暂行办法》已经明确规定,退货商品应当保持“完好”,服装类商品不完好的标准就包括“商标标识被摘、标识被剪,商品受污、受损”。
目前的电商规则建设依然存在灰度空间,需要更进一步、更细致可操作的管理规范,让网购生态更加健康有序。既要给消费者提供便利,也要给商家吃下定心丸。
比如,借鉴信用评估机制,对存在恶意退货行为的账号提高运费等收费标准;畅通商家维权渠道,提供举证、处理纠纷的专业服务;便捷商品上线二手交易的途径,减少消费者“只穿一次”的成本,也让交易更加透明。
对此,你怎么看?
来评论区聊聊
-END-
编辑 | 劳子殷
校对 | 蔡诗妍、王河峰、廖静文、江子欣
审校 | 谢欣
监制 | 刘伟
信息来源 | 中国青年报、央视财经、潮新闻
*转载请注明来源“幸福福田”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