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在深圳举办的消息宣布后,央媒发布的《深圳!2026年APEC会议东道主城市宣传片》如同一把解读这座城市独特魅力的钥匙,向世界展示深圳的精彩。片中,文明,与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智慧一起,被称为这座城市的六大特质,交织出一幅现代化城市的生动图景,展现出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窗口的独特竞争力。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这些年,深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锚定城市文明典范战略定位,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加快推进高质量文化强市建设,充分涵养城市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艺术精神,着力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现代城市文明。“深圳不仅经济发达,更是一座充满人文气息的城市。”正如宣传片中所说,在这里,悠久的中华文明与现代化的城市节奏相得益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精神气质和文化景观。

深圳湾文化广场。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周红声 刘钢 摄
舞台上,演员以肢体为语,再现革命年代少年英雄的担当气概。当背景屏上AI修复的历史影像徐徐展开,东纵小鬼班战士们的年轻面庞与台上舞者的身影叠合,历史与现实交汇,让不少观众眼含泪光。 这一幕出现在以“强国复兴有我”为主题的2025深圳市成人礼的现场。已连续举办九届的深圳市成人礼,以一系列充满仪式感的环节,全方位、全过程、立体式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25深圳市成人礼。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胡蕾 摄
“畅行有序,文明交通;乐于奉献,文明服务;尊重他人,文明礼仪……”秋日的香蜜公园,响起了体育健儿、文明榜样等嘉宾诵读《迎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文明倡议书》的声音,这是“文明聚力·共迎全运”文明实践主题活动的现场。这一场融合运动、非遗、市集与文明倡议的创意嘉年华,在趣味互动中倡树文明新风,动员市民群众共同绘就城市文明“风景线”。
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城市文明更加彰显。深圳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率先出台全国首部促进文明行为的地方性法规,连续七届保持全国文明城市荣誉,先后培育全国道德模范7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6人,广东省道德模范和提名奖获得者12人,全市33人入选“中国好人榜”。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连续22年开展关爱行动,累计举办3.8万余项关爱活动,全市注册志愿者人数超400万,“志愿者之城”“关爱之城”等城市品牌持续擦亮。
寸土寸金的深圳,坚持把最好的地方留给阅读。从坐落于城市核心地段的图书馆、大型书城,掩映于绿意、沐浴着海风的公园书吧,到遍布城市各处的新型阅读空间,深圳这座“爱阅之城”,不遗余力实现市民文化权利。
文化地标刷新,文艺精品出新,品牌活动上新,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深圳规划兴建深圳歌剧院等新时代文化设施,其中深圳美术馆(新馆)、图书馆(北馆)、湾区书城等项目已开放运营。全市有超1800家各类文化设施,“十分钟文化圈”便捷可达。“吾城吾歌”城市民谣歌汇、全民艺术季等品牌活动精彩纷呈,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连续四年获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评价第一。

图书馆(北馆)。图片由北馆提供
文化产业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开年爆火的电影《哪吒2》,有深圳洛克特视效科技参与制作的特效镜头,也运用了瑞云科技开发的云渲染技术;文博会与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双星并耀”,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与中国(深圳)电视剧节目交易会“双剑合璧”;建成全国首个非综合保税区内的艺术品保税仓,挂牌运营深圳国际艺术品拍卖中心,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线上平台2025年新增交易额突破千亿元。
深圳对外文化交流持续扩大,全城全域打造“国际会客厅”。先后发布《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深圳城市形象片“三部曲”,“改革开放之城”“创新之城”等城市名片更加鲜亮。既“走出去”,也“请进来”,“聆听深圳——郎朗和他的城市”等品牌文化活动先后在纽约等世界名城举办,深圳设计周每年吸引众多国际知名设计师和设计机构参与,深圳“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搭建起文明互鉴的桥梁。
既传扬文明之声,更不忘留住城市记忆、传承延续文脉。深圳积极探索年轻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创新路径,南头古城、大鹏所城等历史文化街区焕发新活力。持续做好改革开放史迹挖掘保护,发布首批深圳改革开放重要史迹名单,蛇口改革开放史迹精品游径入选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线路。深港双城双年展、深港澳青少年创意设计大赛、文博会澳门精品展等活动不断优化升级,深港、深澳双城“共读”“共展”“共演”日趋常态化,人文湾区建设协同推进。

南头古城。受访单位供图
面向“十五五”,深圳正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努力打造更具影响力的文化中心城市和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代文明之城,为文化强国建设作出深圳最大贡献,向世界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魅力。
深圳连续22年开展关爱行动,累计举办3.8万余项关爱活动,全市注册志愿者人数超400万。
据不完全统计,深圳先后有57部作品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位居全省前列;2021年以来,全市文艺作品获国际性文艺奖项48个、国家级奖项643个、省级奖项950个。
2024年深圳规上文化企业所属的文化及相关产业九大类中,七个大类实现营业收入正增长。内容创作生产、新闻信息服务、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装备生产、文化消费终端生产六大板块营业收入均超过1000亿元,合计占全市文化产业营业收入的96.7%。
前海更具香港味国际范
滨海风现代化未来感
“薄如蝉翼轻如纱,彩云追月引绪遐。”11月6日,在前海国际会议中心,前海建投集团基建事业部副总经理段伟细细品读这座深圳地标建筑的设计理念,特别是回想2020年10月14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在这里举行的时刻,依然特别激动。
“作为前海国际会议中心建设项目负责人,每次来到这里,心里都充满自豪。”段伟说,前海国际会议中心从入场建设到完全建成历时366天,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举行的当天,他担任电力及灯光保障组的副组长,那天是自己最难忘的一天。

前海国际会议中心。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何龙 摄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要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特区工作开创新局面。
前海的广大干部群众一直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前海实现了“一年一个样”的可喜变化。如今的前海一派生机勃勃,正是深圳经济特区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的精彩缩影。
在前海湾湾区之光摩天轮远眺,前海片区塔吊有序作业;桂湾河畔的港风咖啡馆内,香港青年用粤语热议跨境创业方案……从一片滩涂到现代化新城,从一张白纸到最美最好的图画,更具香港味、国际范、滨海风、现代化、未来感的前海,正跃然前行。
在新起点上,前海将高标准编制实施前海合作区“十五五”规划,一是在为香港发展扩大空间上推出一批重大举措和成果,在发挥“两制之利”、推进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上创造新的制度性成果,助力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二是聚焦现代服务业主业,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成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强、创新策源能力强、协同发展带动能力强的高质量发展引擎。三是聚焦改革开放创新主责,全面提升制度型开放水平、系统性改革成效、开放型经济质量,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文化新地标集群崛起
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
成深圳市民文化生活“标配”
又是一年书香时,第二十六届深圳读书月近日在“湾区之眼”启幕。这座伫立于宝安中心区的全球最大实体书城,自9月正式开放营业以来,已成为市民游客极具热度的文化打卡之地;目光远眺南山后海之滨,设计灵感来自“海边原石”的深圳湾文化广场于11月1日“水落石出”启幕试运营;而在前海湾,9月亮相的欢乐剧场则坐拥临海城景与巨型摩天轮景观,让艺术与城市生活深度共鸣。无论是智慧图书馆的静谧阅读,还是艺术殿堂的审美熏陶,市民在家门口就能解锁多元文化生活,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正在成为深圳市民生活的 “标配”。

国庆中秋双节期间,深圳新晋文化地标“湾区之眼”人气爆棚,成网红打卡热地。 深圳特区报记者&读特记者 胡蕾 摄
2025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着力弘扬城市精神品格”“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深化民生领域改革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深圳文化地标加速、密集落地,文化基础设施网络日益完善,并形成覆盖全市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近年来,深圳不断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公共文化设施延时错时开放机制,街区园区、楼宇商圈、公园绿地、交通枢纽等开放空间资源被活化利用,嵌入阅读、展览、演艺、文创等元素,让“小而美”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贴近市民的日常生活,成为了大型文化场馆之外的有益补充。
文化的创新创造活力,来源于文化场馆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运营管理模式的创新。占地13.1万平方米的“湾区之眼”,其突破了传统书店的单一模式,创新性地打造了多个特色文化空间,构建了多元文化业态融合的新生态。这里有总面积8400余平方米的自营阅读空间,规划近10万个品种、超30万册、约2100万码洋出版物,名家见面、新书首发、艺术市集、文学讲座、音乐分享等各种文化艺术活动频频上演。
作为一座拥有科技基因的创新之城,“文化+科技”的双轮驱动也为公共文化服务丰盈了羽翼。在今年国庆期间播出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季播节目《城市风华录》深圳篇中,著名节目主持人撒贝宁走进深圳图书馆北馆,实地感受该馆全国规模最大的地下无人智能立体书库。这个占地面积达2862平方米,设计存储量超400万册的智能书库,凭借堆垛机、书架与书箱协同运作的智慧服务,让市民尽享阅读便利,让撒贝宁感叹“取书像取外卖一样方便”。

《城市风华录》深圳篇截图
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深圳已基本实现“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十分钟文化圈”初具规模。借助于星罗棋布的文化设施,深圳全市每年举办公益文化艺术活动上万场次,受惠市民超过千万人次,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普惠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
深圳以文化设施为载体,不断优化服务供给机制,深化运营管理改革,让公共文化服务既有“高度”也有“温度”,让科学精神、人文精神、艺术精神浸润充盈这座年轻的城市,处处生辉。
超400万注册志愿者
1200多支专业志愿服务队伍
志愿精神融入血脉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在即,在核心赛区之一的深圳,机场、赛场、酒店等城市各个角落,一群“小海豚”志愿者默默坚守岗位,以扎实的专业能力、细致的服务热情,生动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来自深圳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等14所高校的青年学子正以昂扬姿态整装待发,誓为这场全国顶级体育盛会注入深圳活力。为护航这场体育盛会,深圳赛区双管齐下推进志愿服务:赛事执委会志愿者部统筹招募1.2万名赛会志愿者,精准匹配6个市级专项(含闭幕式)与23个单项竞委会需求,深耕核心区域服务;团市委牵头招募超3万名城市志愿者,覆盖城市咨询、赛会资讯、文旅服务、交通指引等公共领域,全方位保障赛会运转。

志愿者为拳击赛选手做赛前准备工作。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赖犁 摄
在深圳,志愿者的微笑已然成为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从最初19人的志愿热线,到如今超400万注册志愿者的“志愿者之城”,30多年来深圳志愿服务走出了一条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从提供社会服务向参与社会治理、凝聚社会共识跨越的发展之路。1200多支专业志愿服务队伍精准对接公共需求,年均超60万个志愿服务项目遍布全城,织就一张温情的城市网络;“志愿深圳”信息系统高效匹配服务资源,积极回应治理难题,让志愿精神深深融入这座城市的文化血脉。
原创文艺精品迭出
为深圳文化软实力跃升
注入强劲动能
城市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作为中国的创新之都,深圳正凭借其日益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崛起为全球文化图景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在这片创新的热土上,“文化天际线”拔节生长,文艺原创作品不断“井喷”,频频“出圈”,动力澎湃,展现出独特而迷人的生态。
2022年,深圳原创舞剧《咏春》正式首演。该剧以中国武术咏春拳为灵感,融合了现代舞、武术、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既彰显传统文化底蕴,又展现深圳的创新精神。《咏春》不仅在国内广受好评,更在世界文化舞台大放异彩,从新加坡、伦敦到巴黎、莫斯科,所至之处,场场爆满,掌声雷动,好评如潮,向全世界绽放着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文化魅力,成为深圳城市营销的重要载体。2025年12月16日至2026年1月4日,《咏春》还将在加拿大多伦多Meridian Hall驻演20场。

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剧照。 深圳特区报记者&读特记者 赖犁 摄
“文化绿洲”枝繁叶茂,姹紫嫣红。除《咏春》之外,深圳文艺创作佳作迭出,其繁荣景象跨越文学、音乐,贯通舞蹈、戏剧等多个门类,呈现全面开花之势。今年10月1日,深圳原创中国首部沉浸式肢体剧《交易人生》在蛇口海上世界明华轮全球首演,口碑爆棚;10月4日至6日,深圳原创首部跨界融合新粤剧《决战之燎原》在保利剧院燃情首演,不仅为传统戏曲开辟年轻化表达的新路径,也是深圳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的又一力作。
深圳艺术作品硕果满枝,捷报频传。去年12月,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公布,深圳成绩斐然,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广播剧《我从湾区来看你》、歌曲《一路生花》(2024特别版)共3部深圳作品获奖;今年,在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评选中,又有13部深圳作品获奖;今年4月,深圳科幻剧本《云身》斩获2024年度“人民文学奖”的“特殊文体奖”;2025年国庆期间,在中国文联、中国音协主办的第十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作品奖”评选中,深圳出品的大型交响套曲《我的祖国》与大型主题交响曲《灯塔》(联合委约作品)分别荣获管弦乐组第一名和第二名;在刚刚落幕的第二十届群星奖上,深圳再创“双星”佳绩,《追光》和《风火山》双双“摘星”,荣获这一群众文艺领域的政府最高奖。

采写|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关炜瀛 张智伟 张锐 郑思 尹春芳 刘莎莎
编辑|欧阳晨煜
审读|秦天 王雯 詹婉容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11月9日,我们将迎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赛事临近,无论你是投身运动热潮、感受竞技魅力,还是想为拼搏健儿传递心意,都不妨来鹏友圈,留下对“十五运”的专属祝福!带上话题#我为十五运加油#,一同为运动健儿呐喊助威,为“十五运”热烈喝彩! 【本期话题】#我为十五运加油# 【活动礼品】读特积分、优质动态随机掉落深圳盒子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1月22日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已进入冲刺倒计时,想解锁超省心的观赛方式?赶紧打开“十五运全景魔方”(https://huodong.dutenews.com/H5/nationalGame/pc),一键解锁观赛全攻略!无论是赛事速递、赛程全览,还是购票指南、规则科普,都能在这里轻松找到!快到鹏友圈带话题晒出你的使用截图,和鹏友们分享专属观赛攻略吧! 【本期话题】#十五运观赛神器# 【活动礼品】读特积分、优质动态随机掉落深圳盒子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1月22日
01:00#十五运读特小记者推荐官# 深圳,创新之城,活力之都,邀您共赴十五运之约 深圳,这座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以创新为魂,活力为韵,正张开双臂欢迎四方来客。在这里,高楼林立,平安金融中心直插云霄,深圳湾“春笋”展现滨海艺术魅力,市民中心如大鹏展翅,彰显行政心脏的活力。 深圳还是“千园之城”,1320座公园如绿色明珠镶嵌城市,大鹏半岛的碧海银沙与梧桐山的云海日出,让人流连忘返。漫步南头古城,千年文脉与现代文创交织;走进大芬油画村,艺术气息扑面而来。 十五运会期间,深圳更添独特魅力。在宝安欢乐剧场等智能场馆,AR导航、AI机器人服务等前沿科技,让您体验未来之城的精彩。赛事之余,您可参与“全民全运”系列活动,在虹桥公园自由式小轮车赛场感受激情,在深圳湾畔的马拉松赛道尽览山海美景。 十一月的深圳,阳光与激情同在。让我们相约深圳,在十五运的青春礼花中,共赴一场创新与活力的盛宴!
01:11#十五运读特小记者推荐官# 亲爱的全国各地朋友们: 如果让我用一个词形容我的城市,那一定是“奔跑”。深圳,就像我们班那个永远充满奇思妙想的同学,永远在创造,永远向前。 站在莲花山顶俯瞰,你会看见这座城市的心跳——高楼如雨后春笋般生长,深南大道上车流如织。但深圳的魅力不止于此。周末的深圳湾,白鹭在红树林上空划出弧线,远处香港的青山若隐若现。科技园的深夜,大厦里依然亮着点点灯光,那是无数梦想在发光。 这里是大疆无人机起飞的地方,是腾讯QQ诞生的摇篮。走在华侨城创意园,旧厂房变身艺术空间,咖啡香混着油墨味;盐田港的巨轮鸣着汽笛,把“中国制造”送往世界每个角落。 来自天南地北的人,带着各自的乡音和梦想,把这里变成了家的模样。 朋友们,欢迎你们来看看这座“奇迹之城”。来感受创新的脉搏,看看科技与自然如何共舞,体会什么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座城市,会用它年轻的心跳告诉你:梦想,永远值得奔跑。 深圳准备好了,期待与你相遇!
02:21腾势是中国第一个新势力豪华品牌,2010年成立,余承东余总竟然是腾势全球首位车主,腾势鱼钩测试210km/h通过,爆胎稳得住,安全实测远超标准。背靠比亚迪,技术强、服务有保障,品牌可靠,买车用车都放心。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