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家庭,如何带孩子过一个有意义的周末

深圳少年派

11-07 09:13

摘要

可周末在家,要时刻围着孩子转,就有点身不由己了

嗨,我是瑞秋。

前几天有个朋友跟我说,她现在有点害怕周末。

她说道:“没孩子时,周末才是真正的周末;有了孩子之后,周末就成了另一种‘上班’。”

她坦言,一到周末孩子在家,她就觉得有点头疼,不知道该带孩子去哪儿、做什么好。

“有时候我甚至觉得上班还轻松点,至少只要顾好自己就行,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可周末在家,要时刻围着孩子转,就有点身不由己了。”

确实如此,这句话不知道说出了多少有娃家庭的心声。

这其实也是我们家曾经的状态。

不过这些年下来,我们似乎和三个孩子慢慢磨出了一个比较平衡的节奏,既让孩子们满意,我们也不至于太累。

最初的原因,是我和队友渐渐意识到,养孩子不只是为了让孩子过得幸福,而是要让父母和孩子同时感受到快乐的过程。

对待周末,我们也秉持同样的态度,周末不仅是孩子休息和玩乐的时间,也该是父母放松和充电的时光。

所以,周末的安排,应该让全家人都觉得舒适自在。

一味地围着孩子转,一味地付出和牺牲,并不是长久之计。

这些年磨练下来,我对待周末更从容了,也逐渐找到了适合我们一家人的方式。

对普通家庭来说,想带孩子过一个有意义的周末,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

不需要花很多钱,也不必精心策划,只要用心经营,同样可以把周末过得很好。

1

过一个有“反差感”的周末

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真不小。

一周五天都在学校里学习,回到家还有做不完的作业,几乎没有多少玩耍、休息、放松和运动的时间。

如果周末两天仍然延续这样的模式,依旧是补不完的课、做不完的作业,日复一日都在重复相同的节奏,真的会让人感到乏味。

就像我们上班一样,连续工作五天,忙得不可开交,到了周末居然还要继续做同样的事;你想想,这样的生活谁不觉得累?到最后,你会对工作本身都生出厌倦。

很多家长却觉得,孩子的情况不一样,他们正该利用这段时间猛攻学习。

“我们以前不也都是这样辛苦读过来的?现在吃点苦,将来就不后悔。”

想到孩子的未来,家长便理直气壮地推孩子一把,用周末“弯道超车”,于是名正言顺地把两天排得满满当当。

就算不补课,也要上各种兴趣班和才艺班,钢琴、绘画、书法、游泳、跆拳道……孩子不仅要成绩好,还要多才多艺,最好是十项全能。

但是这样的周末,对孩子来说,其实和上学日并没有什么区别。

长期一成不变的生活,会让孩子的感受力变得迟钝,也会消磨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

孩子累,成了“专职司机”的家长也同样累,陪着孩子奔波在各个教室之间。

孩子上课,家长就在门口刷手机,等下课再赶去下一场。

这样的周末,对父母来说未免也太没有意义了。

虽然听上去都是“为了孩子好”,但相比之下,家长有没有得到休息,有没有真正放松,有没有过得舒心,有没有收获...

这一切,似乎都成了无关紧要的事。

我和队友却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

周末我们也想好好休息,不希望生活完全围着孩子转;不想为了孩子而让自己过得太没有质量。

辛苦了一周,我们也值得拥有一个舒服、自在、有恢复力的周末。

所以,我们家周末几乎不安排兴趣班。

孩子的课程都放在平日的下午或放学后,这样就不会占用周末时光;当然前提是,我们报的不多,所以周间还能安排得过来。

比起花钱把孩子送去培训机构,我们更愿意花时间陪他们相处。

一个孩子最终会变成什么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跟谁相处得多;跟谁在一起越多,就越容易受谁的影响。

虽然我们的三观不一定完全正确,但我们依然希望把我们认为至善至美的品格、态度和价值观带给孩子,让他们拥有属于家庭的底色,形成辨别是非、建立核心价值观的能力。

有了这个基础,学习也好,做其他事情也罢,都会事半功倍。

2

享受真放松,而非假休息

除了前面提到的那种“周末疯狂补习”,还有另一种极端,在周末给予孩子“彻底的放松”。

比如给孩子一部手机,让他们玩玩游戏、刷刷视频、看看社交媒体,或者和朋友聊聊天,拥有一段所谓的自由时间。

但这样的自由,并不一定能带来真正的放松和休息。

手机刷多了,我们大人也会感到昏昏沉沉,腰酸背痛、眼睛发涩,甚至比上班还累。

这种累,比工作和生活的疲惫更让人难受,因为它常常夹杂着空虚与自责;刷了这么久,一点收获都没有,宝贵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于是便开始责怪自己。

所以我并不建议把周末变成孩子的手机放纵日。

尤其对于年纪还小的孩子,更不适合让他们自由刷手机。

另外,带孩子去商场购物,或去室内外游乐场玩耍,确实会给他们带来很多快乐;但这类娱乐方式如果太频繁,也未必是好事。

这些高刺激的体验当然能让孩子立刻兴奋起来,但同时也会把他们快乐与兴奋的阈值拉得很高。

久而久之,他们就会需要越来越强烈的刺激,才能重新获得快乐的感觉。

当孩子习惯了周末必须要去商场、要买东西、要去室内游乐场、要吃各种精致的美食时,平日里普通的生活反而会让他们提不起兴趣。

而其实,生活的平淡才是常态。

与其不断地给孩子制造高强度的快乐,不如教会他们去享受当下,感恩拥有,在平凡的日子里发现闪光点,在简单的时光中体验真正的幸福。

真正的放松,不是放纵,也不是刺激;而是让身心重新回到平衡,感受到生活本身的美好。

3

我们家的周末模式

那么,到底该怎么做,才能拥有一个更有意义的周末呢?这些年来,我们家也慢慢形成了自己的周末模式,有了几个固定的项目。

这些事情简单又朴实,普通家庭都能做到,不需要额外花很多钱,就能让孩子和父母共同拥有、一起享受一个愉快且放松的周末。

博物馆

我们一家人周末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博物馆。

我们办了一张荷兰的博物馆年卡,几乎全国的博物馆都能去。

荷兰的博物馆种类繁多,有自然历史的、艺术的、科学的、航海的、设计的……总能找到孩子感兴趣的主题。

进入一个博物馆,孩子能够全方位地了解一个主题,从历史看到当下的发现,也看到未来的各种可能性,系统地了解背后的知识与故事。

这种学习,不是课堂上单方面的输入,而是主动、沉浸式的探索;孩子会在观察中提出问题,也会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会思考。

我和队友对博物馆也很感兴趣,说是陪孩子去,其实也是我们自己想去。

每一次参观,都能让我们重新打开视野,获得新的灵感和思考,可谓收获满满。

走进大自然

在城市里待久了,人被钢筋水泥包围,感官也会变得迟钝。

去森林走走,真的能让人焕然一新,重新获得力量。

每个周末只要天气允许,我们都会带着孩子去亲近自然。

我们喜欢去森林徒步、去海边沙滩上走走,或绕着大湖散步……

看看田园风光,闻一闻青草的味道,感受大自然的清新空气,那种被自然包裹的感觉,会让人彻底放松。

对孩子来说,大自然是最好的玩具。

他们会在林间观察小昆虫、捡松果和落叶、研究不同形状的石头,在草地上奔跑、躺着看天空……

这些看似简单的事,其实都是滋养心灵的体验。

我一直相信,大自然是最温柔的治愈者,它让人学会慢下来,也让心重新安静下来。

让身体动起来

平日里学习、工作都太忙,大人和孩子往往都缺少运动的时间。

周末就是最好的机会,全家人一起动起来、跑起来。

大汗淋漓一场,不仅能让身体释放多巴胺和内啡肽,还能让整个人由内而外地亮起来,重新充满阳光和能量。

对于运动,也不用想得太复杂。

没必要一定报班训练,像我们小时候那样,在空地上追逐打闹、跳皮筋、玩单双杠、跳绳——这些都是极好的运动。

现在选择更多了,骑骑车、滑滑板、轮滑、打球,都是不错的方式。

哪怕只是带着孩子在小区下面跑一跑,只要能动起来、出出汗、开怀大笑,就足够了。

我们常说“让孩子多休息”,但很多时候,孩子的活力不是靠“休息”养出来的,而是靠“运动”唤回来的。

当身体重新发动,情绪也会随之苏醒。

享受亲子时光

工作日时孩子在学校忙学习,父母忙工作,真正的相处时间零碎而有限。

而周末,是弥补亲子连接的黄金时光。

我们也不是每个周末都出门,偶尔一家人懒在家里,也是很幸福的事。

孩子其实并不在乎去哪儿,比起去刺激的游乐场、父母在一旁刷手机,他们更希望父母能放下手机,在家陪他们一起玩闹、做游戏、聊天嬉笑。

这种简单的陪伴,带给孩子的快乐和满足反而更深。

父母高质量的陪伴,是孩子心理安全感的源头。

当孩子感受到“我被看见、被在乎、被理解”,他们的内心就会变得柔软而有力量。

真正的亲子关系,不是通过说教建立的,而是在一次次温柔的陪伴中生长出来的。

去陌生城市小住

当人长时间待在同一个环境里,生活容易变得重复、麻木,情绪和思维也会慢慢钝化。

所以,偶尔的周末,我们也会找个邻近的城市或乡村小住一两个晚上。

不追求远方,不打卡热门景点,只是为了换一种生活节奏。

在陌生的城市街头闲逛,观察不同人的生活方式,吃不一样的食物,过一段跟平常不一样的日子。

新的环境会唤醒孩子的感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创造力,也让他们学会从不同角度理解世界,看到世界的多样性。

当他们再次回到熟悉的生活中,心里也会多一份从容与力量。

4

写在最后

一个有意义的周末,并不在于去了多少地方、安排了多少活动,而在于一家人都能身心舒展地在一起。

孩子和父母都能从周末中获得滋养和享受,这就是有意义的周末。

图片

*你的周末是怎么度过的呢?快来留言吧*

图片
编辑:兴言

免责声明
本文由【读特】深圳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读特】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核实后删除!联系邮箱:2207482831@qq.com 。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