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鹏城
秋高气爽,花团锦簇
眼下正是簕杜鹃的盛放花期
紫红、水红、粉白相间的花朵
把整座城市装点得热烈而浪漫
高品质的市容环境,功能完善的城市道路、交通标识是保障第十五届全运会举办的重要基础,也是城市良好形象的直观展现,更是提升市民和游客出行体验感的重要支撑。深圳城管、交通等部门坚持“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理念,扎实开展“十五运”市容、道路环境提升行动,更好服务赛事,服务广大市民和八方来客。
今年以来,深圳开展全市道路绿化迎十五运品质提升,重点提升欢乐港湾、市体育馆周边及深南大道、北环大道等核心区域绿化品质,增植开花乔木,打造簕杜鹃主题花境及景观。
打造立体绿化景观,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指导各区对全市桥梁悬挂绿化科学开展养护工作,加强水肥管理、提高土壤透气性、促花修剪等养护措施,促进植株生长健壮、开花旺盛,保障十五运期间开花效果。
深圳推进全市赏花胜地增种补植和抚育促花工作,持续打造体育中心、后海片区、大运中心等18处集中连片的特色赏花胜地,实施“城市绿化五年百万树木”行动,在全市道路及其他绿地(除公园外)种植树木10万株,深圳“绿美为底,四季有花”的绿化生态格局将为体育竞技增添动人的生态色彩。
除了绿化美化,深圳城管还开展了城市容貌提升、环境卫生提升。近一个月来,执法部门重点加强对赛事场馆及周边区域的巡查力度,累计清理整治占道乱摆卖、超门店经营、乱堆放等市容问题1万余个。针对共享单车乱停放现象,开展“随手扶”专项行动,规范整理人行道、绿道等公共区域共享单车9000余辆次,有效保障道路畅通与市容秩序。
深圳还连续开展城市环境面貌品质提升点位整改质效评议评价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青年志愿者围绕相关情况进行评议,进一步推动各部门专注于城市细节,以“绣花”般的精细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治理。
8月22日,深圳发布“无废全运”减废公约,深圳将垃圾分类与“无废全运”理念深度融合,为“无废城市”建设注入新动能,以实际行动助力实现“魅力全运、活力深圳”的愿景。目前,深圳正通过布设智能回收箱,以及开展“山海捡塑”“3R无废酒店”“无废商圈”等一系列举措,推动“无废全运”理念落地实践。
从“城市治理”到“赛事服务”,深圳计划以“十五运”为契机,将垃圾分类融入赛事全过程,在场馆宣传、赛事组织、观赛行为中倡导减废低碳,为打造“美丽全运”注入绿色动能。
在赛事期间,深圳将加强场馆生活垃圾分类宣传,积极推广分类减碳、无废观赛等活动,鼓励赛事组织方、运动员、观众等群体在办赛、观赛、餐饮、住宿、出行多场景践行减废行为。
“千园之城”是深圳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截至2024年底,深圳建成公园1320个。为全方位提升公园环境面貌与品质,从今年2月至9月,深圳市公园管理中心组织5个监测组,对全市公园环境质量开展专项监测,覆盖10个区669个公园。监测内容涵盖环境卫生、绿化景观、设施维护、公园秩序四大类,将公园防蚊灭蚊情况列为检查重点。同时,深圳在市属公园开展“厕所革命”,提升改造公园第三卫生间、母婴室,提升游客及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游园时的便利性及安全性。
今年以来,深圳市交通运输局进一步统筹提升全市道路设施,围绕全市25个场馆、24家接待酒店和“三站一场”(深圳北站、福田站、深圳站、宝安机场)周边的188条道路,聚焦赛事保障核心需求,制定道路提升方案,重点提升机动车道、慢行系统、无障碍设施、道路沿线设施等方面,并于近期推进实施深圳湾体育中心周边道路修缮工程、光明国际马术中心配套道路工程等70个项目,进一步完善道路功能,提升赛事相关人员和市民群众出行便捷性、舒适性。
“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开展了3轮全面排查,组织巡查单位、养护企业对287条涉赛道路加强巡查养护,做到每日一巡,详细掌握涉赛道路状况,及时发现、上报道路病害;对坑槽、道板松动等轻微病害,组织养护企业进行保养作业,快速处置、及时维修,确保道路完好、平整。”市交通运输局设施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同时,深圳加快完善道路交通中英双语标志,对包括十五运场馆在内的重点片区和重要路段进行双语提升。
深圳今年还首次推出了一批“城市打卡拍照区”。交通部门陆续在南山后海大桥、福田农林南天桥、罗湖老街地铁站,龙岗红立方天桥等地方安装了18个城市打卡点标识,通过蓝色地面标线划定专属拍照区,配套设立“深圳打卡点”立体标识,让全运会期间来深嘉宾能更好地感受深圳之美。


机场是城市的会客厅,为了给更多人带来良好的体验和服务,深圳机场对网约车乘车点进行了人性化升级优化,在机场网约车A区,通道外观采用“蓝、绿、橙”3种颜色,对相应的雨棚、柱面、停车位也进行了整体涂装,安装了同色灯带,司机根据车牌尾号进入对应颜色通道,旅客和司机通过颜色和上客位编号对接,大大提升了机场的体验感。
深圳机场还创新设置“坐等车来”的室内候车区(即网约车B区),位于机场地面交通中心(GTC)一层,采用预约上客模式,乘客成功下单后,在机场设备上输入预约车辆的车牌号,便可在室内等候区吹着空调休息、给手机充电,享受到高品质的“圳式服务”。
深圳公交推出了更贴心的创新优化。据了解,今年上半年,经深圳各口岸出入境的外籍人员343.2万人次,同比增长39.2%。针对境外来深人员打车出行沟通问题,深圳巴士集团旗下5000余辆出租车(“小黄帽”黄色顶灯出租车)全部装配“AI智能翻译器”,可提供140余种国际主流语言翻译服务,帮助驾驶员与外国友人进行实时无障碍对话,提升境外来深人员便利化服务水平,满足在深打车出行语言需求。
办好全运盛会 展现深圳风采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赵强
10月14日,深圳赛区首场十五运会竞技体育赛事鸣哨开场,“深圳时间”正式开启。作为十五运会主要承办城市之一,深圳赛事规模空前,任务繁重,使命光荣。
赛场既是展示城市形象的舞台,也是检验城市治理能力的考场。全力以赴办好全运盛会,展现深圳风采,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办好一场大赛,首先考验的是“绣花功夫”般的城市精细化治理能力。把十五运会这场体育盛会办得精彩有序,关键在于把每一个环节做实做细。赛事期间,会有多区多馆同时运行,交通衔接、安保布控、志愿服务、医疗保障等都要形成“一盘棋”。特别是在赛程衔接、观众入场、出场等环节,应有更细的预案与演练,确保每一场比赛都能顺畅进行,圆满落幕。
安全保障是赛事成功的基石。深圳各大比赛场馆都经过精心维护,并配备了相应的智能运维系统,提升了安全与管理效率。但再先进的技术也离不开人的把关,要时刻绷紧安全之弦,筑牢安全防线,坚持日常巡查,加强赛前、赛中、赛后的全程管护,做到设施安全、人员有序、责任到位。须臾不能忘记:只有守牢安全关口,才能让赛事精彩无忧。
全运会不仅是竞技的盛会,也是市民的节日。赛事期间,应优化公共交通服务,完善周边配套,保障观众体验,尤其要让青少年、社区居民能“看得到、参与得了”。让更多人因赛事而爱上运动,这也是举办全运会的长远价值所在。
当全运会遇见深圳,碰撞出的不仅是竞技的火花,更是城市发展的新动能。深圳要以高标准、严要求落实每一项保障措施,细化流程、强化巡查、尊重运动员体验与市民参与,不仅交出一份精彩、安全、有温度的“全运答卷”,还要把赛事的热度转化为城市发展的活力与动力,将本届全运会办成一届彰显大湾区协同发展成果、体现新时代中国风采的体育盛会!

END
编辑:廖文靖
一审:张美怡
二审:赵琦睿、刘敏华
三审:张万全
四审:刘 昊
来源:深圳特区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