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宗良:国务院最新批复,为深圳注入新的制度红利

综合开发研究院

09-15 14:39

摘要

9月11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自即日起2年内开展北京城市副中心、苏南重点城市、杭甬温、合肥都市圈、福厦泉、郑州市、长株潭、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重庆市、成都市等10个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深圳在列

9月11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自即日起2年内开展北京城市副中心、苏南重点城市、杭甬温、合肥都市圈、福厦泉、郑州市、长株潭、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重庆市、成都市等10个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深圳在列。

“值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之际,国务院批复同意开展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为深圳注入了新的制度红利。”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开放型经济与创新研究中心、城市和乡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余宗良近日在接受南方+采访时表示,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先锋,这一批复强化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制度保障,为深圳提供了全面深入改革和制度型开放的“关键增量”,以及夯实了深圳打造全球标杆城市和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的“要素基石”,助力深圳从“产业链高地”向“创新链与要素链双高地”升级。

他认为,与其它9个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独特之处在于,粤港澳大湾区涉及“一国两制三关税区”,要素流动面临法律体系、监管标准、资质互认等障碍,湾区内地九市也存在一定的要素流动壁垒及政策鸿沟。《方案》将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作为整体进行综合改革试点,着重探索跨行政区边界的要素一体化配置,着力构建区域统一大市场,聚焦于如何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行政壁垒、政策差异,为全国区域协同提供经验。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开放型经济与创新研究中心、城市和乡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余宗良 受访者 供图

为科技创新生态等提供制度性支撑

《方案》共分为七大方面、22条内容,七大方面包括促进技术要素成果转化、提高土地要素配置效率、引导人力资源要素畅通流动、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增强资本要素配置能力、加强资源环境市场制度建设、全面提高要素协同配置效率。

余宗良分析说,科技创新方面,《方案》针对“科技成果产权制度”“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技术与资本深度融合”三大核心环节,精准针对深圳科技创新生态中的关键瓶颈,分别为“谁有动力转化、资源投向哪里、资金来自哪里”提供了制度性支撑方案。

一是激活高校与科研机构的“沉睡专利”,激发大量“停留在纸面”“在抽屉里”的专利走向市场、走进车间。

二是构建“需求导向”的创新生态,推动科技项目遴选、资源配置、成果评价由“政府主导”转向“市场决定”,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企业创新积分制推广及领军企业牵头创新联合体。

三是激发创投机构活力,国有创投基金传统考核要求“单个项目盈利”“短期回报”,此次允许开展“不穿透到单个项目的综合考核”,将推动国资背景的创投更多投向“硬科技”领域。

土地要素方面,深圳当前土地资源约束下,《方案》通过市场化机制重构配置逻辑。

他认为,“推进不同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换”“支持创新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利用方式”“探索按照海域的水面、水体、海床、底土等分层设立使用权”“探索特大城市、超大城市大片绿地等连片开敞空间依法办理用地手续但不纳入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管理”等政策将推动深圳土地从“资源”向“资产”再向“资本”转化,支撑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方面有望出现“深圳样板”

《方案》的七大方面内容中,余宗良尤为关注“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

在他看来,“数据是新石油”,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要素,已成为大国博弈与制度竞争的焦点领域。深圳作为数字经济大市首当其冲,需要储量大的“数据油田”和畅通的“数据石油管道”。

不过,当前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仍面临数据产权界定不清、跨境流动机制不畅、数据价值挖掘不足等问题。《方案》中明确提出完善公共数据开放共享机制、拓展规范化数据开发利用场景、加强数据安全保护护,这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制度创新的无人区。

余宗良说:“深圳作为先行示范区及国家首批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若能突破,将为全国提供‘深圳样板’,甚至为全球数字规则贡献‘深圳智慧’。”

南方+记者 马芳

免责声明
本文由【读特】深圳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读特】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核实后删除!联系邮箱:2207482831@qq.com 。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