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都靠不住
唯有这些废品不会'变心'”
这是上海市闵行区
一位七旬独居老人的话
她不仅堆满自家房
还另外出钱租借了两套房堆放
3套房塞了30吨垃圾
老人儿子说
平日十分节约的母亲
愿意每月花4500元
租下两套一室户
只为堆垃圾
而房里的垃圾
堆成“小山包”一样
开门瞬间,垃圾就会涌出
为了这事
居委会和物业也曾多次上门沟通
但老人总说“会去把废品卖掉”
老人儿子也帮着清理
但收效甚微
小区一居民说:“她一搬进去,就开始捡垃圾了,她一直租房子,门一开,蟑螂全往别人家里爬,(东西)还放在消防通道上。”
老人的儿子表示:“从2014年、2015年开始,我跟我老婆其实都过来帮她清理的,总共帮她清了大概有三次了。小时候家里就有点乱,有点脏,所以我们后来就没办法跟她一起住。”
好在经过属地协调,近日清运工作已完成。闵行区浦江镇多部门联动,安排40多人,经过两天时间,工作人员从三套房子里清运出30吨垃圾。
据介绍,一共清理出7车垃圾,“我们一边清,一边进行压缩”。
与此同时,在派出所民警陪同下,儿子带老人去医院做了精神检查。“她有点抑郁症的,要吃药,然后还要做心理辅导的,但是我娘都拒绝。”
老人儿子也承诺,会每天督促母亲,不再让她堆物。
这样的事情
媒体之前也曾有报道
上海独居老人疯狂囤垃圾
3600万豪宅变垃圾场
5月30日上午,上海市黄浦区西藏南路“中海建国里”小区的多位业主反映,他们楼里的一户独居老人,不仅在家中堆满了各种垃圾,就连家门外的公共电梯间也铺满了各类生活物品,导致整幢楼都充斥着腥臭味。
据悉,“中海建国里”小区均价在23万元左右,而这位老人所居住的房子有157平方米,总价在3600多万元。
一位业主王女士透露,面对这糟糕的居住环境有邻居实在无法忍受选择卖房搬离,“她每天三次捡垃圾,我们楼的那对小夫妻不堪忍受,把房子卖了就走了”。
宁波独居老人家里堆3000斤垃圾
卡车运13趟才清完
2019年,宁波大榭金海岸花园社区工作人员从一户独居老人家里清理了三千多斤的破烂废旧物。
周老太太两室一厅,80多平方米的房子,除了家具就是破烂。社区工作人员说,社区和物业三个人忙活两天,小集卡车运了13趟才把垃圾清完,一卡车粗略估计两三百斤,13车少说也有3000斤。
周老太太80多岁,并不缺钱,生活也能自理,拾荒不是为了卖废品攒钱。儿子女儿住得比较远,平常都是周老太太一个人住,早出晚归拾荒囤积杂物,成了她的日常。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医生解读
囤积是指持续保存大量物品的行为。在特定情况下,每个人都会表现出某种程度的囤积行为。然而,当囤积行为失去理性,发展为“万物皆有用,一件不能少”的执念时,它就可能从适应性行为演变为一种病态反应。
目前,国内暂未有专门针对囤积行为的精神科门诊,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科,严峰医生曾接诊过不少有囤积行为的老年人。
根据流调表明,老年人囤积障碍的发生率,可能达到6%。
严峰医生提醒,如果发现家里老人突然出现囤积行为,同时还出现记忆力下降等现象,就要高度怀疑跟阿尔茨海默病有关。
还有一类精神类疾病叫额颞痴呆,也会引发一些刻板行为,可能导致老人有囤积物品的习惯。
上海市积极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会员施燕凤表示,相关研究表明,囤积障碍患者一般都伴随有其他精神疾病。
患有囤积障碍的患者,至少有一半同时患有抑郁症,还有部分可能患有焦虑症、社交焦虑等疾病。
严峰医生还提醒,遇到有囤积行为的患者,如果强制清理的话,可能会加重其情绪反应,不再干预后,可能会引发变本加厉地囤积。
解决囤积障碍患者的问题,需要社会、生物和心理的综合干预,也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治疗过程。
你身边是否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对于此事,你怎么看?
News
南方精选
News
视频精选
来源 | 综合新闻坊、潮新闻、钱江晚报、看呀stv
编辑 | 毛帅楠
校对 | 居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