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万达常务副院长参加珠海经济特区建立四十五周年理论座谈会

综合开发研究院

08-28 11:30

摘要

8月26日,珠海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理论座谈会举行。来自宏观经济、民营经济、科技创新、粤港澳合作、城市建设、文化建设等多个领域的国内知名专家汇聚一堂,围绕珠海在新起点上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珠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剑出席会议。

8月26日,珠海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理论座谈会举行。

会上,专家学者等作了交流发言,大家纷纷表示,45年来,珠海经济特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承和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从一座边陲小镇发展成为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珠海经济特区取得的发展成就,最根本在于党中央的英明决策、坚强领导。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亲临珠海视察、掌舵领航,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珠海经济特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磅礴动力。

会议强调,站在45周年的新起点上,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珠海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珠海实践新篇章!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常务副院长郭万达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在发言中表示:当前,全球正处于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时期,科技创新正深刻重塑经济格局与城市竞争力。目前,珠海已形成一定的产业基础和创新能力。未来,珠海应聚焦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三大新产业新赛道,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是珠海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人形机器人作为“终端型产业”,产业链长、市场规模大、技术演进迅速,未来三至五年市场空间广阔;低空经济属“系统型产业”,涵盖智能制造、空域管理、运营服务等多个环节,对城市交通、物流、文旅、公共事业等领域带动显著;人工智能是“场景型产业”,通过大语言模型与千行百业融合,推动传统产业转型与新业态发展。

珠海在这三大产业已具备一定基础,政策布局初步形成,发展态势良好。这些产业不仅契合国家战略和广东省发展方向,更具较强的产业链带动和创新集聚效应。珠海应积极对接深圳乃至整个大湾区的产业资源,推动形成区域间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良好生态。

二、“十五五”时期推动三大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是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强基础研究与“卡脖子”技术攻关,支持高校、新型研发机构及企业共同开展人工智能、多模态智能体、具身智能等前沿技术研发,推动技术迭代与产业应用互促循环。

二是构建审慎包容有弹性的监管体系。探索建立“监管沙盒”机制,在低空经济、人工智能应用、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开展制度创新,平衡监管与发展的关系,为企业创新提供容错空间和制度保障。

三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与应用场景。树立“场景即订单、订单即市场”理念,通过政府开放场景、优化营商环境,帮助企业对接市场、降低成本,支持企业开展以需求为导向的研发与创新。

四加强与深圳及大湾区城市的协同创新。推动建立珠深产业联盟,共建园区与应用场景;利用特区立法权,协同深圳开展在低空经济等领域的协同立法探索,构建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并为对接港澳、共建大湾区低空经济网络提供制度支撑。

面向“十五五”,与会专家围绕把珠海经济特区“办得更好、办得水平更高”积极建言献策。大家一致认为,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珠海经济特区的明天会更好。(珠海特区报记者 朱文 / 程霖)

免责声明
本文由【读特】深圳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读特】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核实后删除!联系邮箱:2207482831@qq.com 。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