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林梅林!何以悄然成为深圳独角兽企业第一街道?

察理思特

08-16 02:06

摘要

梅林,深圳一处极富诗意的地方。

梅林,深圳一处极富诗意的地方。

在深圳福田CBD北部,21平方公里的梅林正书写着城市发展的另一种可能。这里既是独角兽企业的密集地,也是山水与产业共生的样板;既有千亿级产业园的硬核实力,也有千元租金单间里的人间烟火。梅林的特别之处,正在于它打破了“产业与生态对立、繁华与温度割裂”的城市发展惯性,用实践给出了一份“平衡式生长”的发展答卷。

梅林:

深圳独角兽企业第一街道

在新质生产力的赛道上,梅林的 “含金量” 早已通过数据凸显。在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5胡润全球独角兽榜》中,深圳以37家上榜企业跻身全球城市第六,成为国内独角兽增长最快的城市之一。其中,福田区6家企业上榜,梅林街道荣耀、货拉拉和KK集团。这三家独角兽企业总估值约2590亿元占全市37家独角兽企业总估值的22%,居深圳各街道首位这一变化,完全颠覆了外界对梅林的原有认知。

近期2025中国(深圳)独角兽企业大会发布的《GEI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5》中,梅林街道更以4家独角兽企业荣耀终端、货拉拉、KK集团、宏芯宇456 亿美元总估值(占全市29%)的成绩,位列全市各街道榜首

不止独角兽,梅林在“潜力梯队”中同样领先:福田区10家瞪羚企业中,梅林独占4席海云安网络安全、赢和信息、宏芯宇、凌雄技术),独角兽与瞪羚企业数量双双位列全区街道第一

截至目前,梅林街道已聚集20家上市企业、42家总部企业、22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在21平方公里的空间里,每平方公里都孕育着超10家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密度可见一斑。

产业链协同:

从旧厂房到千亿产业园的蜕变

深圳新一代产业园的蜕变,是梅林产业升级的最佳注脚。深圳新一代产业园曾是“三来一补”时期的福田燃机电厂,经过整体重建,如今已成为新质生产力企业云集的“智慧硅园”。占地面积仅3.28万平方米,却在2024年创造了超2000亿元产值,单位面积产值密度位居深圳前列。

以荣耀终端为核心,园区形成了“芯片设计—算法研发—终端应用”的垂直生态:以荣耀终端等龙头企业为核心进行牵引,集聚了宏芯宇(芯片设计与制造)、北科瑞声(算法开发、大模型技术)、货拉拉(智慧物流)、物美集团(数字零售)等全链企业。这种“链主企业牵引、配套企业跟进”的模式,让产业链上的企业从设计到量产的周期缩短近30%。

除了新一代产业园,华强科创广场的崛起同样印证着梅林的产业韧性。截至目前,这座聚焦“数字智造”的园区入驻率超七成,吸引了禾苗通信、灰熊新能源等企业,与新一代产业园形成“研发+制造+应用”的互补。中粮・福田大悦广场则以“绿色低碳”为定位,引入人工智能、新能源项目,与周边产业形成协同,推动梅林“1+5+N” 产业集群逐步成型

生态赋能:

山水之间的创新生产力

梅林被塘朗山、梅林山、银湖山三山环抱,坐拥梅林水库、莲塘尾水库、禾镰坑水库三水辉映,山林面积达1.45万亩,占福田区山林面积的72%,人均绿地面积约12平方米。作为全国首个开展街道级生物多样性调查的城区,这里记录下720种植物、160种动物图谱,新增物种多达207种,包括国家一级濒危保护植物仙湖苏铁和15种珍稀野生动物。

横跨梅林山与银湖山的鲲鹏径1号桥”,不仅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通道,更成为市民观山亲水的生态慢道。北科瑞声将实验室设在此处,因其山体提供了全国最优质的低频声学环境,助力研发国内领先的存算一体AI芯片。生态与创新的共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成长:2024年,梅林新增10家上市公司、10家总部企业,生态价值正持续转化为发展动能。

人间烟火:

多元生活的交融空间

“在梅林,既能租到2000元的单间,也能在产业园拿下千万融资。”这是很多创业者对梅林的感受。相较于福田中心区、南山科技园,梅林的写字楼租金低20%~30%,住宅租金低15%~20%,这种“低成本洼地”效应,让中小型科创企业和初创团队有了成长的土壤。

振业华舍的蓝领公寓里,电子厂技工与AI训练师比邻而居;卓悦汇购物中心的咖啡馆里,程序员与设计师讨论方案,隔壁桌的外卖小哥正对着手机学习短视频剪辑。这种多元人群的共生,源于梅林完善的生活配套:从幼儿园到中学的12年教育体系覆盖全域,深圳市中医肛肠医院(福田)、福田区第二人民医院等医疗资源步行可达,佐阾虹湾、卓悦汇等商圈满足日常消费,而租金优势又让这种“便利”不至于变成“负担”。

2024年首届福田・梅林美食节期间,五大商圈联动推出22场活动,吸引50万人次参与,拉动消费3000万元。这场融合了客家酿豆腐、香港牛腩面、网红咖啡的盛宴,恰是梅林生活场景的缩影——既有市井烟火,也有现代消费,不同圈层的人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文化融合:

自然与现代共生的人文图景

梅林的文化气息,藏在自然与现代的碰撞里。作为深圳首个“工业遗存+数字艺术”改造的A Park深圳数字艺术公园,通过保留红砖建筑、老旧厂牌等历史符号,叠加数字艺术幕墙与垂直绿化系统,成为“工业美学+生态科技”的复合空间。为增强便民服务吸引力,A Park园区还创新推出“惠民+联动”举措,让便民生活圈成为消费“强磁场”。截至目前,累计举办宠物聚会、手作工坊、创意市集等社群活动24场,日均客流量突破5000人次,形成“便民服务+消费活力”的良性循环

郎朗音乐世界的入驻,为这里注入了音乐基因,正如郎朗说:“我选择梅林,是因为它的城市气质让我感到松弛而充满力量。在这里,有烟火、有山水,也有对创造的敬意。”

2025首届梅林山森林音乐会在千年古荔林奏响,郎朗以“梅林街道营商环境首席推介官”身份登台演出。这场音乐会不仅是一场森林与艺术盛宴,更是城市温度的释放与营商环境的全新表达,展现出梅林“生态+产业+文化”的立体魅力,勾勒出宜居宜业、宜创宜游的新城区图景。

精细治理:

交通优化与智慧管理的民生温度

这种 “以人为本” 的理念,同样渗透到城市治理的细节里。2025年,梅林街道推出24个“AI +城市治理”应用场景:在梅华路,AI巡逻车自动识别违停车辆并推送提醒;在龙尾社区,智能垃圾分类箱和可回收物分类箱指导居民正确投放,准确率提升至92%。

“以前梅林关堵车是常态,现在高峰期通行快多了。”住在梅林一村的上班族李女士的感受,源于街道近年来的交通治理。通过“企业出资+政府统筹”的模式,梅林街道联合5家企业投入3200万元,对15条道路进行微改造:梅观路增设潮汐车道,卓悦汇周边新增2000个共享停车位,重点区域通行效率提升38%

这种精细治理延伸到城市的每个角落。2024年,街道全面排查71公里道路,修复5700多处安全隐患,主要路口行人遵章率提高35%,交通事故同比下降70%;垃圾分类“百分百行动”中,梅林一村、龙尾社区获评全市“百优社区”,居民参与率达91%。

此外,新一代产业园的企业自发组建“园区管家”团队,与街道办共同制定停车管理、噪声管控规则;货拉拉的物流数据为街道优化货运通道提供参考;荣耀终端的AI技术被用于社区老人的健康监测与运动陪伴。这种“政府搭台、企业参与”的模式,让治理效率更高,也更贴近居民需求。

梅林的特别之处,不在于拥有最高的写字楼或最密集的资本,而在于它找到了一种平衡:产业发展不挤占生态空间,城市繁华不消解市井温度,科技创新不脱离人文底色。

梅林梅林,我爱你——梅林,既留得住世界顶级艺术家的钢琴,也容得下草根创业者的梦想;既载得住千年古树的年轮记忆,也跟得上湾区脉搏的强劲节拍,梅林正在用实践证明,一座城区的真正价值,在于它能否让每个在这里生活、创业的人,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这或许,就是梅林给城市发展的一份独特答案。

统筹胡文

采写丨朱佳若

编辑丨刘嘉泳

免责声明
本文由【读特】深圳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读特】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核实后删除!联系邮箱:2207482831@qq.com 。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