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新舆评|武大图书馆事件 校方危机应对的“教科书式”失败

奔赴新闻

08-02 20:21

摘要

深圳舆情研究院封面图

2025年7月,武大性骚扰事件出现反转,法院审理认为,肖同学行为不构成性骚扰,驳回女生杨某的全部诉讼请求。对此,武汉大学工作人员接受媒体采访表示,不掌握事件最新进展。校长张平文一句“等上级安排”的回应,更是将这场持续两年的争议再次推向风口浪尖。

从危机应对角度审视,武大此次应对堪称“教科书式的失败”,其核心在于舆情应对主体责任的严重虚化,对危机公关核心的5S原则几乎全面失守。

首先,武大在“速度第一原则”上彻底失分。事件初期对肖同学的处分虽有“速回应”的表象,但当司法判决生效、真相明朗、“反转”危机显现之际,校方本应第一时间抓住关键窗口期,主动撤销不当处分、澄清事实。然而,其行动模式却由初期的“速”退化为被动的“等”,导致舆情二次爆发,错失控制局面的最佳时机。

更深层且致命的失败,在于对“承担责任原则”和“真诚沟通原则”的根本性背离。“等安排”的表态,表面是遵循程序,实质是缺乏刀刃向内的勇气与直面错误的担当,暴露出责任主体的严重缺位。后续迟来的“专班”回应,虽提及“全面彻查”“公正裁决”,却因未能正视前期过失、缺乏即时纠错的决心,显得苍白无力,扩大了公众与校方之间的信任裂痕。

在“系统运行原则”和“权威证实原则”的运用上,武大同样表现糟糕。整个应对过程缺乏系统性预案和统一指挥,导致行动脱节、资源错配。尤其值得诟病的是,面对法院司法判决这一最具权威性的结论,校方未能旗帜鲜明地以此为依据,主动发声、澄清事实、引导舆论,反而被动迟钝,使自身陷入更大危机。

信任的基石,从来不是事后冠冕堂皇的声明,而是面对错误时敢于承认、勇于纠正的切实担当。

武大此次教训深刻警示: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公众权利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舆情应对必须摒弃“等靠要”的思维惯性。舆情涉事地区和部门,必须切实履行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的首要责任,主动发声、及时发声、正确发声。唯有将危机管理原则的核心精神,内化为“主动担责、及时纠错、真诚沟通”的行动铁律,才能在危机中掌握主动权,弥合裂痕,重建信任。

这不仅是对舆情应对的基本要求,更是一所大学精神气质与治理能力能否经得起考验的试金石。

来源:深圳舆情研究院

封面图:IC Photo

编辑:周玥
校审:施冰冰、周浩桦、何畅

转载请注明

免责声明
本文由【读特】深圳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读特】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核实后删除!联系邮箱:2207482831@qq.com 。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