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0元: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第一块敲门砖”

察理思特

07-30 01:54

摘要

这是我作为一个三孩子父亲对此次国家生育补贴的一点感想,希望生育补贴这样的"第一块砖",能够砸开一些人心中那些被禁锢了的常识

图源:图虫创意

“可以每月多买一罐奶粉,哈哈。”

昨天,在一个微信群里,有朋友扔进一个关于发放育儿补贴的报道链接后@我,我这样回复了一句。

据新华社报道,7月28日,国家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公布,从2025年1月1日起,无论一孩、二孩、三孩,每年均可领取3600元补贴,直至年满3周岁。2025年1月1日前出生、不满3周岁的婴幼儿,也可按月数折算领取相应补贴。

说实话,作为一个三孩家长,这样的消息还是令我感到挺暖心的。我家三娃出生于2023年1月,正好赶上了这趟福利班车。

面向育儿家庭全国范围全面直接发放现金补贴,这是首次,标志着我国生育支持政策从“理念倡导”向“真金白银”的关键跨越。在人口负增长已成定局的当下,这笔补贴不仅是经济层面的“生育激励”,更传递出国家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明确信号。

一年3600元,多吗?肯定不多。这是许多人下意识的正常反应,也是现实。 

今天,养一个孩子得花多少钱?手头没有最新的数据,我引用几年前的好了——据《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2版》数据显示,我国家庭0-18岁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48.5万元,城镇家庭约为63万元,农村家庭约为30万元。要协助孩子完成大学本科,差不多需要70万元,发达的一线城市,差不多要97万元,上海高达103万元。

有网友戏称,“从中产到贫困,只需要一个娃!”

相比之下,3600元,确实只算得上杯水车薪。以我自己为例,因为孩子还没上幼儿园,不得不请一个住家保姆照看,每月费用6500元,这笔年度育儿补贴只够支付半个月左右的保姆工资。

但是,第一,相比较一次性补助而言,每年3600元的持续性补贴,更贴合育儿周期长、成本分散的特点。从孩子出生到3岁入园前,家庭往往面临最大的照护压力,持续补贴能在关键成长期提供稳定的经济支撑。第二,你可以把它看成是我国生育支持政策的“第一块砖”。它或许不够厚重,却为后续的政策加码如住房补贴、教育减税、延长产假等铺就了基础。不久前看到有新闻说,我国的学前教育有望免费,可以期待,其他“福利”还将陆续有来,总之,这种政策善意让人感受到了对“人”的价值的尊重。

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种尊重本身,能够对一些被人为扭曲了的生育理念进行校正。

在堪称漫长的计划生育时代,形成了“只生一个”的生育文化,独生子女一代人认为,生一个孩子是家庭生活的基本形态。在低生育率背景下,这种生育文化需要改变,我们需要在文化上强调孩子的情感价值、强调孩子作为生命的价值,强调生育和抚育孩子的成长对自身人生成长的价值,进行这种观念上的重新塑造。

现在有一种非常流行的荒谬说法是,如果不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与成长环境,如果大环境对孩子并不友好,那么,生孩子就是不负责任,不生才是一种善良。

人口学者何亚福对此进行了反驳。他说,按照这样的说法,我们的父辈当年生存状况比现在更差,将我们生下来是否就是不负责了?他以自身经历为例说,当年父母在非常艰难的情况下生下他们几个孩子,他们在困顿中成长,如今各有建树,而如果当年父母选择不生,这一切就无从谈起。

是啊,这个星球上,没有比“人”更重要的事物,正如我老家的俗话所说,“有人有世界”,没有“人”,没有生命的延续,这个世界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虚空。

这是我作为一个三孩子父亲对此次国家生育补贴的一点感想,希望生育补贴这样的"第一块砖",能够砸开一些人心中那些被禁锢了的常识。

作者丨李跃

编辑丨梁煖

免责声明
本文由【读特】深圳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读特】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核实后删除!联系邮箱:2207482831@qq.com 。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