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下午,深圳市党群服务中心内,一场跨越四十余载的重逢正在上演。当 “军魂筑城,戎耀同行”——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基建工程兵献礼图片回顾展厅的灯光照亮那些泛黄的影像时,十几位鬓角染霜的老者驻足良久。他们正是当年被誉为 “拓荒牛” 的基建工程兵土方机械连的老兵们,在一张张记录着尘土与汗水的照片前,时光仿佛倒流回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
钢铁洪流,特区初创时的 “开路先锋”
在展厅里,一张标注着 “1980年土方机械连装备清单” 的老照片前,连长郭明地的手指轻轻拂过玻璃展柜。照片上罗列的数字至今仍清晰可辨:解放汽车25辆、苏联克拉斯15台、法国自卸车19台、日本40吨拖车1台…… 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机械装备,在当时的中国堪称顶级配置,却在深圳这片滚烫的土地上,与200名官兵共同书写了一段传奇。
“你看这苏联克拉斯,耐寒性能好,但在深圳的酷暑里总开锅;法国自卸车性能先进,可零件坏了得专门从香港调货。” 维修班长徐勋良抚摸着照片里的机械,眼角泛起湿润,“那时候我们维修班24小时轮班,手里的扳手比饭碗还亲。” 这支由连部、三个正规排、维修班、炊事班等组成的钢铁队伍,是深圳指挥所管辖下第一批进驻特区的施工力量,他们的装备清单犹如一张特殊的 “出生证明”,见证着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引进技术与自主奋斗的双重轨迹。
1980年的深圳,还是一片散落着渔塘与荒丘的滩涂。当土方机械连的25辆解放汽车、15台苏联克拉斯卡车轰鸣着驶入这片土地时,官兵们或许还未意识到,他们正拉开一个时代的序幕。“那时候连像样的公路都没有,我们的推土机既是施工设备,又是开路先锋。” 三排长姜自仁指着一张推土机在乱石滩作业的照片,语气里满是自豪。
战天斗地,三年铸就的城市骨架
在展厅中央的 “功勋任务墙” 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土方机械连1980至1983年间的施工轨迹。从市委大楼的第一方地基,到电子大厦、国贸大厦的基础开挖,这些如今矗立在城市心脏的建筑,都凝结着基建工程兵的汗水。
“迎宾馆污水沟治理,是我们打的第一场漂亮仗。” 指导员徐惠兴回忆道。当时的污水沟散发着恶臭,严重影响着深圳的投资环境。官兵们顶着烈日,用铁锹和推车一点点清理淤泥,再铺设管道。“有战士中暑了,喝口盐水接着干。” 三个月后,清澈的水流取代了污水,这个项目不仅改善了环境,更让外资看到了深圳的潜力。时任市领导专门接见了连队骨干,称赞他们 “用双手擦亮了特区的窗口”。
上步工业区的 “三通一平” 工程,创造了连队史上的最高产值。这片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散落着十多个山头和几十条水沟。基建工程兵们创新采用 “分层开挖、接力运输” 的方法,仅用半年就完成了土方清运。“最多的时候,我们一天要运出3万立方米土石方。” 一排长周胜通记得,为了赶工期,官兵们两班倒,机械24小时不停转,食堂特意熬了姜汤送到工地。这个工程不仅提前交付,还为后续厂房建设节省了大量成本,被特区建设指挥部作为典范推广。
八卦岭的蜕变,更是一曲改天换地的壮歌。300多万土石方的挖运任务,相当于要搬走一座小山。基建工程兵们在施工中发现,原有的规划图纸与实际地形有偏差。技术员李忠平带着测绘仪,在荒山上徒步勘测三天,重新绘制了施工方案。“我们建议把几个小山包的土方就地平整,既节省运力,又能形成自然排水坡。” 这个建议被采纳后,不仅缩短了工期,还为特区节省了20万元工程款。当最后一台推土机驶离工地时,曾经的荒丘已变成平整的工业区,市规划局专门发文通报表扬,称 “基建工程兵的智慧为城市规划注入了生命力”。
深圳直升机场的建设,更显基建工程兵的顽强。选址在大山中的机场,连进场的道路都没有。“我们先用人工伐木,再用推土机开出临时通道。” 挖机手孙远东记得,有段坡度过陡,推土机爬不上去,战士们就用钢缆拴在树上,人拉肩扛帮助机械爬坡。“最险的时候,推土机半个履带悬在崖边。”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连队硬是在一个月内完成任务,为后续施工创造了条件。
创新为魂,绝境中迸发的智慧火花
展厅的 “技术革新角” 里,一台改装的W1001正铲挖掘机模型格外引人注目。这个看似普通的机械,背后藏着一段攻坚克难的故事。
1983年,八卦岭地下箱涵工程启动,沟槽土方任务重、时间紧,仅有的一台反铲挖掘机远不能满足需求。“当时急得满嘴起泡,” 郭明地连长说,“如果按常规进度,肯定要延误工期。” 维修班长徐勋良提出一个大胆想法:把W1001正铲改装为拉铲。这个技术在国内还没有先例,官兵们白天施工,晚上在维修班的工棚里画图、试验。“我们把铲斗的提升机构改了,增加了牵引绳的滑轮组。” 徐勋良指着一张泛黄的图纸,“一连好几天,没人合过眼。” 改装后的拉铲效率提升了3倍,不仅提前完成任务,还为部队节省了一台设备的采购费用。这项革新被部队通报嘉奖,连队还拿到了当时堪称 “巨款” 的奖金。
这样的创新在连队里层出不穷。日本进口的40吨拖车没有专用维修工具,维修班就用废旧钢材自制;法国自卸车的液压系统容易漏油,他们琢磨出 “分段密封” 的办法减少损耗。“那时候条件有限,但大家的脑子活。” 自卸车司机饶宗才笑着说,“我们连的维修班,能把‘万国牌’设备都伺候得服服帖帖。”
精神传承,永不褪色的 “拓荒牛” 本色
座谈会上,郭明地连长即兴赋诗,道出了老战友们的心声:“特区立于捌零年,调来土方机械连…… 不负初心和使命,誓将深圳换新颜。” 当这首朴实的诗被念起时,在场的老兵们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眼角泛起了泪光。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这是老兵们对连队精神的共识。给养员王国财记得,有一次台风将至,为了保护机械,炊事班的战士们把棉被浸湿裹在设备上,再用钢缆固定,自己却在暴雨中淋了一夜。“第二天炊事班的同志都感冒了,却没人叫苦。” 装载机手章似超说,连队就像一个大家庭,维修班长徐勋良总把好零件先让给一线设备,自己的工具坏了就修修补补接着用;自卸车司机蔡启刚的车陷进泥坑,其他司机自发赶来帮忙,用钢丝绳拉了三个小时才把车拖出来。
如今,当年的小伙子已步入暮年,但他们亲手建设的深圳,早已从边陲小镇成长为国际化大都市。“上次我坐地铁经过八卦岭,看着窗外的高楼大厦,真不敢相信这就是我们当年铲平的荒坡。”自卸车司机余志林的话语里满是感慨。当被问及对年轻一代的寄语时,郭明地连长沉思片刻说:“我们那时候没什么先进设备,靠的就是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希望年轻人能记住,深圳的奇迹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干出来的。”
夕阳透过党群服务中心的玻璃窗,洒在老兵们的白发上,也洒在展厅里那些泛黄的照片上。照片里,年轻的基建工程兵们站在轰鸣的机械旁,笑容灿烂;现实中,他们的眼神依然明亮。从土方机械连的铁流滚滚,到粤港澳大湾区的日新月异,变的是城市的面貌,不变的是一代代建设者血脉里的奋斗基因。正如那首诗所咏叹的,正是这份 “不负初心和使命” 的坚守,让深圳在四十五年间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传奇。
撰 稿:杨柳清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诚邀您来写诗!用诗歌和AI,#把深圳写进诗#,打开45年的深圳记忆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也是你在深圳的第___年。或许在莲花山的朝阳下,你留下和深圳的第一张合影;在深圳湾的潮涌中,你看着高楼大厦如璀璨星辰。在夜幕中点亮那些奋斗的故事、深情的岁月,如今有人把它们编织成诗画传扬。 今天,距离深圳经济特区45岁生日,正好还有45天。读特客户端联合深圳市作家协会、深圳市美术家协会,推出“诗颂深圳,AI绘鹏城”特别策划活动,以“诗、诵、画”三位一体形式,呈现一场致敬特区精神、展现时代风貌的跨领域文化盛宴。 与此同时,我们也诚挚邀请深爱这座城的您,在鹏友圈带话题#把深圳写进诗#,用诗意的祝福,给深圳写一封“云端诗笺”。 【本期话题】#把深圳写进诗# 【参与方式】在鹏友圈带话题上传文字、图片或30秒以内视频,分享你对深圳诗意的祝福。 每一行诗句都是最深情的告白;每一幅画作都是一份炽热的心意;每一段声音都汇聚成礼赞特区的磅礴力量;每一句奋斗者的祝福既献给深圳,也献给未来……让我们携手,以诗歌之名,共赴下一个璀璨征程!
“圳”好玩!分享你的暑假遛娃攻略 暑期精彩不断!深圳各大公园推出40余场主题文化活动,涵盖群艺展演、自然教育、体育健身、户外音乐、艺术展览及创意市集六大板块。同时,读特小记者策划了5场趣味活动,通过互动课程培养孩子们的写作和表达能力。这个暑假,你准备带娃去哪里探索呢?快来分享你的#暑假遛娃攻略#,一起发现更多好玩去处吧!
00:08
这个暑假,深圳公园40余场文化活动轮番上演
00:05
深圳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不断“上新”,上半年新增无人机物流航线50多条
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新闻稿,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 “我是读特小记者,面对世界很好奇。我有新闻数不清,叽咕叽咕写不停~”爸爸妈妈们,你们的小记者,是不是也对身边大小事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有着旺盛的探索欲和表达欲呢?快邀请你们的小记者,勇敢地拿起笔,来读特“鹏友圈”撰写新闻稿吧! 小记者的眼睛里有大大的世界,小记者的才华会被我们看见!快来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和新闻稿件,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吧! 【本期话题】#读特小记者# 【招募对象】6岁到18岁青少年(小学到高中阶段) 【话题时间】2025年全年 【动态内容】800字以内,自拟题目,以身边发生的新闻事件为主题撰写新闻 【参选要求】①有效作品数量为每月1份;②参选者填写报名表一份 【版权提示】小记者在活动中上传的文字、图片、短视频以及其他形式的活动内容、知识性成果等,应确认拥有其作品的著作权并不侵犯他人权利,并授权活动组织方将这些作品应用于相关活动,版权归小记者本人及读特新闻客户端双方所有。如发现抄袭、侵犯第三人权利或其他不诚信行为,主办方有权取消参与资格。因抄袭等侵权行为引起任何纠纷均由创作者本人负责。 【报名流程】①关注“读特新闻”公众号;②回复“读特小记者”获取报名方式;③添加官方工作人员二维码;④将报名表私信工作人员;⑤工作人员将您拉进海选群;⑥将群内昵称改为参选者姓名 【发稿流程】①参选者在“读特”APP“鹏友圈”内注册账号;②更改账号名为参选者姓名;③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1份,本人原创参与活动的新闻稿件1份 【入围奖励】①电子聘书1份;②账号将获得官方黄v标识,成为读特记者号;③被采纳的稿件将被收纳至读特“读特小记者”专题页面;④优秀稿件将会酌情给予稿费奖励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